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14日电(记者王沁鸥、乐文婉、赵建通)只需一眼,你便知道这是一块属于武汉的场地。每当夜幕降临,两个高达26米的巨型字母“W”和“H”便会被点亮,闪耀汉水之南。那是以“武汉”拼音首字母为设计灵感的两座攀岩岩壁,也是2023中国攀岩联赛揭幕战的比赛场地。这项近日落幕的赛事,因其地域特色鲜明的岩壁造型,成了被“打卡”和热议的对象。
一项小众运动的场地,如何“破圈”成为城市新地标?
当军运会遗产与城市性格相遇
第一眼看到这块亚洲最大室外攀岩场地时,记者被其造型和体积震撼之余,也心生疑问:为什么要把一块城市核心体育场馆外的空间,留给一项小众运动?
“这块场地是(武汉)军运会设施赛后利用项目之一,由军运会上的威亚塔改建而成。”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志锋介绍说,原威亚塔高近70米,用来在开闭幕式上吊威亚实现表演效果。除了改造成攀岩墙以外,武汉体育中心还将塔身中可利用的钢材用在了一座篮球馆和一座网球馆的建设中。
图为改造前的威亚塔
“选择攀岩,是因为那时它已经确定进入奥运会,并且在欧美和日韩流行了很多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湖北省体育局非常重视这个项目,经开区管委会也给予了极大支持,这给了我们信心。”吴志锋说。
2021年,攀岩项目在东京完成奥运首秀。但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攀岩便已进入中国,并在行业协会、高校和民间爱好者的推动下形成了活跃的社群。得益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攀岩类课程的开展以及校内登山社团的推动,武汉成为培养全国最早一批竞技攀岩佼佼者的“摇篮”之一,也是最早拥有攀岩人口的城市之一,商业岩馆在攀岩入奥之前便已在武汉落地开花。
图为2000年拍摄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攀岩课课堂。新华社记者詹国强摄
“武汉嘛,‘朋克’之都,我们玩户外、极限运动,真是可以。”本次中攀联赛期间在赛场外组织“后备箱集市”的车主“CC”(昵称)说,他的朋友中,许多人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玩滑板、小轮车这些当时的冷门项目。在他这个本地人眼里,攀岩和武汉的城市性格很搭。
自下而上制造身边的明星
群众基础和政策支持,让大体量的岩壁建设项目落地有了底气。入奥后,湖北省将攀岩列为重点发展的全运会冲金项目。吴志锋说,“W”和“H”两座岩壁已相继承办了湖北省运会的攀岩比赛和省锦标赛,用大赛支撑场地发挥地标性建筑的作用。岩壁也向社会开放,周末的日均流量可达三四百人次,年均营业收入超过四百万元人民币。
没有比赛的日子里,青少年们在“H”形的岩壁上攀爬
其他历史更长的商业岩馆,也持续为项目吸收着新鲜血液。此次赛事期间,每天都有来自武汉当地岩馆的教练组织小岩友们来观赛。湖北攀岩队的成绩近年来在国内居于上游,此次有牛笛、瞿海滨等名将参赛。很多孩子来现场,都是来等家乡队选手签名的。
“中攀联赛今年进入了它的第二个五年,除了促进竞技成绩提升,我们也要开始培育自己的明星,挖掘联赛的市场价值。”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部主任厉国伟说,虽然是小众和新兴项目,但攀岩联赛向着成熟商业联赛迈进的发展逻辑,和其他项目是一致的。
观众们在“W”岩壁下观看比赛。新华社记者王沁鸥摄
“造星”是提升联赛商业价值的重要一环。而对于攀岩这项自带“自下而上”发展基因的项目来说,明星可以是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的国家英雄,也可以是身边岩馆里从小一起玩出来的朋友。
湖北队选手徐梓期此次获得的高人气便是一例。他以前在岩馆里的许多岩友,这次都到现场给他加油。岩友小慧、七夜和小开(昵称)说:“看着他爬,我们紧张得手心全是汗。”小开翻出四年前和徐梓期组队在岩馆年会比赛上夺冠的照片说:“那真是被他拽着爬上去的!”
2019年徐梓期与岩友在岩馆年会的比赛上。受访者供图
本次联赛最后一天的男子两项全能决赛中,徐梓期挂在距地面十几米的高度,准备通过线路中最后的难点。17岁的少年感到状态正好、满心兴奋,于是挥手和地面上的观众互动。回应他的,是献给家乡选手独一无二的助威声浪。
这是颇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幕,“武汉伢”在代表武汉的“WH”形岩壁上,为赛事收官战带来情绪爆点。这也是组织方乐于看到的赛事产品亮点。吴志锋说,商业岩馆组成了攀岩生态的“毛细血管”,他们也正在和本地岩馆接洽,未来计划让岩馆赛事落地武汉体育中心。
新潮项目总有新玩法
除了造星,攀岩在赛事产品的打造上也总有更多可“玩”的空间。甚至不用赛事主办方去设计,观众进入这个场景,自己首先就玩了起来。
本次赛事历时三天,期间不乏滑着滑板,带着飞盘来看比赛的观众,也有刚在武汉体育中心其他场地踢完足球、打完篮球后路过,被岩壁吸引进来看两眼的小朋友,家长们也乐得陪他们吹吹晚风。户外的观赛空间似乎给了观众们更多自由,也让赛场与城市更为亲近。
吴志锋介绍,没比赛时,岩壁下本就是一片极限运动场。攀岩、轮滑、滑板、平衡车这些新潮项目,被放到了同一个空间之中。“我们营造的是运动综合体,人们可能因攀岩而来,但不仅能享受到攀岩。”他说。
图为岩壁平日运营时,孩子们在场地中滑板、攀岩
此次比赛,场馆方还邀请了武汉一个车主群在场外摆起了时下流行的“后备箱集市”。据介绍,之所以选择这一形式,是因为赛场所在地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有“中国车谷”之称,汽车、露营文化与攀岩的组合,能吸引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后备箱集市”摊主在赛场外。新华社记者王沁鸥摄
在吴志锋眼里,“W”和“H”两座岩壁是传统体育场馆从只做传统体育项目的局面中升级的好机会。这也与中攀联赛第二个五年的愿景不谋而合。
“联赛如何保持持续曝光,增加比赛看点和市场价值,让观众愿意为它买单,这是我们的希望。”厉国伟说。未来,增加社会俱乐部参赛名额、拓宽转播渠道,都是联赛努力的方向。
部分图片、视频素材由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