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让作物在旱区发芽 探访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11-19 15:5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电 18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助力现代乡村振兴——探访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直播活动在新华网客户端播出。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栏目、新华科普协办,围绕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向观众展示了旱区作物的种质创新与抵御逆境的相关技术手段。

所谓“粮安天下,粮种先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区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携实验室小麦育种专家王辉、吉万全,实验室植物病理学专家王晓杰一道,就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培育的旱区特有种植资源的种类及培养过程作详细介绍,以小麦等品种的培育创新为例,详细介绍了旱区育种如何实现作物品种抗逆广适、高产优质以及如何应对病虫问题的技术手段和相关理论,同时阐述了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康振生介绍,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抗逆种子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基因挖掘,作物对非生物逆境的应答机理,作物与病虫的合作关系、抗逆种子资源的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王辉讲到,对育种要像父母培养子女一样,把握其各个阶段的不同品性。通过王辉等老一辈育种专家的努力,培育出了一大批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吉万全系统讲解了育种的目标,要实现产量提高、抗病性强、满足市场需求和亲本产量高。

实验室先后选育出多个苹果新品种,马峰旺讲述了自己从事苹果研究的相关经验,以及防治苹果病虫害的举措。王晓杰以小麦条锈菌的实验为例,证明了小檗是植物致病菌的“帮凶”。黄丽丽讲解了植物与真菌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从研究苹果入手把真菌研究深入下去。

直播中,数十年如一日在农业一线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还讲述了自己奋进求学、科研报国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代科研前辈为实现农业展的拼搏精神,在作物品种创新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品质。

据统计,本次直播共计约40万人在线观看。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技前沿大师谈   [责任编辑: 满旭蕊]

相关稿件

作物,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