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一年一届的伦敦书展4月16日就要开幕了,这是中国继法兰克福书展之后第二次以主宾国身份亮相这样重要的国际书展。这次伦敦书展又是一次展现中国软实力非常好的平台,今天我们请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欢迎您邬署长。 [ 2012-03-31 15:12:56 ]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关心中国文化发展状况,特别是出版状况,谢谢你们。 [ 2012-03-31 15:13:08 ]
[主持人]这次希望通过伦敦书展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向世界传达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 2012-03-31 15:13:25 ]
[邬书林]伦敦书展中国作为主宾国,目的是通过书展这个平台使英国观众、世界公众能通过图书这个媒介,通过伦敦书展主宾国的活动,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因为大家知道,出版这个行业是通过图书、期刊、报纸这样一个媒介向全世界展示,通过媒体来了解中国,而且图书的特点是它通过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使你能深度地、全面地,而不是局部的、肤浅的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方方面面的状况。所以我们这次书展的中心是以这个为媒介来做这件事情。 [ 2012-03-31 15:14:46 ]
[邬书林]用新闻传播的行话,媒介和内容是高度一体的,媒介代表着一个时点上反映整个社会信息的最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们高度重视伦敦书展这样一个平台,希望借助这个主宾国的活动,把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一个从古到今的中国的演变过程,通过各类图书,生动、细致、全面地展示出来。如果说有什么特别设计的话,那就是准确的、全面的推介中国,帮助大家来了解中国。 [ 2012-03-31 15:15:17 ]
[主持人]正如您所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中国的文化,展现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既然是主宾国,应该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设计方面我们都有什么用心? [ 2012-03-31 15:15:30 ]
[邬书林]我们这次设计了300多场高层次的活动,就是把我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全面展示出来。实际上中国各个领域的知识精英都会通过这个平台和世界对话。我可以列举几场比较重要的,比如这次英国最著名的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翻译了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华文明史》,这本书的主编是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我们介绍中国传统演变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就是借助他和英国方面的专家,通过这本书专门搞一个研讨会,这样中外专家可以围绕着中华文明的演进,古代中国、当代中国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进行深入讨论,而且完全是学术讨论。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的历史渊源自然的通过这场研讨会展示出来。 [ 2012-03-31 15:17:49 ]
[邬书林]又比如,了解当代中国人所思所思最理想的办法,是把我们当代的深入反映中国人心灵活动状况的好书翻译出来,我们的作家要跟英国作家对话。所以这次我们和作协、出版社一起,把目前中国活跃在文学舞台上的著名作家请到伦敦,包括52位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比如作协的铁凝主席、王蒙老先生、莫言先生、毕飞宇、余华、阿来等等。这个交流活动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 [ 2012-03-31 15:19:13 ]
[邬书林]而且我们这次做了很深度的工作。因为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很有影响,在世界上有的翻译成外文,有的还没有,所以这次我们还翻译了600多种有重要影响的当代中国文学和古代文学版本,在伦敦书展上展示中国文学状况。同时在文化、艺术、建筑、影像、经济、音乐、电影、版权、数字出版等诸多方面,都会有一些中国一流专家和英国的一流专家对话,进行深层次交流。 [ 2012-03-31 15:20:22 ]
[邬书林]针对英国公众,针对世界公众,我们也设计了一些项目,通过直接的、直观的方式来介绍当代中国情况。比如我们在英国伦敦的丽晶公园举行了“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百年变迁”大型图片展,把英国一百年前的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爵士在一百年前拍的中国西部作品,和当代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些著名摄影家在同一地点拍摄的作品共同展示出来,展览占据了公园很大一部分空间。这样公众可以看看中国西部过去是什么状况,现在是什么状况,这样就能够比较好地展示中国变迁。 [ 2012-03-31 15:24:36 ]
