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表于:2024-06-07 13:33:37

图为“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现场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于6月6日在京举行,旨在深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旅发展和文物主题游径建设。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5周年。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在致辞中表示,十年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形成了一批值得研究总结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了赋能城市更新、产业转型、生态治理等重要作用,推动了运河文化遗产不断融入当代生活,打造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消费品牌,在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要进一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定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不断加强大运河文旅在旅游强国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把大运河打造成造福两岸人民的“幸福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从四个方面,对深入挖掘阐释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提出建议,一要坚持文化自信,讲好运河故事;二要秉持开放包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三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四要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大运河文化产业发展。

“商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文化繁荣又促进商业兴盛。”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深入挖掘大运河“商业富国”的重要历史价值,将其与现代旅游业、文化产业及科技领域相结合,不断推动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士林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打造更加多彩、更加优美、更加璀璨的“文化运河”,把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培养人民高尚情操、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形成改造现实世界的精神力量,应成为未来十年的重点任务。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物旅游处处长孙鹏围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建议: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理论、标准、方法、制度研究和比较研究;构建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资源共享和开放合作平台;创新文物旅游的内容、产品、业态、服务。

在研讨交流环节,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文物交流智库、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旅融合、文物主题游径等关键词展开“头脑风暴”。

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物交流智库、瞭望东方周刊还联合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文物旅游景区影响力评估报告》。(来源: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鄂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