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次南极考察|特写:阿蒙森海的科考时间-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1/13 14:56:04
来源:新华网

第40次南极考察|特写:阿蒙森海的科考时间

字体:

  新华社“雪龙2”号1月13日电 特写:阿蒙森海的科考时间

  新华社记者周圆

  1月的阿蒙森海,风雪弥漫。“雪龙2”号上,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进入繁忙的科考时间。

  忙碌是从艉甲板开始的。

  “雪龙2”号抵达作业站位。依次检查完安全帽、救生衣和对讲机后,队员刘阳深吸一口气,打开水密门。寒风裹着冰碴迅即灌进舱里,顺着袖口、领口往俗称“企鹅服”的户外作业服里钻。一些队员不禁打了个寒颤,原地小跳几下,就算适应了,随后径直走向艉甲板。

  北京时间2024年1月7日,“雪龙2”号月池车间,考察队员在下放垂直网。新华社记者周圆摄

  “这个站位,在艉甲板上先是中层鱼拖网。”刘阳负责此次考察的艉甲板作业,他指着甲板上多套网具说,接着还要进行磷虾拖网、底栖拖网。

  一声“起”,开启了中层鱼拖网作业。一个翠绿色锥形拖网被吊架吊向海面,绞机缓缓释放钢缆。队员们或带缆稳定网具,或确保钢缆释放安全,或记录网具入水深度。没多久,大伙儿已出了一身汗,灌了一肚子风。

  “风浪越大,鱼越珍贵嘛。”拖网布放妥当,刘阳如此安慰队友,也期待着1小时后能有个好收获。

  目光移到舯甲板,月池车间内,温盐深仪回收作业正在进行。

  “这里海况复杂,我们要随时关注周围浮冰和仪器在水下的状态,确保设备运行安全。”“雪龙2”号实验室助理实验师谢海翔警惕地盯着海面,不时回头提醒来往的队员,切勿在钢缆下方穿行。

  钢缆徐徐回收,圆筒形的温盐深仪探出海面,最后落定在甲板上。化学组、生物组、水文组等组别的队员们已等候多时,他们手持容器和皮管,找到对应的取水瓶,分装海水样品。“我们像在挤牛奶一样”,一句玩笑话,为紧张的作业氛围增添了几分欢乐。

  一旁,垂直生物网已经挂在缆绳上,又一场作业即将开始。

  北京时间2024年1月7日,考察队员侯继灵在实验室内分析海水样品。新华社记者周圆摄

  从月池车间往里走,就来到了实验室。13个采样瓶摆放在队员王华龙面前,瓶内盛着刚从温盐深仪上取回来的海水样品。

  “这是一套多水层的样品,取自不同的海水深度。”王华龙这次主要研究海水微生物多样性和病毒丰度,接下来他将利用200微米、3微米和0.2微米的筛绢依次过滤这些样品。“过滤一瓶需要半小时,完成这些后还要去协助回收潜标。”

  实验室内,有人给磷虾样品分类,有人在过滤海水,还有人正抓紧作业空隙合衣小憩。“只要船到站位就干活,已经顾不上作息规律。”王华龙说。

  一个站位,如一个剖面,呈现着全队上下探秘未知的奋进姿态。

  作业现场,时常能瞧见考察队副领队王金辉的身影。“不着急”“安全要紧”……句句叮咛如潜标上的重块,牢牢锚定住年轻队员急躁的情绪。

  对讲机里,“稍等,我们把水道拓宽些”“船正在移动,去挡住浮冰”……“雪龙2”号驾驶员们彻夜护航,支撑一项项作业。

  住舱内,自大洋考察开始以来,大洋队队长陈超的对讲机一直开着,睡觉时就稍微调低音量,放在床头。

  餐厅内,饭点已过,服务员王新起把饭菜端到保温柜上。“在外面冻了一宿,谁不想吃口热乎的饭呢?”

  ……

  一群人、一艘船,正是如此穿梭于一个又一个作业站位间。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