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耳藏着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渐进演化的“基因密码”。现生哺乳动物的中耳具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而爬行动物的中耳仅有一块耳柱骨。人类中耳的听小骨是何时形成的?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海冰和王元青通过对一只约1.2亿年前的小动物梦幻小兽的研究发现,现代兽类的中耳结构早在白垩世就已经开始演化。
梦幻小兽正型标本及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
古生物学家认为,哺乳动物中耳的砧骨和锤骨两块听小骨是从爬行动物的方骨及下颌关节骨演化而来的。但因纤细的听小骨很难保存为化石,在与人类演化密切相关的兽类(包括真兽类和后兽类)祖先中,中耳演化的直接化石证据十分有限。
这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王元青研究员团队在辽宁距今约1.2亿年的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件真兽类化石——一只体长约12厘米的“小老鼠”。经过长时间修理、分析和研究,最终确定该化石代表了早期真兽类新物种,并发现它的中耳骨骼形态包括外鼓骨、锤骨、砧骨和镫骨,将其命名为“梦幻小兽”。
梦幻小兽生态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
“小兽的梦幻之处在于,作为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之一,它显示出了现代哺乳动物中耳的典型特征,填补了兽类早期演化的空白,为我们现代人类的中耳形态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王海冰说。
依据锤骨-砧骨的形态,现生兽类哺乳动物的中耳通常被分为六个功能形态型,研究发现,梦幻小兽的中耳与现生哺乳动物的“小型中耳”最为接近。具有“小型中耳”的现生哺乳动物都适应高频听力,梦幻小兽的中耳、内耳结构表明早期真兽类很可能具备了比其他同时期哺乳类更加灵敏的听觉,尤其是高频听力。
梦幻小兽中耳及锤骨-砧骨关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
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记者:温竞华
编辑:金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