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系列文章_新华网
要闻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skinclass:'',closeTit:'ok',css:'',style:'background-color:#fff;',conMarginTop:''},compSelc:[{modeComp:'C_Con13',conMarginTop:'30px',style:'',skinclass:'',constyle:'',Mode:[{propId:'01',num:3,tit:''},{propId:'02',num:3,tit:''}]},]}
习近平:新时代的领路人
“历史性变革”这个词如今被用来形容1800多天里发生的变化。另一句概括性的话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大事记》集中反映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微视频|大棋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布局了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skinclass:'',closeTit:'no',css:'',style:'background-color:#fff;',conMarginTop:''},compSelc:[{modeComp:'C_Con10',conMarginTop:'30px',style:'',skinclass:'',constyle:'',Mode:[{propId:'01',num:18,tit:''}]},]}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抓“关键少数”
抓工作,习近平始终强调“从人抓起”、“关键在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谈“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每年首次考察调研背后有盘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第一次考察调研都去了哪些地方?中国这么大,为何选中了这些地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到雄安新区的设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步步踏石留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网络“古今谈”
习近平有关互联网发展的讲话,多次运用中国传统的文辞语句,表达对互联网的前瞻、深入思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为传统文化“代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十八大以来,无论在国内考察还是国外出访,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每一次演讲中都饱含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巡视工作连出“大招”
巡视工作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反复强调要让巡视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先后作出许多部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十八大以来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劝学”“促学”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抓党员、干部的学习。他反复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心系重大工程
五年来,我们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实施这些重大工程的决策背后体现了习近平怎样的治国理政理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指导青年工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寄语广大青年。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脱贫攻坚作出超强部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出超强部署,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部署军民融合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鲜明地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推进共享发展
十八大以来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谋划“一带一路”建设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周年。回首4年来,从顶层设计到推进落实,在习近平的精心谋划下,“一带一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合作中不断成长。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如何做到人人尊法、懂法、守法、用法,是世界法治史上独一无二的课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抓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有极为深刻的认识。狠抓作风建设,重塑党的形象,成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强调文化自信
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
十九大报告,习近平宣示“新时代”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closeTit:'no',skinclass:'',css:'',style:'',conMarginTop:'0px'},compSelc:[{modeComp:'C_Con3',conMarginTop:'50px',style:'',skinclass:'',constyle:'', Mode:[{propId:'01',num:8,tit:''}],}]}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2017年10月25日,刚刚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
李采恩(右)、龙梅(左)和周灵芝在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艺术团的工作室创作节目(11月20日摄)。
11月14日,高秉涵在台北的工作室里接受记者采访,讲述20多年来他送约150个老兵的骨灰回到大陆的故事。
2008年12月26日,75岁的段福珍老人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候机厅等候登机,她特意在机场购买了“熊猫”玩具,准备送给台湾的亲人。
1987年11月,张女士(右二)从台湾回到上海探亲,请求红十字会帮助寻找她的哥哥张锡塅(右三)。两天后,这对兄妹团聚了(资料照片)。
1987年11月16日,67岁的台胞春生先生回到桂林拜祭去世的父母,了却多年的夙愿(资料照片)。
1949年离大陆去台湾的谢俊先生(左),1987年11月上旬回到江西南昌县尤口乡东谢村老家探亲(资料照片)。
1987年,17岁就离家去台湾的姜浩,探亲返回山东牟平县武宁乡姜村,和80高龄的老母亲聚首热炕头,诉说离愁思乡之情(资料照片)。
两岸一家亲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closeTit:'no',skinclass:'',css:'',style:'',conMarginTop:'0px'},compSelc:[{modeComp:'C_Con3',conMarginTop:'50px',style:'',skinclass:'',constyle:'', Mode:[{propId:'01',num:8,tit:''}],}]}
台湾音乐剧演员姜柏任的寻梦之路
姜柏任用“飞速发展”来形容他在大陆生活和工作12年来所见到的变化。他说,他读大学的时候,上海只有三条地铁线,而如今已经有十几条了。
一位资深广播工作者的两岸交流记忆
1972年,两岸仍处军事对峙状态,厦金地处前线,双方均是“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毕福臣登岛那天正好是单日。
行脚两岸 记录历史
两岸新闻交流逐步扩大,两岸记者你来我往,见证了两岸社会发展变迁,记录下两岸交流波澜壮阔的历程,在传播两岸资讯、增进同胞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代台商接力书写“登陆传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商跨越海峡,投资大陆,搭乘大陆经济发展快车,逐步从福建、珠三角、长三角扩展到环渤海、东北和中西部地区。
回望1987:割不断的骨肉同胞情 一家亲的命运共同体
数十年隔绝让两岸无数家庭尝尽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两岸同胞渴望恢复往来的民意压力,终于宣布开放探亲。霎时间,亲情巨流涌起,两岸交流大潮再也遏止不住。
“群主”孙红文的两岸故事
49岁的孙红文嫁到台湾已经23年,现在她有个很时髦的头衔——“群主”,管理着一个名头很响的微信群——“上海滩”。“这是我们的老乡群,一百多人里好多都是上海嫁来的姐妹。”孙红文说。
台湾老人高秉涵特殊的两岸之旅
82岁的台湾律师高秉涵祖籍山东菏泽,13岁时因为战乱跟随逃难的人来到台湾。如今高秉涵已经子孙满堂,退休多年的他仍然奔走于两岸之间,继续从事帮亡故的老兵送骨灰等公益事业。他说自己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见到台湾问题和平解决。
“漂洋过海来嫁你”——大陆配偶李采恩的台湾生活
李采恩与台湾籍的丈夫相识于上海,相恋于长沙。虽然下决心随夫到台湾,但来台之后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她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以为就像我在上海读大学再到长沙工作那样,换个城市而已。”
从“我要回家”的老兵到“家在两岸”的陆配
轰轰烈烈的返乡探亲运动,打碎了阻隔两岸的坚冰。自此,一批批大陆籍老兵踏上了归途,不少人年过半百却仍未成家,探亲之旅就成了相亲之旅。那些嫁给老兵并随之来到台湾生活的大陆女性,后来在台湾被称为“大陆配偶”。
共燃中华文化之光,联弹心灵契合之曲
1987年是周功鑫入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第16年。这位辅仁大学高材生求职时选择了这一工作,只因“中华文化宝库里有学不完的知识”。矢志成为中国艺术史专家的她不曾想到,多年后会参与两岸故宫博物院历史性合作。
从“遇见大陆”到“看见台湾”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部分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长达30多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从寻亲之旅开始,越来越多台湾同胞跨过海峡,“遇见”神往已久的大陆。
你来我往三十载
{colmSet:{modetit:'C_Tit1',bgintit:'no',skinclass:'',closeTit:'no',css:'',style:'background-color:#fff;',conMarginTop:''},compSelc:[{modeComp:'C_Con10',conMarginTop:'30px',style:'',skinclass:'',constyle:'',Mode:[{propId:'01',num:8,tit:''}]},]}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