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田野: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将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新华网
新华网 > 科技 > 正文
2021 10/20 14:51:23
来源:新华网

田野: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将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冉晓宁 赵秋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近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野接受新华网专访,他认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已经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和工业安全保障的重要生产要素,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将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进而帮助我国有效应对产业链外迁和断链风险,强化我国产业链抗冲击的能力以及助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图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负责人、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供图)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

国家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迈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已经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和工业安全保障的重要生产要素。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提出。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支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标准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指示精神,2019年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审议通过《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明确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开展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及管理工作。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供图)

据田野介绍,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采用1+N架构,在北京建设国家中心,基于“离工业最近”的原则,在工业企业聚集、两化融合基础比较好的省份建设区域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系列文件中,明确要求到2023年底,建设20个区域分中心和10个行业分中心,以及安全生产9大行业的安全生产行业分中心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作为重要基座,为区域以及行业产业大脑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基础,为赋能行业与区域发展提供平台。

我国亟需应对产业链外迁和断链风险

田野认为,我国产业链及其所代表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已经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工业互联网、5G技术等新信息技术发展,我国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发达地区与龙头企业身先士卒,在“智能、完整、广泛”等多个层面提升我国产业链控制力。“虽然我国产业链飞速发展,但仍存在‘大而不强’等问题,当前产业链‘逆向回流’潮流不断涌现,全球产业的竞争更聚焦于产业链的‘掌控力’,在发达国家对全球产业链控制下,我国亟需应对产业链外迁和断链风险。”田野说。

具体来看,一是产业链运行状态有待明晰,缺少对产业链重点企业管理,无法全面掌握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有待提升,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数字化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内数字化差距明显,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还没有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尚未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更无法为产业技术软件化和平台化提供数据支撑,难以数据贯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与控制;三是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我国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环节,关键上游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容易受到制约,将对我国产业链的创新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特别是当前,我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较弱,供需双方存在信息壁垒,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产销降低抑制下游短期需求,导致中上游生产制造企业库存积压、降低产能,供给收缩又带来了下游的被动收缩,形成恶性循环,给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风险。”田野说。

助力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

据田野介绍,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通过汇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网络、平台、安全相关数据,以及各类主体(政府、企业、机构、公众等)产生的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量化当前我国工业的经济运行形势,解析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特征、趋势,为国家的战略方针、重大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问题提供新的手段,从而提高行业管控、产业经济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田野认为,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将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首先,有效推动工业数据分类分级,从工业企业研发、生产、运维、管理、外部及平台企业运营等角度,以数据对企业生产、行业发展、覆盖区域、公众利益、国民经济、社会秩序等影响程度,形成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指导企业提升工业数据管理能力,促进工业数据的使用、流通与共享,释放数据潜在价值。

其次,充分发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公共服务属性,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治理、溯源、保护等能力,为工业数据处理、分析、共享、交易提供技术支撑,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为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保驾护航。

第三,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充分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应用场景与数据挖掘相结合,推动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网络化协同、虚实化管理等数据应用,为数据创造价值开辟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助力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小企业发展仍存在平台经济垄断、数字化基础薄弱、转型意愿不强等关键问题。

田野认为,通过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将有效助推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一是可以打破固有平台经济的垄断局面,打造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向中小企业提供“提成本、快部署、易运维和强安全”的轻量化应用,赋能中小企业快速形成自身数字化能力。

二是可以推动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上云用云,快速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构建产业云图,开展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助力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整体质量和能力。

三是可以加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为核心的中小企业产业生态,形成大企业建能力、中小企业用能力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知识的显性化、软件的智慧化、经验的模块化,补齐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短板。

四是可以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新思路,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和积累能力,构建“全国-地方-园区”三级工业互联网产融合作体系,创新基于生产运营实时数据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产品,建立中小企业无抵押、纯信用、线上办理、快速审批的一站式融资服务试点。

强化我国产业链抗冲击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还将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监测和分析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正基于工业互联网数据,系统梳理我国产业链发展现状并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数字化水平,进而强化我国产业链抗冲击能力。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供图)

据田野介绍,一是分行业、分区域梳理产业链基础信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地方政府等方式,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库,“以点及线”汇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业链数据资源,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聚线成面”探索开展跨产业链数据分析,逐步构建产业链数据资源池,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全景图,全面掌握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数量、分布、产能等基本情况。

二是开展产业链运行监测,在产业链数据资源池和产业链全景图基础上,建立重点行业产业链运行监测系统,实时汇聚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生产、仓储、订单、物流数据,形成贯穿产业链的数据链条,对产业链上的数据进行更深层的分析,提升对产业链运行情况的预测、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加强我国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三是推动产业链数据互联互通,以产业链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以产业龙头企业为牵引,制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汽车、电子制造、家电等重点行业产业链数据空间,制定产业链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和数据合作共享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跨产业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逐步实现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

四是创新产业链数据应用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挖产业链数据价值,建立重点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针对产业链各环节,构建产业发展评估、工业APP、解决方案展示、供需对接、产融、产教等系列公共服务,助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五是优化产业链结构布局,分析产业链运行数据,填平补齐产业链短板,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前布局产能储备,探索建立增产、扩产、转产模式。在“补链”的同时,推动产业链“延链”。

六是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指导产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成立汽车、医疗医药等重点产业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作用,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赋能产业链各环节,形成持续创新的“生态驱动”,带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强链”。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