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张家港:健全产业链让氢能应用更快走进现实

发表于:2024-06-19 10:24:51

沪宁沿江高铁线上,复兴号列车以300多公里的时速,从全国百强县市张家港的城乡间呼啸而过。离沪宁沿江高铁不到1公里的一座加氢站,透露着氢能产业在这个百强县像高铁飞驰一般的发展速度。

嘉化氢能港城加氢站位于张家港市高新区,是苏州地区面向社会商用的首座加氢站,能满足日常的加氢需求,其容量通常在10吨/天以上,可供应公交车、出租车、运输车辆等中小型氢能车辆。

位于苏州市张家港市的嘉化氢能港城加氢站。(5月31日摄)新华网 李然 摄

在张家港,每天约有70多辆公交车到港城加氢站加氢。同时,这里还为张家港和常熟区域内的燃料电池物流车、公交、大巴车等车辆提供商业化加氢服务。

有需求有市场才有产业。前期,国内许多城市在发展氢能产业时遭遇了挫折,除了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外,最核心的制约是市场需求没有起来。而从张家港这座略显繁忙的加氢站记者隐约看到了一条氢能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5月31日,一套液氢工厂解决方案及储运容器演示模型在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展出。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与加氢站一墙之隔的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加氢站核心装备的制造商,也是张家港氢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国富氢能总经理王凯说,公司在氢能全产业链的高端装备环节进行了产品布局和技术储备,已经打通了从水电解制氢、氢液化、储运配送到终端利用的氢能全产业链。

产业成链的关键是核心装备的重大突破。2023年4月,国内首台套10吨级氢气液化装置在国富氢能下线,目前已应用于国富氢能与齐鲁氢能(山东)合作的氢能一体化项目。国富氢能研究院院长王朝说,这款产品的成功研发和应用,突破了高效的氢循环膨胀制冷、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核心工艺部件“卡脖子”环节,打破了大规模氢液化产品的国外长期垄断,有力促进产业的自主创新。

乘势而上,国富氢能迅速向全国拓展。目前,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氢能装备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加氢装备及供氢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填补了高压加注、大容积车载供氢系统、大规模液氢制储运装备的空白。

5月31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储氢罐生产车间内作业。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调研中,记者走访了国富氢能的智能化工厂。在车载储氢系统智能化车间,从铝管到铝瓶,从瓶体刷漆到缠绕,智能化机械精准控制着储氢瓶的生产,实现品质、安全性与性价比之间的精准调和。当有记者现场表示社会上依然对氢能的安全性有疑虑时,王凯笑着说,应用碳纤维缠绕等技术,同时经过严格的试验,公司生产的储氢瓶若遭遇意外的剧烈碰撞,即使发生事故也是可控的,不会发生爆炸,也不会对周围环境带来破坏性影响。

在电解水制氢装置智能化车间,全长380米的产线,仅需15个工人,90%的工序都由机器操作完成,省了40%的人力,但产能却是传统产线的3倍。智能制造让国富氢能的产能规模快速扩大,目前国富氢能的储氢瓶年产能可达9万只、水电解能力每年达到2.5GW。

不仅建链补链,还要强链延链。国富氢能战略总监魏蔚介绍道,国富氢能生产的电解水制氢装置已获得欧盟CE认证,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产品。国富氢能正积极走出去,为新加坡等国家提供包括电解水制氢和氢液化在内的氢气制储运加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以张家港为例,当地实施“氢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帮助企业加快技术攻关、装备研发,围绕交通、船舶、冶金等当地传统优势制造业丰富氢能应用场景。“依托长三角完备的产业基础,苏州正努力形成全域多场景联动的氢能产业发展布局,打造比较完善的氢能产业链,全力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并抢占产业制高点。”苏州大学能源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吴玺比说。

目前,张家港已有涉氢企业共有40余家,拥有相对完整的制氢、储运加装备及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条,涉氢企业年产值超百亿。

 

记者:杨绍功 李然

编辑:马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