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赓续亚运精神 凝聚团结力量——多国人士热议杭州亚运会圆满闭幕
新华社记者
最忆是杭州。
这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洲运动会,8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落下帷幕。多国人士表示,闭幕式秉持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将科技与艺术之美巧妙结合,令人难忘。他们同时指出,杭州亚运会成为文化交流、相互理解、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统国风与现代潮流的精彩碰撞
闭幕式当晚,“大莲花”造型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童声伴随百花绽放、金桂留香,湖水涟漪的水墨画卷,时而幻化为连通古今的古桥,时而跃现成青山飞鸟的江南美景……闭幕式充满东方美学的巧思,呈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是10月8日拍摄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外景。新华社记者夏一方摄
“这是中国故事、亚洲情感和光电影像相互交融的杰作。”韩国首尔传媒大学院大学客座教授权起植在观看闭幕式直播后连连赞叹,“19朵桂花在体育场中央缓缓上升,象征着第19届亚运会的美好回忆不断伸展延续。”
“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堪称视觉盛宴。”沙特国际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说,“荷花等元素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江南美景被搬到体育场徐徐呈现给全世界观众,令人印象深刻。”
10月8日,演员在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在杭州现场观看闭幕式的“乌兹别克斯坦24小时”电视台记者诺尔别克认为,“古老的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与当今的高速发展都在闭幕式得到统一展现”。“所有的一切都超级棒!”他兴奋地概括道。
“杭州亚运会的精彩程度超乎我的想象。”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议长佐哈里告诉记者,通过杭州亚运会,中国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亚洲人民自信地大步前进,向世界展示,面向未来,我们亚洲已经准备好了”。
科技赋能与绿色亚运的交相辉映
闭幕式舞台上,最吸引人的是世界上首块数控草坪。藏有近4万个发光点的草坪不断变换出花朵、浪潮等图案,让赛场内外观众仿佛置身于大花园;在开幕式上曾惊艳众人的数字火炬人也再度亮相,与观众共同见证亚运会火炬塔的熄灭。
“和开幕式一样,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依然那么壮观、精彩、令人惊叹。”看完闭幕式网络直播后,阿曼网友哈尼娅·汉斯说,“中国用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等高科技,展现很多创意,给我留下美好回忆。”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表示,这场充满科技感与温馨画面的闭幕式给本届亚运会画上圆满句号。“‘荷桂共生辉’这个节目令我惊艳,数字火炬人也登场和观众完成温情互动,杭州亚运会在一片欢庆、祥和、难忘的氛围下圆满落幕。”
10月8日,数字火炬手“弄潮儿”在主火炬熄灭仪式上。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在这场世人瞩目的体育盛会上,以创意助力、用科技赋能,中国向亚洲、向世界明确传达了对科技和环保理念的重视。印度记者迪潘克尔说:“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必须共同保护好这个世界,而杭州亚运会用实际行动作出表率。”
“闭幕式上的数控草坪等创意,在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将绿色环保理念深植于所有人心中。”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表示,“我相信,‘绿色亚运’理念将在亚运舞台上更为广泛地传播,并成为今后办会的主流理念。”
从开幕式到闭幕式,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见证了中国对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杭州亚运会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一直着力可再生能源与环保技术领域并收获成效,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切实贡献。”
心心相融与共创未来的和谐乐章
心心相融,爱达未来。过去10多天里,亚洲健儿在拼搏奋进中追逐梦想,在相聚相知中增进友谊。体育铺路架桥,文明交流互鉴,杭州亚运会成为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杭州亚运会对于推动亚洲友好交流意义重大。”目睹亚运健儿在杭州的热烈交流后,日本代表团副团长水鸟寿思告诉记者,“体育的一大价值就体现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方面。”
“正是体育精神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闭幕式的‘精彩瞬间’用120秒时间,展示运动员们的风采。亚洲大家庭精彩纷呈。”
这是10月8日拍摄的杭州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是竞技舞台,更是友谊桥梁。”泰国易三仓大学副校长安内·云巴勇如是说。“亚洲健儿在体育赛场上共同竞技、共同拼搏,向世界展现亚洲人的实力和拼搏精神。”
“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所建立起的亚洲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精神,使其影响力远不止于体育赛事。”巴基斯坦欧亚世纪研究所所长伊尔凡·沙赫扎德·塔卡尔维认为,“这届亚运会将在亚洲架起新的沟通与合作桥梁。”
“杭州亚运会不仅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还促进了亚洲人民之间的友谊、团结与合作。”柬埔寨首相顾问包索说,杭州亚运会展现友谊、团结、合作的美好景象,促进共同发展,增强亚洲人民团结,“已成为文化交流、相互理解、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执笔记者:杨天沐、汤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