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牧鞭守护221-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28 16:44:3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他们用牧鞭守护221

字体:

  背靠同宝山,面朝西海镇。吉合生木站在家门前的草场上,在他面前,深秋的草原一片金黄,为远处的西海镇铺上金色的地毯,高耸的烟囱、厂房,低矮而神秘的掩体散落草原各处,似乎在无声地为吉合生木的一生做下注脚。

  吉合生木脚下的美丽草原,就是王洛宾笔下“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场,一座蓝色的彩钢房,旁边扎着一顶白色的帐篷。这里就是吉合生木秋天的家,牧民称它为“秋窝子”。

  吉合生木,藏语意为钢铁一样坚强。生于1965年的他,出生在金银滩草原并在这里长大;成年后,他也和父母亲一样,成了一名牧工,每天挥动牧鞭放牧着牛羊,却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共和国核事业的发展变迁。

  吉合生木告诉记者,他的家原来在青海湖乡,由于是少畜户,在那场大搬迁中,按照政策搬到了县城周边的甘孜河附近。221基地建厂后,生活困难,当时草原上狼害严重,221厂就招当地牧民来当牧工,既解决职工生活保障问题,同时也起到掩护基地生产的作用。他的父母就这样从牧民变成了牧工。

  牧民在青海省金银滩草原放牧(2022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吉合生木印象最深的是保密工作,不管是学习还是开会,都强调保密的重要性,思想上就牢牢记住了。当牧工的父亲没有上过学,不会讲汉语,却能把“为人民服务”,以及“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拿的不拿”等保密条例内容熟记于心。

  他说,自己家的冬窝子就在二分厂旁边,工人们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一来二去的认识很多人,见面也聊天,但多是聊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从来不问他们每天都干些什么。直到撤厂时家门前挖电缆线,他们也都不去问是要干啥。“就是因为保密条例刻在了骨子里。”

  小时候,父亲他们挖防空洞,说飞机来了可以钻进洞里。那时候,飞机啥样都没见过。在童年的记忆里大约只是觉得好玩吧,吉合生木和小伙伴们一起钻防空洞的经历,回想起来也觉得十分开心。

  那时,草原上还没有学校,孩子们都上的是221厂矿区牧场的马背小学。老师每天骑着马,背着黑板走教上门,在一顶黑色的牛毛帐篷里上课。没有桌椅板凳,也没有课本,大家都席地而坐。就连老师也是一边在221厂里培训,一边来给草原上的孩子们上课。

  事实上,在当牧工之前,吉合生木有过几年当老师的经历。大约在1981年,上到六年级的他也成了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到牧读点任教。“此时条件已经比过去好多了,矿区牧场又成立了三小、四小,都是面向牧工孩子的学校,就是现在的西海寄宿制小学的前身。”吉合生木说。

  和他的老师一样,吉合生木也是一边自己接受培训,一边教孩子。遗憾的是,没几年221撤厂,到后来移交地方。撤厂后,吉合生木没能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他和父母亲一样,成了一名牧工。那张教师资格证他小心翼翼地保存至今。

  关于221厂的记忆成为他一生的珍藏。一枚锈迹斑斑的银色勋章上,“核试验成功20周年纪念”的字样仍清晰可见;还有原核工业部颁发给他父母亲的荣誉证书;国营221厂的工作证、职工医疗证等,吉合生木都仔细珍藏。在草原上游牧,家也随着季节不断迁徙。春暖花开时,从冬窝子搬到夏窝子,天气渐凉迁到秋窝子,进入冬季又回到冬窝子。年年这样来回跑,但这些东西一直保存完好。

  他清楚地记得,1984年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20周年的时候,总厂里开了表彰大会,非常庄严隆重。刚刚当了3年老师的吉合生木,也在矿区牧场的场部领到了一枚银色勋章,他非常激动,强烈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221厂职工的荣誉感。

  他记得当时自己带着勋章回家,父母特别高兴。而他看到父母的两枚金色勋章时,又十分眼热。父母还勉励他继续好好工作,“虽然你工作没几年,国家都没忘记你,还给了银牌(指银色勋章),一定要继续好好工作”。

  跟着父亲在风雪中放牧,是他幼时最深刻的记忆之一。有一次下了特别大的雪,足足有两尺厚,天特别的冷,穿着毡靴,戴着皮帽子,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的,还是觉得冷。雪太厚了,牛羊吃不上草。牧场就安排他父母赶羊到四分厂厂区里面去,那里草有半人高。当时他跟着父母一起去的,晚上就睡在大皮袍上,数着星星。

  还有一次也是下大雪了,他赶着羊去二分厂厂区吃草。遇到厂区里正在装车,远远地就看见解放军戒严了。他只好把还没有进厂区的羊赶回了家,到第2天才把进入厂区的羊赶回来。

  “真的没有想到原子弹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吉合生木说,直到撤厂完毕,他才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来就是在这里研制的。

  “这个地方太了不得!不管是当老师还是牧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务了221厂的生产建设,融入了如此宏伟的事业,作了贡献,也感到很自豪。虽然我们没有为原子弹拧过一颗螺丝,连个零件都没见过,但也起了‘芝麻’大的作用。”吉合生木不无幽默地说。

  2008年,吉合生木所在的牧业队改为达玉日秀村,吉合生木当了村主任。2014年,又当上了村支书,干了两届,一直到2020年退休。

  如今,他每月退休工资有将近5000元,家里还有200头羊、40头牛。“可以说是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好,政策好,项目倾斜好,连秋窝子里头都通了水、电、路,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年牛羊的价格跌了点,政府还帮忙找销路,帮老百姓解决难题,实话好。”

  站在家门前的草原上,西海镇尽收眼底。吉合生木笑说,自己家这个位置就跟“观景台一样”。

  风停了,夕阳西下,为草原洒下道道金辉。妻子昂毛措挥着牧鞭,赶着牛羊归来。今年雨水好,草长势喜人,牛羊显得格外肥壮。

  过两天,吉合生木就要赶上他的牛羊,回到冬窝子去了。那里有装了暖气的藏式房屋,整个冬天都会暖洋洋的。(记者 吕雪莉)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