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从“共”字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之五
新华社记者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从“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指引方向。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统筹效率与公平,聚焦一个“共”字,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学,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脚步更加笃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足音愈加铿锵。
共富之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六层红色大厅。
2021年6月18日,参观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员领导同志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铮铮誓言,穿越百年烟云。从嘉兴南湖红船到巍巍中华巨轮,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寻。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闭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如是宣示。
红船启航地,续写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故事。
一边是苍翠山坡下清澈的溪水,一边是一字排开的美丽民宿,浙江富春江畔的芦茨村里,游客络绎不绝。曾经以“卖炭为生”的穷乡村,如今成了“网红村”。
芦茨村的变迁,是浙江率先在全国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之路的缩影。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从管仲的“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的“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到《礼记·礼运》描绘的大同社会,共同富裕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说: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改革开放后,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是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资本主义是有资本才有出路。
对于如何带领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迈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邃思考中引领中国坚定前行——
共,是脱贫攻坚战中“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坚定决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铿锵承诺;
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是不断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让区域、行业发展更协调、平衡和包容;
共,是追求全体人民而非少数人的富裕,也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提倡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谋划,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守正创新。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帆,中国经济航船正朝着推动共同富裕的航向破浪前进。
共同奋斗:“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
宁夏西海固。这一年,黄土地上跃动着鲜活的色彩:枸杞红、黄牛金、滩羊白、大棚绿……
住着宽敞的新房,每年有入股养牛的分红……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克瑞感叹:“这样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发展为了谁?这是一个国家最深层的价值取向。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通往共同富裕的征途上,新时代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世所瞩目——
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00万亿元和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站上新起点的中国,进一步深化对“共”的时代思考——
“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
这是在“共”的辩证思考中展开的宏大布局: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赋予浙江先行先试为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探路的使命;
强调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是以“共”为关键参照进行的发展指引: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把蛋糕分好,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一项项部署,体现价值导向和制度设计的统一,体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过程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统一。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分好蛋糕”的过程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是让“共”成为核心指标的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足。
从“平视世界”激发国人自信,到主旋律影片点燃浓浓爱国情;从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到扶弱助困成为社会风尚……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饱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命运与共:“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深秋的北京,又一次见证中非友谊写下新的注脚:
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中国将为非洲援助实施10个减贫和农业项目,向非洲派遣500名农业专家;中国未来3年将推动企业对非洲投资总额不少于100亿美元……
2021年11月2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的“九项工程”令人瞩目,“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号召振奋人心。
大道之行,命运与共。
“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朴实真挚。
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到“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这份初心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里,映照在新时代中国发展实践中。
初冬,重庆,团结村站。
伴随清脆的汽笛声,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启动,开往欧洲。不远处,另一辆陆海新通道班列迎着清晨薄雾向南而行,奔赴东盟。“一带”和“一路”,在中国西南内陆“牵手”。
计利当计天下利。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是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
“隔离21天,值得!”
为了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法国智奥会展集团驻中国代表吉娜思提前完成“14+7”的集中隔离、社区健康监测和相应核酸检测。
尽管疫情肆虐,本届进博会美国企业展商数量依然创下新高,约90家来自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展。不少外国展商克服重重困难,来赴“东方之约”。
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四大展会轮番登台,中国开放力度有目共睹。
“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这就是中国主张,也是中国行动。
2013年3月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从中非命运共同体到亚太命运共同体,从地球生命共同体到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涵不断丰富扩展。
“‘共同富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中国古老‘大同’理念的现代阐释。”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洛马诺夫的话,道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所蕴含的天下情怀和根本要义。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展望未来,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共同富裕”是鲜明标识。
审视当下,“两个大局”交织激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转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立志千秋伟业,共创美好未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共同富裕的图景更加壮美,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画卷稳步铺展,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愿景不断照进现实。(记者邹伟、于佳欣、樊曦、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