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接下来一周内,公众可近距离接触一批既“高精尖”又“接地气”的重量级科技成果,亲身感受五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新成就。
本次展览充分体现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呈现了历史纵深感,既有“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集中展示,也回望了党领导科技工作的百年历程以及标志性成果,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中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上九天下五洋” 这些科技成果很硬核
进入北京展览馆广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大柱段模型吸引不少人拍照留念。就在4月29日,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工作人员介绍,核心舱主要用于空间站的控制和管理,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还能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实验。
往前走几步,载人潜水器“三剑客”——“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蛟龙”号依次排开,亮出了“十三五”我国在深海潜水器谱系化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奋斗者”号国产化率超过96.5%,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雪龙2”号破冰船,则推动我国由“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迈进……在这里,不仅能看到系列潜水器的1∶1模型,还能通过“VR潜望镜”尽情感受海洋领域科研成果。
广场另一侧,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受到参观者关注。历经20余年产学研协同攻关,我国攻克了大系统耦合、悬浮导向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和装备成套技术,成功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成套装备,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这是实车的五分之一,从青岛运来并安装好用了五六天时间,轨道和车辆要分开运输,像‘搭积木’一样分别安装后再组装。”工作人员小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快捷安全、舒适准点,是继高铁之后,实现更具“时空压缩”效应的高速大容量可组织陆地交通系统核心技术。
彰显历史纵深感 “四个面向”为创新指方向
步入展厅,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展览共分12个展区,分别是总序、百年回望、基础研究、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农业科技、社会发展、区域创新、改革(人才)、开放合作、科普等。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精选优选出一批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既有彰显大国实力的国之重器,又有普惠民生的创新产品。
“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功达到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国外也称之为“量子霸权”),并牢固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阵地位。而基于“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的高斯玻色取样算法,在图论、机器学习、量子化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我国自主研制的“京华号”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则是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攻克常压换刀等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超大直径、超长距离、超深覆土等隧道施工难题,掘进效率提高8—10倍。“京华号”成功应用于北京东六环高速隧道(单向3车道)改造工程,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成套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空间站模型、火星车、C919/929、“嫦娥五号”等国之重器的集结亮相,引得观众驻足。展区中的互动展品人气也很旺,进入C919科普体验模拟器可体会一把当飞行员的感觉;也可以领略“大飞机+人工智能”的重要产物智能飞行人机共驾平台等等。
说到展区的明星展品,不得不提到科技抗疫亮出的成绩单。作为首次应用于武汉的高通量核酸检测实验室,火眼实验室已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80多座,新冠检测产品已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家熟知的新冠肺炎疫苗,已有4个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全国累计接种疫苗超20亿剂次。
针对备受关注的临床救治和药物,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自主开发的CAStem细胞注射液带来了最新进展: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Ⅰ/Ⅱ期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在北京、哈尔滨、武汉等地开展临床试验。Ⅰ期临床试验41例受试者经治疗病情得到不同程度好转,目前正在开展Ⅱ期33例受试者临床试验。
一如展览主题所述,“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科技成就美好生活,科技创造灿烂未来。下一个五年,我们拭目以待。(记者 刘 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