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生活在柬埔寨的华能员工,也是桑河当地村民的“铁杆兄弟”。曾经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海外生活,也从未想过能“改变”许多人的生活。如果问我来桑河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一定是骄傲、自豪。宏伟的大坝、轰鸣的机组、美丽的移民村、明亮的校舍、崭新的医院、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记录着华能人所做的贡献,而我作为其中一员,倍感荣幸。
“点亮”桑河
2013年8月,我接到了调任桑河二级水电站的工作通知,没有境外管理经验的我,心里虽忐忑但也充满期待。在境外电站工作意味着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文化,但亟待建设的水电站又让我想要大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怀抱着复杂的心情,我收拾好行囊,登上了去往柬埔寨的飞机。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初到桑河,我还是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2014年的柬埔寨因为严重缺电,当地民众只能依靠煤油灯生活,电站筹建处电压也十分不稳定,到了晚上就得依靠煤油灯办公、生活。因为历史原因,电站施工区同时也是一片雷区,为保证工期,工程建设与扫雷不得不同步推进,难度大不说还十分危险。记得第一次坐车去勘探现场,路面泥泞不堪,还有好几条一米深的沟壑,车子东倒西歪地前行,我紧紧抓住扶手,屏住呼吸,生怕一不小心就“踩雷”。当地的同事还告诉我,热带原始森林的蚊虫叮咬也非常危险,轻则红肿瘙痒,重则染上疟疾,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我心想,与这相比,气温40摄氏度吹不上空调算啥啊。
相比生活中的困难,更让我苦恼的还是工程建设所需的物资运送难题。受柬埔寨当地生产条件制约,电站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设备等均需进口。经过多番测算,为保证设备准时入场,我们最终选择了陆运。运输方式虽确定了,但这一路关口众多,设备到哪儿了?能不能按时到达?这些问题都成了我最忧心的事情。我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了解物流运输情况,只要有空,我就要查询、跟踪物流信息,直到看到一车车物资陆续运达,我心里的大石头才放下。
好在同事们都具有丰富的电站建设经验,项目建设非常顺利。2018年10月20日,桑河二级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并以“中国速度”创造了柬埔寨水电工程新纪录。电站投产后,极大缓解柬埔寨电力短缺、依靠进口的局面,解决了柬埔寨五分之一的用电需求。看到这些,我心里就蹦出两个字:值了!
情注移民村
除了电站建设,我在桑河这些年不得不提的一定是移民村建设了。
我来到桑河之初,主要分管电站移民村的搬迁工作。我和同事们首先对需要搬迁的村民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期间,我了解到有一个叫轮屯(音译)的村民,三十多岁,有一个女儿。轮屯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家里十分困难,邻居们经常伸手接济母女俩。轮屯的女儿已经8岁了,早已超过入学年龄。当时我非常想帮助她们进入移民村,但因为户口问题,她们只能获得经济补偿和耕地。从患病的轮屯和8岁女孩口中得不到有效信息,我就和负责移民工作的同事、翻译一起,在村里走访了很多人,最终将轮屯家的情况整理成报告,汇报给上丁省政府,最终解决了她家的户口问题。随后,她们按照标准在移民新村里分到了一套新房,女儿也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上了学。
2014年,随着移民搬迁安置点工作启动,电站在每个移民新村都建设了学校。孩子们只要见到穿着华能工作服的人都会围上来,亲切地叫“华能叔叔”。我们还为当地村民建了医院,并请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腰果种植的培训。现在每一户村民拥有的两到三亩地腰果都能尽数卖出,上门收购的中间商络绎不绝,村民的腰包日益鼓了起来。“自从华能来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当地村民吉蒙说。
现在走在移民村里,看着大家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看着大家笑容越来越灿烂,我也感到十分幸福。不知从何时开始,村民的大事小事、喜怒哀乐也牵动着我的心,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
同心“战疫”
“老公,你今年又不能回来过年了?唉,没事,注意安全啊。”电话那头,老婆的语气里充满遗憾。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们对团聚的期待击得粉碎,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三年没有回去过春节了,电站里的许多同事也和我一样春节不能和家人团聚。
但我没有时间多考虑这些。疫情之下,作为电站党委书记,我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2021年柬埔寨疫情形势严峻,每天感染人数骤增。为了保证员工健康安全,我们一方面积极和柬埔寨政府、医疗机构协调,第一时间为员工接种疫苗,另一方面和上丁省的医院建立联系,开通绿色通道,上门为员工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我们还一起到移民村,给村民科普防疫知识,积极向柬埔寨政府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
2021年,受疫情影响,机组检修厂家的技术指导和外包单位的支援都没法进场,最后我们开会决定,全部工作“自己人上”。检修开始的第一天,想到人手不足,我一大早就穿戴好准备去帮忙干活,结果到了现场一看,很多“红帽子”已经按照“黄帽子”“蓝帽子”(电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佩戴红色安全帽,运维和检修人员分别佩戴黄色和蓝色安全帽)的指挥开始忙碌了。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看到团队如此紧紧凝聚在一起,我十分感动。最终,我们圆满完成了7台机组首次自主检修,为汛期多发满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很长,足以让我和同事们一起为桑河当地的人民创造出崭新的生活;十年很短,我们能做的、想做的还远不止于此。未来,华能在海外的建设发展还有无限可能。“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是每一个身在海外的华人心中共同的歌,作为海外水电建设者,我们将与这“别样山河”相伴,继续做好探路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一生。(杨心蓓 早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