[邬书林]又比如,我们把中国当代的建筑做一个专门的展览。中国当代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不是每个英国人都能了解的,我们的建筑理念,包括和世界相契合的理念都会展示出来。为了让人了解当代中国文化方面的情况,我们把中国最有特色的一些文艺演奏家请到伦敦,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合作共同演奏两国一些著名音乐。比如钢琴演奏我们请的是朗朗,小提琴请的是吕思清,女高音请的是吴碧霞。当然最引人关注的是有一个主宾国的开幕式,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会和英国的政要同时出席,对当代中国状况进行全面地介绍,也使大家了解我们在这个书展上展示的是一些什么内容。我对两个星期之后要开幕的伦敦书展充满期待,也充满激情。 [ 2012-03-31 15:27:07 ]
[主持人]我相信我们每一位网友都是充满期待,而且是在这样一次文化盛会上,不单单是文字的出版物,也包括音乐,也包括一些其他的演出形式,会把我们国家文化立体、全方位的展示到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主宾国这样一个身份,是一个国家行为,我们会有国家领导人出席,当然这对我们国家的形象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尤其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您作为现场总指挥肯定在之前,包括两周之后开幕的三天书展都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人员已经进入倒计时了,那都有什么准备工作?给我们介绍一下。 [ 2012-03-31 15:27:38 ]
[邬书林]因为参加书展,不是作为一般意义的宣传推广。所以我们是做贸易的,我们是要通过中国的图书使世界人民读中国的书,了解中国的事,所以最重要的是带一批书去。我们是进行文化贸易去的,所以一万多种书,有绝大多数出版社找到英国的合作伙伴翻译成英文书。而且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伦敦书展有世界各国的出版商购买我们的版权,使中国的书能够深入到各个国家。我们和英方签定协议之后就把这个任务告知天下,让所有的出版社都来关心这个事情,这不是政府部门要作为,把书买一点往那儿送,我们是动员中国的出版界来做文化贸易。一种文化要在世界上有影响,一方面你要优秀。第二,你要有用。关键问题是要有人买你的书,买你的版权。所以这两年多做的最大准备工作,就是要做好文化贸易。我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出版界要做好准备,这是最重要的活动。 [ 2012-03-31 15:34:24 ]
[邬书林]第二,我们和英方有很深入地沟通和交流。因为这些活动不是你唱独角戏能解决的,比如我们前面安排的各种各样的对话,对话要有影响。所以我们的经济对话是国内的厉以宁先生和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同时介绍中国当代有些什么重要的书。我们一共准备了300多场活动,大部分在这三天之中集中推出,包括有些作家要深入到英国学校去,按照英国人的传统,要朗读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很有意思的是当年参加莱比锡书展,我们的作家很优秀的,既能用英文也能用德文,后来孩子让用中文朗诵,听的是意境。特别是法兰克福书展,王蒙在现场朗读时,全场鸦雀无声,好象能跟着他走下去。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作家的力量。这种活动是要按照文化规律去做的。在这方面,我们的作家、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经济学家,都有很好的经验,我的任务是发现他们在哪个方面有交流就为他们提供这个平台。300多场活动,我认为已经把当代中国方方面面的东西都包括进去了。 [ 2012-03-31 15:36:28 ]
[邬书林]总体来讲,这300多场活动会本着古今中外来展开。古代的文化要展示好,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时代风貌要展示好,我们和国外的交流状况要展示好。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和英国的文化交流是很多的,英国的著名作品、有影响的,我们几乎都翻译出版了,我们要告诉英国人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社会会迅速发展,我们是用人类所有的知识来武装中国人。因为他们引以为自豪的文学家、思想家等各方面的作品,我们中国几乎是以同样的热情来关注。比如莎士比亚,我们出了他的全集。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文学家从莎士比亚到狄更斯。英国文化在这个地方受到尊重,我们也很希望很好的介绍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博大精深。只有通过文化这个工具来沟通世界各国的心灵,在心灵认同上的世界和平才真正有基础。所以我们这次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图书这个媒介开展人文方面的国际交流,为构建真正的和谐世界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世界数千年战争连绵不断,各方面的灾难也很多,很多是由于文化的隔阂和不了解。所以文化的力量是构建世界和平的最基础的力量。中国人从来强调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全世界还有战争、有冲突?所以我们要用文化架起一座中英交流桥梁,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桥梁,这样世界在新世纪和未来会走得更好。 [ 2012-03-31 15:38:43 ]
[主持人]确实像您所说的,这样一个三天的书展,实际上是一个浓缩、一个集中的展现。300多场文化活动把中国古今文化的精髓展现给书展的所有观众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们。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要思考,就是为什么一本哈利波特在全世界都能畅销?都会有人接受?我们需要把我们的作家能够走出去,让他们能够真得变成不单单是国内知名的作家,使他们变成全球知名的大作家,这可能是我们书展另外一个比较重的任务。从交流角度讲,除了让我们的书让世界所接受,我们的作家让世界读者接受之外,那在书展上还能得到什么其他的内容? [ 2012-03-31 15:39:55 ]
