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人类用冰的历史十分久远。《周礼》里就有关于“冰鉴”的记载。所谓“冰鉴”就是可以在隔层中装入冰块用来存放食物的容器。算起来,“冰鉴”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了。直到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发明了第一台家用冰箱,“低温储鲜”技术才开始正式进入普通家庭。
然而纵观百余年的冰箱发展史,可以看到,不管是最开始的压缩机制冷还是后来的磁制冷技术,“控温保鲜”理念都是冰箱储鲜食材的核心乃至唯一科技要点。
如今,越来越多高端食材被端上餐桌,人们对食材保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曾经的控温保鲜仅能满足食材短期不变质的“宏观保鲜”需求。直到MSA控氧保鲜科技出现后,冰箱保鲜才终于进入了细胞级养鲜的微观层面。
何为MSA控氧保鲜科技?
众所周知的是,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引发的,MSA控氧保鲜科技就是通过调节储鲜空间内的氮氧比例,抑制食材呼吸作用,实现食材保鲜7天营养几乎不流失。
那么,当行业都在控温,卡萨帝又是怎么发现控氧的?
从冰的运用开始,“低温储鲜”的方式一直被冰箱行业沿用。行业各大品牌推出各种进阶的控温技术,延长了食材的保鲜时间,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储鲜选择。而随着更多高端食材进入家庭,很多用户意识到,这些食材不但要延长保鲜时间,更重要的是“留住营养”,而这不是仅靠控温能完全解决的。于是,卡萨帝工程师发现太平洋游轮里的储鲜科技——「气调保鲜」技术。
在往来世界各地的皇家轮船上,海员们都运用保证果蔬新鲜贮藏的「气调保鲜」技术来储存车厘子。卡萨帝工程师得知,其实这样的技术已经在海军护航编队、潜艇部队中得到应用,那为什么不能用在冰箱上呢?于是工程师们作出了第一次尝试。
在之后的3年间,卡萨帝研发人员通过近3000种尝试,50000多次试验和无数次改进、检验,终于在2017年成功将MSA控氧保鲜科技用在卡萨帝F+自由嵌入式冰箱上。呼吸作用会消耗果蔬本身贮藏的有机物,加速果蔬衰老速度,导致其营养品质及口感下降。而卡萨帝通过调节MSA抽屉中氮氧比率,降低氧气量,从而减缓食材呼吸作用,避免果蔬营养被氧化分解。同时 MSA抽屉内部高湿低氧环境,抑制了微生物活性,减缓食材腐败速度。
MSA控氧保鲜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一项最新发明的保鲜技术,为什么能改变行业百年的控温传统,影响世界家电科技的发展?最根本原因还是要看它给用户和行业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对用户——让新鲜高端食材随时能端上餐桌
从控温到控氧,卡萨帝不仅延长了食材的储鲜时间,还留住更多营养。中国农业大学实验数据显示,在普通冰箱中保存7天的草莓花青素和叶酸保存率为64.4%和42.5%。在卡萨帝MSA控氧抽屉中保存7天的草莓花青素和叶酸含量是86.3%和82.7%。从卡萨帝最近发布的变色苹果视频也可以看到,一个苹果被切成两半分别放入卡萨帝控氧保鲜冰箱和普通冰箱,半小时后前者切面颜色无变化,后者明显变色。
这种差别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改变?
从前觉得只能现买现吃的澳洲龙虾、日本和牛、法国黑松露等高端食材,因为有MSA控氧保鲜科技保驾护航,现在也能随时端上餐桌。因为人们不用再担心食材在冰箱储存久了会变质,更不用担心高端食材吃到嘴里的营养会所剩无几。
正是进一步优化了高端家庭的饮食结构,所以卡萨帝MSA控氧保鲜冰箱也被更多全球高端用户选择。从欧洲皇室贵族到米其林餐厅,再到国宴御厨,世界各地的卡萨帝冰箱用户都因MSA控氧保鲜科技得到更新鲜的健康饮食体验。
对行业——让世界进一步关注控氧保鲜
发明MSA控氧保鲜科技后,卡萨帝冰箱是不是“一家独大”了?事实证明,卡萨帝MSA控氧保鲜科技的诞生除了让用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激活了全球冰箱企业之间良性循环的竞争模式,吸引同行开始关注控氧技术,并相继迭代出不少相似概念的产品。
比如,有的保鲜技术就是依靠低氧的密封环境达到保鲜食材的目的,还有的是通过与食材中的水分子发生共振使其活化,创造一个延迟食物氧化的环境,减少营养物质流失。虽然这些技术原理各有不同,但无疑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保鲜科技的发展进程。
物联网时代下的场景创新
而卡萨帝冰箱也没有止步于此。物联网时代下,卡萨帝摒弃了以硬件升级产品的传统模式,通过换道场景给用户带来包含吃、买、存、做在内的一站式健康饮食体验。
在卡萨帝打造的新一代厨房场景中,食联网一键下单后,全球生鲜马上到家。然后冰箱主动添加食材,无论是阿拉斯加大闸蟹还是日本神户牛肉,冰箱都会给你推荐最好的储存方式。怕忘记吃了怎么办?有冰箱提前提醒,吃完了也会自动补货。点开定制的食谱后,成套厨电也启动,烤箱根据烹饪的食材自动调整温度、时间。同时灶具上煮的粥刚好,烤箱的牛排也同时出炉,酒柜和冻藏柜也会根据菜品搭配取用饮品和水果。
无论在什么行业,想往前发展总不能在一个领域内卷,懂得如何向外拓展力量的企业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在冰箱领域,从不为人知到高端第一,再到发明MSA控氧保鲜科技和打造新一代厨房场景,卡萨帝的目光看得更远,脚步也走得更长,最终在世界家电发展简史中画下重要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