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
“拉索”占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由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包含5216个电磁粒子探测器和1188个缪子探测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面积约78000平方米)和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18台)组成,采用四种探测技术,可全方位、多变量测量来自高能天体的伽马射线和宇宙线。
从卫星影像示意图上可以看到,“拉索”毗邻国道,地势整体平坦,优质水源丰富。得益于世界屋脊的高海拔优势和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拉索”集合了三项“世界之最”: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最灵敏的甚高能伽马射线源巡天普查望远镜,能量覆盖范围最宽的超高能宇宙线复合式立体测量系统。自2021年“拉索”完成建设投入使用以来,成绩斐然。
↑“拉索”科研成果记录图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供图
↑“拉索”探测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艺术图。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供图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坚守和付出。在这块寒冷、缺氧的高原上,科研工作者将科学梦想变成了的现实。今天,让我们跟随卫星视角和记者的镜头走近“拉索”。
①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23年4月21日,工作人员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三号水池里更换实验设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9月20日,工作人员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内处理实验数据。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②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
↑9月20日,“拉索”工作人员在一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上检查成像部件。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蓝色箱体为主体的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23年4月22日,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上空出现日晕。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③地面簇射粒子探测器阵列(局部)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缪子探测器阵列和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新华社记者 高巍 摄
↑这是9月20日在“拉索”观测站拍摄的电磁粒子探测器。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这是9月20日在“拉索”观测站拍摄的蓄水池边和缪子探测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9月20日在“拉索”观测站拍摄的缪子探测器。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拉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曹臻院士表示,‘拉索’是世界上重要的粒子天体物理支柱性实验设施之一,将助力我国在高能伽马射线天文领域的研究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2023年4月21日晚拍摄的星空下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合成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晨曦中的“拉索”观测站。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记者:金立旺 江宏景 高巍
编辑:高巍 金立旺
遥感数据与技术支持:孟含琪 许畅
新华社摄影部 四川分社 吉林分社 联合制作
鸣谢:甘孜州稻城高海拔天文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