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丨思客数理话

发表于:2021-04-23 00:00:00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思客早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众的读书习惯,累计回收有效问卷6660份。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众认为,大部分读书时间被短视频、即时通讯等娱乐活动占据。

  截至2021年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刷短视频已经成了“杀时间”第一利器。被短视频“霸屏”的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我们分析了这6660份调查数据,为你描绘短视频冲击下读书人的变与不变。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并非如此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71.45%的受访者表示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最近登上热搜的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读书主要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有受访者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捷径”。

▲2021年1月2日,读者在湖南省邵阳市一处图书馆内阅读书籍。新华社发(曾勇 摄)

  想读书,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79.9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阅读完成率。有受访者说,“下班回家还要做饭看孩子,没时间念书”“阅读要动脑子,但有时候累了脑子就不转了”。

  51%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30-60岁的中年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在1-2个小时的比例较高。

  43%的受访者表示空余时间被短视频、游戏等活动占据,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有受访者说,“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短视频太吸引人”“手机刷着刷着,天就黑了”。但也有受访者表示,“短视频里别人分享的书,我会找来读”“玩手机虽然占用时间,但也为读书提供了新入口”。

  超八成受访者是“地铁读书人”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电子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调查显示,82.18%的受访者选择用手机读书,70.39%的受访者会读纸质书,有声书阅读的比例则超过三成。《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比2019年减少2.6本。2020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26.8%的人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买单。

▲4月21日,“书香常州号”地铁专列,乘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听书。新华社发(胡平摄)

  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书成了通勤路上最好的陪伴。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会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上阅读,且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城市化的进程滚滚向前,人们通勤的时间也有所增长,在每日枯燥无聊的上下班路上,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人们通过读书来“充电”、放松。

  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超七成受访者一个月能读完1到3本书。对多数人来说,白天的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晚上时间相对完整,没有太多社会活动,在这个时间段用来读书的人也更多。75%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月能读完1到3本书,13%的受访者每月能读完至少4本书。20岁以下受访者平均每月读完1-3本书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83%。


  “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是多数人的阅读选择

  过去的一年,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书单。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说、文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法律类、童书教辅、科学与自然、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或“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长,而且集中度更高。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新知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年轻人有着较为集中的阅读方向。思客调查显示,20-29岁年龄段受访者,更偏好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习资料书籍。2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文学艺术类、娱乐休闲类、专业学习类资料书籍更受青睐。

  90、95后的年轻人爱读哪些红色著作?京东大数据显示,《红星照耀中国》《苦难中国》等书籍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1985年以后出生的读者越来越愿意读《毛泽东选集》等著作。

  无论是寻求心灵慰藉还是追求新知识,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在充满诱惑与忙碌的时代,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

  联合出品: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汤辉
  作者:解轶鹏
  编辑:黄洁心
  设计:赵薇
  动效:姚远
  校对:王鑫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