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多地持续“热辣滚烫”,如何科学防暑?-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7 14:45:37
来源:新华网

高温来袭!多地持续“热辣滚烫”,如何科学防暑?

字体:

一、 高温带来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高温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让人汗流浃背、心烦气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会出现紊乱,引起一系列症状。

人的体温通常为37℃左右,当气温超过33℃,人体便会感觉炎热,并会通过出汗等机制来调节体温,散发体内蓄积的热量。当气温超过35℃,为将血液输送到皮肤表面帮助散热,心脏需要加快跳动,血液循环也随之加速;人体消化液分泌可能会减少,但为维持身体的能量供应,身体会调动其他能量储备,如脂肪和蛋白质,也使得新陈代谢加快,可能导致血压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高温也给汗腺增加工作量,大量出汗导致人脱水和电解质(如钠、钾等)紊乱,继而出现中暑症状。

人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运动,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如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这意味着可能已经进入先兆中暑的状态。若未能及时干预则会进展为轻症中暑,轻症中暑症状:人体温度往往会达到38℃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若发展为重症中暑,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类型,主要特征是核心体温升高(>40℃)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以及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被动暴露于热环境中,都容易引发热射病。其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多器官系统损伤等。

二、预防高温中暑:提前预判,科学应对

为减少高温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应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尽早识别中暑信号。

首先,需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在高温天气下,白天出门备好防晒用具,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和劳动。

其次,如果出现口渴、嘴唇干、尿液变黄等情况,就表明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专家建议,“夏季补水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建议人们出汗较多时,可喝点淡盐水和电解质饮料,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外出、劳作以及运动人群更为需要。”。

第三,学会观察自己身体反应。当你感到头晕、口渴、面色潮红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了。这时,要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如果身边同伴发生中暑症状,这些办法也可以帮其迅速应对:

1.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迅速将患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下。

2.快速降温:采取人工散热、湿毛巾冷敷、冰敷腋下、酒精擦身等措施帮助降低患者的体温。

3.补充水分:如果患者清醒并且能够吞咽,给予适量的清凉饮料,但避免给予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

4.监测呼吸和脉搏:尽量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不必要的活动,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脉搏,确保其没有停止呼吸或出现严重的心脏问题。

5.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如意识不清、持续高热、抽搐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持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记住,中暑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如果怀疑有人中暑,不要犹豫,立即开始急救措施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三、高温不出门,躲在家里就好了?这些防暑误区别“踩坑”

有人可能会说,高温天气,我躲在家里不出门,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身体不适了?答案并非如此。待在室内虽然可以躲避日晒,但有些误区如果不加以注意,同样也会遇到健康问题。

1.警惕“室内中暑”

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在通风不良的室内闷热环境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供应不足,空气中污染物和灰尘可能刺激呼吸道和皮肤,更易导致头痛和头晕等症状。尤其一些体弱多病者、老人因不喜欢或其他原因等不开空调电扇,同样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诱发中暑。

紧闭门窗开空调一个小时,就有可能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当环境内含氧量少,就会导致呼吸过于频繁,肺部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还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

2.过度依赖空调,警惕心脑血管疾病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特别是直接对着空调冷风直吹,血管会遇冷收缩。这种收缩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同时,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还可能导致身体适应力下降,一旦离开空调环境,更容易中暑。可以通过调整空调风向、设置合适的温度等方式来减少冷风对人体的直接刺激。在使用空调时,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宜,一般建议在5-8℃之间。

3.猛灌凉白开,小心越喝越脱水

灌一大杯白水虽然酣畅淋漓,但可能导致脱水进一步加重,因为人体在脱水情况下已经丢失了电解质,这时如果一次性饮入大量的白水,会让体液中电解质浓度进一步稀释,人体为了维持原有电解质浓度就会努力地排水,这就是“自发性脱水”,容易导致越喝越渴、越喝越排,脱水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因此在补水的同时,不要忘记补充电解质水。

高温天气固然让人难以忍受,只有采取正确的防暑措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才能帮我们度过一个安全、舒适的夏天。

 

作者:李南南 湖南省科协二级调研员、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审核:唐芹 中华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深研究员

出品:科普中国

【纠错】 【责任编辑:孙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