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共同投资建设的闽粤电力联网工程(无人机照片)。
工作人员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上介绍数字高校智慧大脑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由中国电信福州分公司参与打造。记者 林善传 摄
参观者体验厦门金龙5G远程驾驶。记者 魏培全 摄
数字化是国有企业的必答题。在加快数字化发展、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走在前列,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同时,发挥行业龙头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积极培育数字场景,打造试点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推进新旧更迭
利用迁移学习、模型参数优化、云端建模与集成学习等技术手段,提供5分钟内甚至更短时间的天气预测,从而提高用电企业生产经营和电网安全的稳定性……
为破解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一直存在的严重依赖天气情况的问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方电网”)研发出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夸父”,为风电场、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和调度机构提供高精度、低成本、轻量化的超短期、短期和中期功率预测服务。
这家能源央企的数字化转型不止于此。南方电网总经理王宏志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作专题发言时表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南方电网实现全网、全渠道可“刷脸办电”、“一证办电”,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下降37.19%。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以来,国有企业纷纷将数字化转型列为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央企业更是按下“快进键”。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3%,中央企业已经成立数字科技类公司近500家,加快产业新旧更迭和动能转换。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经济时代,土地、机器等是重要资源;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核心要素。福建省大数据集团董事长钟军介绍,目前福建已建立近7万个数据资源目录,汇聚近千亿条政务数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海量数据支撑。通过福建大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让数据资源变成了要素,赋能各行各业。
截至目前,该交易所招募“数商”生态企业超过200多家,服务合作“数商”超500家,挂牌产品363个,累计实现数据交易额突破5亿元。
福州大学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松说,进入21世纪后,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从量变到质变的主要原因是算力的提升。过去很多人工智能理论受制于算力不足,现在算力基础设施作为各个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数字化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减碳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国资央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领域取得数字技术突破,促进数字技术成果应用推广,为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高速公路”。
走进位于福建宁德的宁德时代“灯塔工厂”,所有设备满负荷生产,一个个蓝色的电池电芯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每1.7秒生成一个电池的速度下,缺陷率低于十亿分之一,同时劳动生产效率提高75%,年能耗降低10%。
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5G、大数据等七大智能制造使能技术在支持。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政企部行业拓展室经理于洋介绍,依托中国移动打造的5G企业专网,这个“灯塔工厂”目前已落地9大5G应用、接入超过1万台5G终端。
走进位于福建晋江五里服装基地的361°5G智慧工厂,一块集成了各个生产环节数据的大屏幕引人注意。在生产车间制衣流程的每一道工序、每个工位上都配有连接5G网络的平板电脑,生产情况清晰可见。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泉州分院院长林禄乔介绍,“除了这个屏幕之外,在手机APP上也能实时查看企业订单生产、员工工作效率、生产能耗等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决策。”
数字化和绿色化正成为加速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能,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目前,5G正推动绿色低碳“智变”,“云上数字工厂”充分满足移动化办公需求。在361°5G智慧工厂,原有拉布、裁床、质检等工序都需要人工填单并录入,现在只需在5G终端点选操作,节约55%纸质文档。在宁德时代“灯塔工厂”,5G+AR的应用每年减少约1000人次出差,降低碳排放2566吨。如今,工厂现场几乎看不到纸质单据,预计每年节约的用纸量相当于少砍伐7516棵成年大树。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在峰会上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5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目前,5G应用已经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52个,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
未来将呈现十大趋势
数字经济大潮涌动,国企如何抓住发展契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兼顾数据安全?如何加强数据要素跨部门、区域之间的流通?第三届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近日发布的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十大趋势(下称“十大趋势”)回答了这些问题,与会国企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也就此进行探讨。
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探索数据安全流通新路径是“必修课”,“安全护航”被列为“十大趋势”之一。
安全与发展并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志鹏说,“数据元件”实现了数据的风险隔离和高效流通。流通的不是原始数据,而是元件,即相关数据字段的价值载体。同时构建“数据金库”,使数据可以安全存储、存用分离。
如何在加密、保护数据安全隐私的同时,兼顾数据的易用性和流通性?陆志鹏介绍,中国电子针对数据要素化治理中确权、计量、定价、安全等难点,研发出数据要素加工交易中心、安全可信数据空间等多个融合创新产品,在徐州、德阳等地完成验证与落地。
数字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数字化运营中产生的大规模数据,为产业协作打下基础。不过,与会专家提示,目前数据要素跨部门、跨区域之间流通仍然不易,数据要素的潜能仍待激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权说,目前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但场内交易不活跃,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市场中来。数据资源的所有权不同于传统土地、房产等资源,如何界定数据的使用权、运营权和收益权,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十大趋势”之一便是数据激活。未来国企数字化转型将逐步构建新要素价值体系,加速数据资产化进程,使数据价值日益清晰。在企业间打造数据空间,逐步解决数据流通中的信任问题,释放数据要素商业价值。
“强基赋能”同样位列“十大趋势”。未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化应用将加快,数字经济底座更加坚实。福州大学先进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松说,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单靠某家企业较难支撑,做相关研究难度较大。建议建立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体制,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基础。
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在论坛上说,国资委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动中央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数字中国”建设增添了成色亮色。下一步,国资委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国有企业深化统筹部署,强化重点突破,优化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发展,切实担负起在“数字中国”建设中的使命责任。(记者 庞梦霞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