[邬书林]这个书展是世界出版人的一个大聚会,是交换各个国家图书信息的展示会,是一个出版人工作心得、管理经验的交流会,也是一个透过出版了解世界发展状况的一个文化交流、交融的会。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介绍中国,一方面我们多年来一直鼓励我们的出版单位睁开眼睛看世界,了解世界,用全世界的知识来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所以我们一方面把中国的文化通过书展介绍到世界,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使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的和平发展得到世界的更多认同。同时另外一个任务,我们要虚心地学习世界各国用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把他们好的文学作品、科技著作以及各种各样的思想成果、管理经验介绍到中国来。我们去参加书展干什么?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架起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 [ 2012-03-31 15:41:23 ]
[主持人]今年伦敦一定是世界的焦点、世界的中心,不单单是伦敦奥运会,在伦敦奥运会之前还有这样一个文化界的盛会——伦敦书展。今年恰逢中英建交40周年,那文化交流在中英交往中的意义? [ 2012-03-31 15:41:38 ]
[邬书林]中英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英国文化受到很多中国人的尊敬,同样,中华文明也曾经深深的吸引过许多英国人。我们知道,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过程中出了一大批影响世界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讲到文学,莎士比亚在世界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讲到经济学、亚当斯密、李嘉图,多了,方方面面都做过贡献。我们中国不是从现在开始关注英国,中国开思想先河的是严复先生翻译《天演论》。从那个时候开始,英国的许多著名思想家的作品是系统地,而不是零散的,逐步进入到中国。中国的许多重要作品,一直受到英国的高度关注,比如这次在参加书展过程中,英国出版界选了我们一批当代有重要影响的作品,介绍到英国去,签订版权合同,逐步在翻译,从历史、经济到文学,作全面的介绍。比如《中华文明史》,国内看起来都是厚厚的四大卷,英国买我们的版权,在剑桥大学出版,而且调集他的翻译专家,精心的要把这部书做好。他们认为要了解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这方面的交流在伦敦书展结束时,大家会看到,文化的力量会影响相当长一个时间。我相信通过这次伦敦书展,中国当代有重要影响的作品会更多的被世界关注。 [ 2012-03-31 15:46:31 ]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书展确实是交流集大成的平台,那您能不能从宏观角度谈谈中国出版业对外交流的一些情况。 [ 2012-03-31 15:46:51 ]
[邬书林]中国出版业对外交流,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也受到这些年出版单位自身发展的拉动,因为许多著名的出版社,特别是出版集团。中国出版业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上了大的台阶,在它的规模、质量、竞争力方面,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我举一组数字,您能了解中国的当代出版状况。建国初期出版图书9000多种,出版期刊600多种,改革开放初期是10000多种图书,900多种期刊,去年出版图书32万种,出版期刊9800多种,数量、质量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中国出版业有影响的、基础性的书,我们在过去30年当中都填补了空白,奠定了重要基础。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已经出了第二版,正在出第三版。有2000多种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工具书,比如语言方面有影响巨大的《新华字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在基础工具书里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机械工业,化工百科全书、纺织词典,这方面的基础性著作现在都做的有相当层次和相当水平,这是我们和中外交流的基础。 [ 2012-03-31 15:50:13 ]
[邬书林]一个国家的出版物、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受到世界尊重,你必须是优秀的,必须在宣传真理、传播知识和独特的文化上有特点,现在的作品是通过出版单位,通过贸易的方式,和世界各国的出版单位进行交流和往来。一种文化在世界交流过程中,只有对方准备花钱买了,你才有持久影响。如果指望通过你的一般性推介,往往会起相反的效果,我们都有这方面的经历。当你的邻居非要告诉你我哪个东西你要接受,你会反感的,反过来你家很整洁,很多事情做的很好,他会主动问你的经验,甚至花钱跟你学经验,这就是文化交流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我们中国出版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现在中外交流上主要是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通过经济的方法、通过贸易的方法,把文化交流寓于贸易之中平等展开,我们既引进,我们也付出。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升,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各种影响力的提升,我们的文化产品会有相应的地位。 [ 2012-03-31 15:51:44 ]
