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亮相便是尾声-新华网

很多人,一亮相便是尾声

2023-09-25 21:11: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杭州9月25日电 题:很多人,一亮相便是尾声

  新华社记者陈晨、李典

  25日,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迎来第二个比赛日。

  在这里工作到第二天,包括我们在内,许多记者还在为“认脸”而发愁。相较于排名较高的一些明星选手,多数运动员知名度并不高,除了他们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记者之外,大部分观众和记者很难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认出他们的脸。

  而单败淘汰的赛制,让每一天都会有许多选手离开赛场,将各自的亚运之旅定格在“一轮游”“两轮游”。甫一亮相便是尾声,但在胜负之外,参与亚运会已给他们的人生打上了不同烙印。

  9月25日,胡格巴尼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孟晨光 摄

  首盘比赛一度3:0领先于头号种子、中国选手张之臻,25岁的沙特阿拉伯选手胡格巴尼赛后觉得,“那一刻有些恍惚,像是在做梦”。虽然最终还是输了球,但他为自己骄傲,更惊喜于被聚焦的体验:“第一次走进中心球场,那么多热情的观众为我们欢呼,这感觉太棒了。”

  从今年初开始,23岁的印度尼西亚网球选手贾斯廷·巴尔基就梦想着能和吴易昺打一场比赛。对这位一边工作一边打球的半职业球员而言,实现愿望并不容易。

  但当25日上午,真正面对实力强于自己且坐拥主场之利的吴易昺时,巴尔基毫无惧色,打得有声有色。几次精彩的救险过后,他振臂高呼、斗志昂扬,把现场气氛调动得十分热烈。“梦想已经实现。”赛后,他仍沉浸在圆梦的兴奋中,而他的下一站,是去上海学习中文。

  奖牌有限,梦想无限。当天10块球场同时开赛,40余场比赛依序进行。运动员、教练员频频穿梭于赛场之间,脚步匆匆。

  9月25日,乌什娜·苏海勒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孟晨光 摄

  30岁的巴基斯坦选手乌什娜·苏海勒走过混采区,很少有记者提问。这位参加了三届亚运会,并曾在南亚运动会上有过不俗表现的选手,在女单第二轮输给了二号种子、中国选手朱琳。走出赛场,她热情地拿出一兜徽章,与朱琳交换。

  出生于网球世家、11岁开始学习打球的她,并不为早早被淘汰出局感到遗憾,“和不同项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在一起,分享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是非常难得的经历”。对于后续的双打比赛,她期待将巴基斯坦选手的风采展现给观众。

  没有佳绩,但都有一段与体育结缘、与梦想有关的故事。采访中,这样的运动员很多。成绩平平,并不妨碍他们尽情享受这场全亚洲体坛的盛事,闪耀出自己的光亮。正因为有他们在,亚运会才能成为全亚洲的盛会。

  9月25日,乌什娜·苏海勒在比赛中回球。新华社记者 孟晨光 摄

  来自沙特队的教练让·马里·维韦说,来到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展示,沙特也有很棒的运动员,可以为孩子们做个榜样。

  亚运会是竞技的赛场,更是亚细亚人民相知相融的舞台。金牌当然值得掌声和关注,但体育的精神、奥林匹克的魅力,向来不只在于最终的结果,也在于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携手迈进的历程。

  奖牌或许很远,但彼此的心并不遥远。一处细节令记者印象深刻:许多运动员胸前的证件带上,系满了交换来的徽章,这个大赛期间传递友谊的方式,已然成为一项传统。

  记者25日在网球中心巧遇前来为运动员加油的菲律宾驻华大使吉米,他说:“体育,是增进理解和友谊非常好的语言。”

【责任编辑:李婷玉 】
0100301010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7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