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1月23日电(记者罗羽)在卡塔尔世界杯大幕开启之后,贵州丹寨少年金粲璨也在密切关注着那里发生的一切,已经拿到护照的他,将在这届世界杯决赛中,以护旗手的身份登上那万众瞩目的赛场。
丹寨少年的世界杯之约
灯光秀、空调球场、热情球迷……这两天,拉开大幕的卡塔尔世界杯给12岁的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金粲璨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已迫不及待想要赶往现场。
11月15日,在贵州省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金粲璨(右)在参加校园足球比赛。
今年,金粲璨入选了万达集团和国际足联共同发起的“星星之火”项目,并将以护旗手身份,亮相本届世界杯赛场。这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次非凡旅程——不仅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
时间拉回到六年前。那一年,金粲璨的父亲金润权为他买了一件中国足球运动员武磊的球衣,父子俩还一起看了一场中国队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之后,金粲璨便与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心中也悄悄埋下了关于世界杯的种子。
2018年,父亲把金粲璨送到当地一家足球俱乐部训练,他自此正式步入了学球的轨道。教练黄元材说,虽然他常常学得比别人慢一些,却从未气馁,也没有想过放弃,反而以数倍于人的努力追赶。
11月15日,金粲璨在校园足球比赛中传球。
“尽管在教练和父亲眼中,我可能是‘最没有天赋’的那一个,却是最热爱和最坚持的那一个。”金粲璨说,同年同期接受训练的40多位小伙伴,到目前还在踢球的已经不多了。
回想入选卡塔尔世界杯护旗手的缘由,他说,应该是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和坚持,才成就了如今的机会。“从上一届到这一届,热爱足球、坚持不懈,是金粲璨与世界杯‘相约’的最好方式。”金润权说。
万达的“世界杯桥梁”
能够走向世界杯赛场,除了金粲璨的坚持,还离不开万达的“牵线搭桥”,正是因为万达拥有世界杯护旗手招募的独家权益,他才获得了这一机会。
丹寨全县1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近90%。过去,这里的不少孩子深居大山,从未见过山外世界。
这是11月15日拍摄的贵州省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校园足球场(无人机照片)。
自2014年帮扶丹寨开始,万达就用各种方式为这个县城提振“精气神”,尤其是在他们拥有丰富资源的体育领域,通过搭建舞台和桥梁,让丹寨的孩子得以走向世界。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揭幕战上,6名来自丹寨的护旗手,踏上了世界杯赛场。
资料图:2018年6月14日,在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举行的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上,来自中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的六位少年护送国际足联会旗入场,成为历史上首批担任世界杯护旗手的中国少年。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中南民族大学学生、护旗手之一的莫秋表示,作为一名足球爱好者,当年她还是丹寨县第二中学校队主力,踏上世界杯赛场的经历,给她的人生增添了极大动力。
“那次经历坚定了我想要成为一名国际文化传播者的决心。”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同样是护旗手的汪美仑说,到了俄罗斯,与世界各国人士交流,使她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促进中外互通的“桥梁”。
资料:2018年的小护旗手们
那一年,金粲璨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六位哥哥姐姐的风采。“看到哥哥姐姐们站在世界瞩目的赛场,我热血沸腾,心中满是羡慕。”他说,他当即下定决心要把球踢好,将来做一名职业球员,成为中国足球队的一员并踏上世界杯赛场。
精神文明的“体育切入点”
“体育,可以改变一个人。”
这是金润权从儿子身上得出的结论。自踢球以来,金粲璨变化很大:从性格急躁不专注,到自律开朗很稳重。
金粲璨一直以来有两个足球,一个放在家里,一个放在教师父亲所在的学校。每天放学无论是回到家还是去父亲的学校,他总会在做完功课后按时练球,几无中断。他说:“通过踢球,我才明白,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和专注才能做好。”
11月15日,金粲璨在课堂上听课。
丹寨县有中小学生超过2.5万人。多年来,该县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把足球、篮球、武术等体育运动作为全县少年儿童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大力推广校园体育文化,塑造全县少年儿童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等优秀品质。
金粲璨就读的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校学生2300多人。多年来,该校每年通过举办各类校园足球联赛和社团活动,为像金粲璨一样热爱足球的学生提供驰骋的舞台。
11月15日,金粲璨(前排左四)与同学们在赛前热身。
“学校每年除了举办各种足球联赛和足球活动之外,还派学生参加黔东南州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副校长吴春蕾表示,足球运动的开展,塑造了学生积极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作为学校足球队主力,金粲璨已连续两年参加黔东南州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1月15日,金粲璨(前排右一)进球得分。
“之前参加比赛,我只到过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和凯里市,这两个地方距离丹寨最远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他说,期待以后能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去更远更大的世界,为国争光。
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张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