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8/ 30 20:21:43
来源:新华社

问记者丨算法该如何治理?

字体: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于8月28日至29日在天津举办,大会主题为“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网络文明”。这期间,算法治理等10场分论坛举行。有网友通过新华社客户端“问记者”平台提问:大数据“杀熟”、个人隐私泄露、诱导用户沉迷网络……算法该如何治理?新华社记者在分论坛现场为大家解答。

  网友:什么是算法?

  记者:算法是一个技术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感知到的算法,主要是算法推荐服务。算法推荐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技术,通过个性化推送、排序精选、检索过滤等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以实现用户与信息的快速精确匹配。

  网友:算法滥用会产生什么后果?

  记者:在算法的实际使用中,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往往会借助算法技术对消费者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用户模型或标签后,进行精准推送。由此引发的大数据“杀熟”、个人隐私泄露、诱导用户沉迷网络等问题,对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网友:算法该如何治理?

  记者:治理算法,关键是要将技术放在制度的笼子里进行规范。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性监管,在加强算法推荐技术监管能力的同时,依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增强网络执法威慑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互联网企业加强主体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技术向善价值观,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更具安全感的使用体验。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拍摄展览。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网友:算法治理当前取得哪些成果?

  记者:今年3月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规定中明确“用户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立即停止提供相关服务”,让用户能做主。同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正式上线,明确了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手续,为执法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抓手。

  网友:算法治理面临哪些难题?

  记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祥龙认为,算法治理对监管部门的技术鉴别能力和执法纠错能力提出了考验。“算法推荐服务的监管涉及内容专业性较高、技术性较强,因此,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看不懂、搞不清、摸不透的困扰。”因此还应加强有关算法的原创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人员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体验数字云游。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网友:论坛嘉宾对算法治理有何建议?

  记者:多位嘉宾表示,对算法要坚持系统治理原则,统筹抓好算法备案、评估、监测等关键环节的基础技术研究,同时加快构建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使算法治理有法可依,还要坚持源头治理,全面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引导算法创新向上向善,避免产生涉及社会公平、内容安全等问题,使算法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出品人:李俊

  策划:齐慧杰

  监制:康丽琳 曹晓轩

  统筹:肖磊涛

  记者:梁姊

  摄像:孙凡越

  编辑:赵露露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869112896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