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职业生涯的两次抉择都带点冒险精神,一次是29岁从火电厂“跳槽”至风电场,让我与华能风电结下不解之缘;一次是39岁从风电场“跳槽”至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让我看到新能源发展的未来。
深耕风电10余年,在新能源发展的“高速路”上,我一路狂奔,有疾风骤雨,有孤夜寂寥,始终与绿色梦想为伴。
10年磨砺,挑战亦是成长,我历经过华能新能源装机容量过百万、千万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华能新能源管理体系逐步成熟完善,技术创新日趋快捷智能,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全面,华能以实际行动拥抱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属于华能的“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
半路出家的风电“拓荒者”
2008年,校友群一张照片触动了我:同学站在高大洁白的风机下,背后是蓝天远山,一片自由辽阔。在火电厂不安于现状的我只有一个念头:要去风电场闯一闯。
我是幸运的,赶上中国风电飞速发展的5年。在政策、补贴的加持下,风电装机量大幅增加,“三北”地区更是当时国内陆上风电大发展的主战场,华能首批国产兆瓦级风机建设正在全面铺开。
2009年,我乘着这阵“风”奔向了新能源公司辽宁分公司彰北风电场——
267台单体容量1.5兆瓦风机,装机容量40万千瓦,是华能当时在建的体量最大的兆瓦级风电项目。要知道,当时国内主流的是600~750千瓦机组容量,对比之下,我和同事经常笑称:“这就是巨人看小孩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漫山遍野的风机,前路并不清晰。一方面,面对首批国产兆瓦级风机,运维、检修没有经验可循,系统软硬件都处于初级阶段,一切都需要尝试探索。另一方面,风电涵盖的专业多,对运行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六个人的团队既是运行人员又是检修人员,干24小时运行后休息1天,再接着干5天检修,还要挤出时间自我学习提升,几乎每天忙活完倒头就睡。
2012年,是我入行的第三年,1月初的一场冻雨造成风电场通讯光缆损坏,造成严重的大面积风机通讯故障。那年是华能首批兆瓦级风机出质保和自主管理过渡阶段的关键一年,紧急情况并不少见。我作为班组长,此时更需要沉着应对。我带着两名同事,背着光纤熔接机轮流爬上输电杆塔上抢修。零下28摄氏度的低温下,3米高的输电塔上,我艰难地熔接光缆,操作过程不能戴手套,刺骨的低温让我的手指发麻。每人熔接1、2根光纤后就基本全身冻僵,在车内缓一会儿后再去替换别人。就这样来回替换,历经6个小时才将故障排除。那时,将每次检修的经验详细记录在案成为我的习惯,为后来者少走弯路提供了借鉴。
从“人工”走向“智能”
2011年起,华能加速推进陆上风电发展,每年新增均超过120万千瓦,2014年突破1000万千瓦。2019年,舒印彪董事长率先提出围绕能源转型升级实施“两线”“两化”战略,绘就华能新能源发展蓝图,年度开工、并网规模突破千万千瓦。
也是在这“绿意盎然”的一年,我成为新能源公司检修中心负责人。从辽西北到辽东南,9个风场,800多台风机,500多公里距离,我和我的“特种部队”将“度电必争”刻入骨髓,不分昼夜,哪里需要往哪里冲。腰肌劳损是我们常见的职业病,一次我背着74斤的设备爬上70米高的风机,中途休息了好几次,到机顶已经直不起腰。看到集团公司为风电场安装了免爬器,我们都激动不已,有了这个“神器”,负重上行不再是“苦差事”,工作效率也翻倍了。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企业的发展天翻地覆,此时的我再次有了巨人看小孩的感觉。当年系统不完善,很多工作需要手动完成,我们比喻自己是人工“智能”——虽然风机智能化程度很高,但是其他辅助工作全部依靠“人工”。10年前,24小时基础运维,每两小时需要楼上楼下跑上一圈,将实时数据记录在表格上,如今“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一两个运维人员即可监控全省上千台风机,实时数据自动上传;10年前,检修电子元件小故障需要5、6天挨个排查、调试,如今系统自动提示,准确定位故障,10分钟就能修好。从“人工”到“智能”的剧变,是10年前的我们绝对无法想象的场景。
时至今日,在别人眼中,我已是个荣誉加身、经验丰富的风电人,但我知道内心的那股冲劲还在,依旧向往更大的舞台。
一块屏幕里的新能源“千里江山图”
曾几何时,我这个老检修人多少有些“瞧不上”集控。以前我管辖的场站设备少,自己就能全覆盖监管,集控功能并没有发挥指导基层工作的功能。但在一次吉林分公司的业务交流中,分公司省级集控中心实现少人、高效、智能的强大功能,彻底改变了我心中的集控“无用论”。当时吉林分公司集控中心的同志告诉我:“公司发展壮大了,初期规模小的时候依靠人工,后期发展壮大依靠数字化。”我意识到——数字化是新能源发展的必经之路。
就在我思考如何向数字化靠近时,2021年,集团公司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为我打开了大门。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华能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步伐,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应运而生,我由基层检修专业岗位转入集团公司智慧运维中心,将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与新能源数字化发展紧密融合。
掐指算来,我来到智慧运维中心已经快一年了。每当我站在大屏幕前,还是会打心底里觉得来的太值了!数据之多、功能之全面,似乎很多遥远的构想都能快速实现。2021年,集团公司在29个省级行政区运行着风电、光伏场站共432个,涉及309种风机机型、95种光伏逆变器型号,新能源数据资产规模巨大已超过1000万点。在我可以预见的未来,华能新能源装机容量还将实现数量级增长,新能源智慧运维系统将在故障预警、诊断检修、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以前我与风机打交道,现在我站在它背后“玩”数据。如今被数据包围的我相信,下一个十年,我将和走向未来的智慧新能源一样精彩。(李昕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