[主持人]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出版社有更多这样很好的交流机会或者说有一个更加便利的交流条件,我们有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 [ 2012-03-31 15:51:59 ]
[邬书林]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会通过对文化的支持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英国这个国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英国对出版业实行数百年来的零税政策。我印象最深的是1982年“铁娘子”撒切尔时代,她当时准备按照欧盟的统一税率来开征这方面的税收。结果《泰晤士报》有一篇评论,指出对文化的征税就是对未来的征税,是对英国国民未来的征税,这样的政策是不能实行的。所以英国至今维持着零税政策。英国这个国家工业革命以来,在这方面的政策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目前世界上图书对外输出比例最高的是英国,一方面有语言优势,它是英文,更多针对世界市场。所以世界很多著名出版公司最早的总部几乎都在英国,这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中国也要更好地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之中,要通过贸易的方式。要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这是我们文化交流的最要注意的一件事情。你不要靠自己的声音大、经济力量强强加于人去,你好了,人家就要,你要很好的通过展示自己的优秀方面吸引人家。图书就是一种无声的东西,英国那么多好东西我们慢慢的引进。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孔夫子那么有名?《论语》现在英文版就有很多个,老子的《道德经》现在全世界有一千多个版本。中国当代文学这么多年来,即使在过去我们不太重视对外文化贸易的情况下,许多发达国家都很关注。所以我们要把文化交流做好,最关键的因素是把你自己的作品做优秀,就是在宣传真理、介绍知识方面做好了,人家就会要,所以要把自己的内功练好。 [ 2012-03-31 15:56:01 ]
[主持人]老话讲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文化说到位,这样才可以。 [ 2012-03-31 15:56:16 ]
[邬书林]当然也要根据文化传播的规律,参加书展就是一个规律。三天的书展是世界各国把最好的东西带来,像集市一样,互相好的在交易。为什么主宾国请我们当,而我们愿意当呢?是因为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实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这对整个世界而言,是我们用很小的投入推动世界互相了解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 2012-03-31 15:59:05 ]
[主持人]放眼全球来讲,咱们出版业的水平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 [ 2012-03-31 15:59:22 ]
[邬书林]中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出版大国,出版的产品不管是在数字时代还是在纸张的传统时代,这是一个常识。比如一个作家写一本书,总是要有一定的成本,总要投入相当多时间的。如果在一个人口很小的国家,就算每个人都买,比如100万人口的国家,不可能都来买,十分之一就是10万册,实际上一般买书的人口不到1%,13亿人口的1%就是1000万册。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奠定了一个出版大国的基础。从进入新世纪开始,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部署,要以已有的基数为条件,要更高的目标迈进,就是建设出版强国,为文化建设服务。和世界相比,我们是一个大国,还不是强国,强国的出版物在世界上是要有相当多份额的,而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坚信,随着经济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特别是把自己做好了,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有可能逐步的在世界上走到最前面去。 [ 2012-03-31 16:01:31 ]
[主持人]您提到电子出版物,现在是数字时代,那您怎么看? [ 2012-03-31 16:01:41 ]
[邬书林]数字出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下潮流。我认为中国出版业和世界出版业正处在非常幸福的时代,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老的传统出版物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新的媒介,就是互联网为基础的通讯发展,又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快速的、新的通道,这两个并行不悖。比如中国出版业状况,传统的在长,新的长得更好,一个负责任的出版商就要根据这个事实出发,既高度关注出版业的发展,使新机制普及好,使更多人通过快捷的方式、互动的方式学习知识、了解信息,为他提高素质和职业服务。同时还要满足一批老的同志,他不会用新的方式,你要继续为他提供。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出版商,互联网虽然给知识的传播提供一条便捷的通道,但是人类获取知识,比如中国的书写,现在是不是就该丢掉?朗读,拿一本书在阅读,这种方式是不是就要彻底丢掉?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知识的传播,看传媒走过的过程,最开始是计算机,然后逐步有了集中在一定介质上的传播,在中国有甲骨文,早期的欧洲是写羊皮书,是这样过来的。随着中国纸张的发明、印刷术的传输,逐步在改变。到目前为止,书写的基本形式,全世界没有丢,人类获取知识,使知识丰富起来的方法在不停的演进,但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是有规律的。 [ 2012-03-31 16:03:35 ]
