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乖,你看这蛋,我估计咋也能是个四黄蛋,这老大。”众力禽业养殖合作社老板朱仁涛兴奋地和华能驻村工作队说。他是个90后鸡场老板,土生土长的安徽黄冲人:“我这鸡场占地4亩多,有3万多只下蛋鸡,一年能卖300万,以前讲这事你敢信?要不是你们华能,俺现在还不是穷小子一个嘛。你们又帮着盖厂房,又帮着卖,瞅瞅俺们村现在这变化,你们可真是把俺们村‘斗’好了啊!”(“斗”在当地方言中是个万能动词,用在文章里可加强语气)
斗稻虾,带劲!
“以前嘛,俺们农民不就只会种稻,一年下来,斗不到好多钱还累得不行。自从斗了水稻再斗龙虾,斗到的钱是种稻的两三倍,大家伙肯定愿意斗嘛,斗的带劲!”村民阿公公笑着说。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孟集镇黄冲村是一个国家级重点贫困村,2014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71户411人,贫困发生率13.7%;2017年,村集体经济只有8.56万元,且还有大量历史欠账。2017年4月底,华能安徽分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黄冲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投入帮扶资金约1000余万元,大力发展稻虾共养产业帮扶项目。从那时起,黄村人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
稻虾共养,是驻村工作队结合黄冲村地理位置和温度条件,通过积极探索和大量调研最终形成的一种农田综合种养模式,在充分发挥稻、虾间生态作用的基础上,实现“一田两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龙虾可捕食稻田的害虫并四处爬动松土,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虾粪能起到肥田的效果,让产出的稻米颗粒更加饱满;龙虾也因长期生活在稻田,活性好、个头大、肉质佳,一经上市便广受好评。
有了成功经验,稻虾养殖逐渐在黄冲村推广开来,全村万亩农田中近8000亩都在推广稻虾养殖,每年可为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现如今,“一村一品”稻虾种养模式已经成为黄冲村的“金字招牌”,不仅被当地电视台多次报道,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斗泵站,稀罕!
2019年,安徽遭遇了1961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俺记得那年大旱,天上要下火了一样,隔壁村收成不咋地,俺们村就不一样了,多亏了新大站(黄冲排灌站),田里有活水,水稻嘛斗的就又高又多,比往常还能多斗两三百斤呢。俺家田的水稻每亩地比隔壁村老李头儿能多斗500块钱呢,可稀罕死俺了。”村稻虾养殖大户徐道虎自豪地说。
黄冲排灌站是华能为黄冲村专门新建的提水站。村里的老提水站因年久失修且变电设备容量不足,无法满足村里的灌溉和排涝需求,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只能靠驻村工作队不断联系帮扶单位加装临时水泵才能勉强保住收成。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捐赠了48.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为黄冲村新建了提水站,一举打破了村子“靠水还缺水,临水就怕涝”的尴尬局面。
在此之后,工作队又帮黄冲村水利排灌设施动了个“大手术”:硬化原灌溉主渠道,新建了多座提水站,彻底疏通了排灌“大动脉”。工作队每年还多次不定时派出“术后免费保养小队”,对村水利排灌设备设施进行修缮维护。“乖乖,亏了华能为俺们村斗这些泵站,排的排,提的提,旱点儿涝点儿都照了(都行了),有问题人家还派人来修,要搁以前那大站,村里也没钱斗,就算斗足了劲也不够喂田的啊,真是给俺们办了大实事儿。”提到新的提水站,大庄组组长胡德照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对水利设施进行改造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实施道路硬化工程1.6公里,期间又为乡村亮化工程捐赠主干道太阳能路灯177盏,升级老旧路灯26盏,解决了当地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难题。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老村长的爱人屠玉霞满心欢喜:“那以前都说俺们农村人土,咋来滴,不就土泥巴路斗的,这地方风也大,出去就斗一身泥,你瞧瞧现在多敞亮,下雨天也不怕踩泥巴沟里了,老远儿一瞅,俺们村这大路也板正着呢!”
斗厂房,像样!
为了实现“产业发展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华能还聚焦盘活黄冲村闲置资源,在危旧五保房旧址上投资建设了一座新厂房。厂房采用商砼浇筑框架地基和标准钢结构,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可用于加工生产或货物仓储。
新厂房刚一落成,村里的创业者便蜂拥而至,抢着租用厂房。万鼎包装的王龙说:“俺们就在村里出生,村里跑着长大,看到村里的变化,真好,斗的像样儿!村里要是没这条件,我们肯定都出去斗买卖了,现在好了,租这厂房在自家门前儿就能创业斗买卖,还能为村集体斗点贡献,你讲可是挺好!”新建厂房不仅为村集体增添了一处固定资产,每年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
2017年12月,黄冲村从贫困村出列,且村集体经济由负转正;2019年,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黄冲村提前一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成为全镇唯一一个贫困发生率为零的行政村。截至2022年7月,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4万元,预计今年有望突破百万元大关。
其实,最大的变化并不是村子眼见的变化,而是随处可见的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脸。吃着饺子、烧着龙虾,啥也不说了,接着“斗”吧。(白璐 邰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