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可以吃到免费的两顿工作餐,尤其是大米,不单是好吃,还有营养,检测报告是有机富硒大米。”在BOSS直聘的招聘页面上,李绍华写下这项招聘启事。在沙漠种出水稻的第6年,这位创始人希望找一位助理,分担日常繁重的工作。求职者或许先要学会与沙漠做朋友。
沙漠里长出了一片水稻
2014年8月,大庆商人李绍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水稻竟然长在了沙漠里,这可是件新鲜事。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科尔沁沙漠腹地。在当地,沙漠水稻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有集中连片地,也有生长在农户房前屋后的。但受困于技术、成本,沙漠水稻一直未能实现大规模种植。
受访者提供
通辽之行,彻底改变了李绍华的人生轨迹。李绍华本来在黑龙江大庆市经营着三家建材企业,但还是一头扎进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中,做起了稻香梦。
李绍华之所以在沙漠里种水稻,有自己的考虑。一是国内荒漠面积巨大,用来种粮食可以弥补有限的耕地面积;另一方面沙地无草无虫,光照充足,能够生产出真正的有机优质稻米。
伴随着越来越多人才的加盟,这位粗犷厚实的山东汉子,正逐步把“百万沙漠变良田”的梦想变为现实。
万事开头难
2014年12月,寒风中,100多辆挖土机和推土机嗡鸣地行驶在滚滚的黄沙上,机箱冒着热气。
站在一旁的李绍华心情有些焦虑。眼睁睁地看着十多天过去了,按照目前的进度,显然难以按时完成工期。稻米的插秧期也不过十五六天,如果过了,就等于白忙活了。
由于沙漠地形特殊,有陡坡、有低洼,高低起伏不平,有的落差达到三四十米,沙土又质地松散,连梯田都没法开,更不要说大片平整土地。
查阅大量资料后,李绍华将平整车安装上激光平整仪后,效率大为提升,不到二十天就完成了既定任务。
接下来是铺防渗膜。按照传统的沙漠水稻方法,要在沙下25-80厘米深的地方摊铺一层防渗膜,在沙的上面依次铺上土、肥,既保证稻田营养,又防止水分蒸发过快。
农户自家种植,用这种方法是没问题,但防渗膜容易被大型机械碾毁,像李绍华这样大规模种植肯定是行不通。经过反复测试,李绍华发现防渗膜要想不被破坏,深度要增加到 80-120厘米。
防损坏的目标达到了,可膜每隔两三年就要换,埋得太深反而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李绍华找来相关企业共同开发改良的防水膜,能够保持30到50年。
沙漠的天气恶劣,尤其是到了插秧的时节,大风一吹,育苗棚就有可能被刮倒。为了防风,李绍华又干起了老本行,找来结构性钢材自己动手焊接,加固后的大棚结实了不少。
但天有不测风云,创业的路上也不会一帆风顺。
在秧苗插入稻田不久后,稻苗出现了大面积地倒伏和死亡。李绍华纳了闷儿,当初选择沙漠水稻正是因为沙质干净,并不存在水稻致病的病虫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李绍华猜测是地里缺氧所致,这位初中毕业的山东大汉, 读了100多本关于农业的书籍,而经过轧秧的稻田,没有出现稻苗倒伏。
金秋十月,到了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水稻,一眼望不到边。每天李绍华都要在稻田里巡视,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然而,工人在预估水稻产量时发现,沙漠水稻的产量只有250公斤每亩,只有正常水稻的一半,但成本却接近正常水稻的三倍。
未雨绸缪的李绍华早已为沙漠水稻注册了沙粮哥的商标,在网络上第一批就销售了30万斤稻米,价格是31.6元每公斤,利润有将近300万元。
让更多人闻着稻香入梦
品质高、口感好,是沙漠水稻高溢价关键所在。
既有社会价值,又有商业回报,李绍华决定要在科尔沁沙漠深耕下去。2015年10月,站在黄金分割线上,一面是稻穗的绿,一面是远处的沙漠的黄,李绍华许下了要在有生之年内种植百万亩沙漠水稻的诺言。“现在我51岁,按能活到80岁算,还有30年的时间,一年增加3万亩种植面积也就够了。”李绍华说道。
2018年,李绍华把黑龙江公司全部卖了,全部投入到沙漠变良田的计划中,农作物也不局限于水稻,绿豆、黑豆、红豆、土豆都有,如今种植面积已经超过6万多亩。
李绍华深知沙漠水稻的长远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如果继续将公司放在通辽很难招募到优秀的人才。今年,李绍华把公司的总部搬到了深圳,他计划要在深圳成立实验室,招募优秀的研发人才。
公司进入深圳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搭建团队,过去靠熟人推荐的招聘方法失效了。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将岗位上传到BOSS直聘,主要是销售和管理。
如今水稻又到了成熟的季节,李绍华更忙碌了,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不是在招人,就是在招商。
李绍华将继续追寻自己的稻香梦,沿着梦的方向努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