[邬书林]我感到我们中国出版业各方面要注意:必须以极大地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数字化潮流当中去,要跟上这个潮流,同时要科学的、准确的,在国民教育体系,在知识传承和接受方面要审慎的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使人类接受知识这个最重要的责任既不丢掉传统,又能使用新技术,兼而有之。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聪明,一定会用最好的形式传播知识。以极大的热情来关注新的东西,来使用新的东西,同时要有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传统的东西。 [ 2012-03-31 16:04:59 ]
[邬书林]文化是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发展的,不能说有了先进的东西把老东西都砸掉,老东西砸掉就会有断代,而且这个东西现在看来,目前世界上存储知识,纸张作为一个最可靠的方式,到目前为止,以前50年为例,若不采用特殊的保管方式,磁带30多年差不多就听不见了,软盘寿命更短,但我们宋代的图书,现在拿出来仍然清晰可见。你对这类事情要有一个科学的把握,所以我们小学接受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全部用平板电脑或者用其他电子媒介?这是要认真研究的。出版业也是这样,我们要把各种类型的图书,给它一个合理的空间。我还是讲我们处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我们在网上可以及时阅读大量信息,又可以躺在自己的书房里品位很多古典的东西,这不是一个幸福时代吗?如果只是一天到晚看电脑,你累不累?尽管现在平板再方便、收集再方便,总有一定的缺陷性,而且在很多领域,比如你要读一本文学著作的话,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可能还是拿着一个书本,闻着油墨的墨香仔细品位,效果会更好一点。 [ 2012-03-31 16:06:26 ]
[主持人]不光是您,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读书的这种感觉是我用电子方式无法取代的,可能有些东西我需要快捷,可能会在一些电子设备上阅读,但是真正想读书读进去,享受这种文化对我自己心灵的洗礼,真的还是需要书。 [ 2012-03-31 16:07:16 ]
[邬书林]上一代人教育下一代人读书是千方百计的,小孩生下来不久,会爬的时候,它做成色彩鲜艳、很漂亮的书,让小孩去舔。以色列读书的人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以色列现在电脑最普及,传统的书发行也很多,我认为并行不悖。为不同的人不同时期读书的目的提供方便。比如查东西,离开互联网寸步难行。但是享受型的杂志,销量基本上没有降。所以这种状况,我们要尊重文化规律,给它一个合理定位,科学的对待这件事情,而不是情绪化,不是说有个什么东西,那个就不要了,也不是说传统好的不得了,现在的东西就不行。现在很多年轻朋友也是通过阅读手机得到文学上的享受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需要科学对待的问题,不要擅下结论。 [ 2012-03-31 16:09:33 ]
[主持人]如果我们的网友朋友们想去参观伦敦书展,从什么途径可以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 2012-03-31 16:09:43 ]
[邬书林]我想我们今天看了新华网,书展的所有重要信息会在第一时间上新华网,和我们“2012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官方网站”。能到伦敦书展上看到的出版商、出版人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网络、通过各种媒介了解进展情况。我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了解信息的条件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比的,几乎就是我们在地球村就能做到。 [ 2012-03-31 16:10:50 ]
[主持人]有非常幸运机会的朋友或者媒体朋友们想去伦敦书展参观,有没有什么提醒? [ 2012-03-31 16:11:38 ]
[邬书林]伦敦书展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书展,有几十年的传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参观伦敦书展我认为要带着一种获取知识的心态去,因为伦敦书展更多的是交换过去一年当中和数年当中,人类通过出版物这个形式要展示的知识、展示的人类经验,比如文学作品,好的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心灵感受。所以到伦敦书展,对一般大众而言是了解最新新书动态。对出版商而言,那个地方是一个思想交流、出版经验交流和出版新的趋势交流的好场所,你会发现趋势,你会发现最新的出版理念,你会发现最新的出版产品,你会发现最新的销售模式。对于出版商第二个好处就是老朋友到那里聚会,把这一年里最重要的心得,也许在寒喧当中,慢慢在交流。所以我们现在做书展大概是这样几个:第一,宣传新书。第二,和老朋友交流交流。第三,看清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取人家的经验,这样用繁荣出版的方式来把社会的知识、信息加工整理出来,为社会服务。 [ 2012-03-31 16:13:47 ]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邬署长和网友交流,谈了伦敦书展以及中国出版行业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期许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的活动能够取得成功,也祝愿每一位出版商都能取得成功,再次感谢。 [ 2012-03-31 16: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