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学事业

除自身研究领域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国家科技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始终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全身心投入科教事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参加学会相关活动、积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建言献策,努力为我国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懈奋斗。

  • 组织建设
  • 国际交流
  • 建言献策

科代会

科代会

1958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地质学家李四光任主席。此后,中国科协成为联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开展和科技知识的普及。详情>

科联

科联

1952年11月,全国科联常务委员会召开第十六次扩大会议,决议将“领导各专门学会组织全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列主义及苏联的先进科学”列入科联的基本任务。详情>

科协

科协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中国科学院,改组增设一批高校,成立了全国性的科技社团,从制度上为科技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保障。详情>

武衡

  • 1914—1999
  • 地质学家、信息学家
  • 小行星编号:56088
  • 命名时间:2004年
武衡

图为1982年11月,武衡(中)在会上讲话。详情>

朱文鑫

  • 1883—1939
  • 天文学家
  • 小行星编号:300634
  • 命名时间:2021年
朱文鑫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创业,结成了一批基本覆盖了主要学科的科学社团,其中很多专科学会传承至今,仍然是中国科协的团体会员,成立于1922年的中国天文学会便是其中之一。详情>

张弥曼

  • 1936—
  • 古生物学家
  • 小行星编号:347336
  • 命名时间:2021年
张弥曼

图为1981年,张弥曼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国家博物馆古生物部与老师观察鳍鱼腊制模型。详情>

李惕碚

  • 1939—
  • 天体物理学家
  • 小行星编号:96612
  • 命名时间:2020年
李惕碚

我国科学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密切有效的国际交流,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详情>

贝时璋

  • 1903—2009
  • 生物学家
  • 小行星编号:36015
  • 命名时间:2004年
贝时璋

1972年12月,中国科学院派出以贝时璋为团长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对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了为期70多天的访问。详情>

吴大猷

  • 1907—2000
  • 物理学家
  • 小行星编号:256892
  • 命名时间:2011年
吴大猷

1946年7月,国际基本粒子与低温会议于英国剑桥大学召开。详情>

侯仁之

  • 1911—2013
  • 地理学家
  • 小行星编号:309295
  • 命名时间:2019年
侯仁之

1984年,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名义提案,首次建议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八达岭万里长城和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保护公约。详情>

杨嘉墀

  • 1919—2006
  • 自动控制专家
  • 小行星编号:11637
  • 命名时间:2003年
杨嘉墀

1986年3月2日,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航天技术专家杨嘉墀、光学家王大珩、电子学家陈芳允等科学家联名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详情>

侯祥麟

  • 1912—2008
  • 化学工程专家
  • 小行星编号:236845
  • 命名时间:2020年
侯祥麟

1982年夏,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水利水电专家张光斗、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与电子学与信息学家罗沛霖共同倡议成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详情>

张存浩

  • 1928—
  • 物理化学家
  • 小行星编号:19282
  • 命名时间:2016年
张存浩

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一批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战略科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详情>

s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