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从1到100策源创新力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完善创新产业链
“大零号湾”,在“浦江第一湾”点燃科创引擎
万里长风,江流浩荡,黄浦江自西向东流至上海闵行区东南部大治河西端,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从南向北流向繁华都市。
初夏的“浦江第一湾”,郁郁葱葱,生机勃发。这里,曾经诞生了“四大金刚”“五朵金花”,是新中国机械工业的摇篮。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天之骄子,在“闵大荒”豪迈书写凌云志报国情。
如今,这里正在建设“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点燃从0到1、从1到100的创新引擎,承载起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重要使命。
这是5月24日在上海市闵行区拍摄的大零号湾管委会所在办公楼。新华社记者龚兵摄
破一堵“高墙”:跨过街,去创业!
5月25日,“大零号湾一公里孵化器”启动,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能源低碳等新兴产业的十数家硬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入孵”。
这里,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一街之隔。“一公里”这个独特的名字,宣示着贯通创新策源“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壮志雄心。
“大零号湾一公里孵化器是市区校合作,探索贯通两个‘一公里’的重要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说,近年来,一批交大系“教师圈”“校友圈”“朋友圈”科创企业在“大零号湾”加速集聚,上海交大将持续发挥10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的策源作用和高水平基础教育、研究型医院的支撑作用,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湾区注入强劲动力。
高校零距离、创业零起步,这是“大零号湾”孕育成长的灵感和初心。
2022年8月22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明确了“大零号湾”与浦东张江科学城、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青浦华为研发中心共同支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目标,承载起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重要职责。
该方案意味着,“大零号湾”已成为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创新策源”为定位的功能区。
“依湾伴校,‘大零号湾’既有国际一流高校创新溢出,又有完善产业生态承接,具有全球罕见的世界级科创湾区的资源禀赋。”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专项办公室主任柳宁说。
“让高校的老师骑着自行车就能把成果转化”,愿景很美,但要实现梦想,首先需要打破一堵“高墙”。
“从高校原始创新的墙内,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墙外,这堵‘围墙’并不容易打破。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定要走好。”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施国跃说。
2020年,上海交大率先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出台了科技成果类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科技成果转化配套保障文件。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建设了一支以科技成果转化专员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为师生员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一门式”服务。
华东师范大学也探索进行职务科技成果100%全赋权改革,鼓励老师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到“大零号湾”,助力前沿科技成果“跨墙”走出校门,服务社会。
能给生鹌鹑蛋剥壳,给葡萄皮缝合,只需要3厘米的切口就可以完成复杂的单孔腔镜手术,实现了对患者身体创伤最小化……多项指标赶超国际领先水平的术锐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凯受益于高校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在“大零号湾”创业孵化的独角兽。“新兴领域创新创业需要好的生态,‘大零号湾’人才聚集,高科技企业汇聚,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徐凯说。
“让科学家做科学家擅长的事,让专业团队提供财务、法律、知识产权等优质生态服务,这个创新模式在‘交大—大零号湾’得到了最佳诠释。”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樊春海说,这里有教授、学生,也有企业家,在自由探索的环境中碰撞出灵感火花。
如今,“大零号湾”已汇聚4000多家“硬科技”企业,其中60%至70%均为高校师生校友创办的企业。2023年全年,“大零号湾”内共有72个高校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甚磁科技、翌曦科技等60余家成果转化企业完成融资超50亿元。
链产业势能:上下楼,上下游
机械臂灵活扭转,香醇的咖啡伴着绵密的奶泡和漂亮的拉花,放到参观者面前。
走进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矮胖瘦”的机器人,银色的机身,红色的“关节”,富有工业设计美感。
它们兼具柔性内核,可在不同应用场景里“大显身手”:在精密制造工厂,为蓝牙耳机涂胶“一丝不抖”;在整车制造流水线,为不同零部件精准焊接;在世界瞩目的中国天眼FAST,帮助“大锅”进行“刷洗”……
“节卡和‘大零号湾’可以说是同步创业。这里的‘创新浓度+产业生态’,构筑了国内独一无二的科创高地。”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洋说。
在“大零号湾”,串个门可能就诞生一个金点子和一家新创业公司,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从产业联盟到中试平台,“智能+”的生态让上下楼“邻居”可能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
首批加入长三角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合作联盟的上海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从“大零号湾”孵化器的两张办公桌开始创业。
目前,其研发的“手眼脚脑”协同的智能移动共融机器人,在多元复杂场景下具备自主决策、自主导航、自主作业的能力,已进入强生、蒙牛、上海电气、立讯精密等海内外头部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大规模助力用户加速自动化升级和柔性制造落地。
“随着产业链生态的完善,‘大零号湾’为更多创业创新孵化土壤。”李明洋说,“节卡的机械臂被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极客、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作为标准化应用包嵌入产品,降低创业门槛和风险,成为帮助他们翱翔冒险的有力‘臂膀’。”
“大零号湾”的机器人密度,是上海乃至中国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亮眼名片。
2023年3月,上海授牌“大零号湾”、临港、张江为首批3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如今,“大零号湾”正聚焦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三大方向,全力打造适应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热带雨林”产业生态集群。
低空经济“造机新势力”在这里高速起飞。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头部企业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6月出生于“大零号湾”。公司首款产品VE25航空器采用复合翼架构,起飞重量2.5吨,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载重能力最强、空间最大、研制等级最高的载人eVTOL。
“eVTOL被视为解锁低空经济最大增量中的关键变量。”沃兰特航空高级副总裁黄小飞说,公司已签订战略合作及意向订单700余架,覆盖低空观光、培训、短途运输等六大类应用场景。
“追星逐月、探空射箭”的新一代生力军也不断涌现。
碳索一号卫星、风云三号G星气象卫星、C919大飞机搭载的CJ-1000A大涵道比发动机、液氧甲烷火箭和发动机等“星、船、舰、大飞机”重要部件,都在“大零号湾”孕育孵化……
今年2月,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民营全自主可控的超高速星地双向激光通信终端,在广东南海阳江海域搭载捷龙三号火箭顺利升空,开启了激光通信业务应用快、低成本、商业化的新时代。
“我们专注于卫星互联网以及‘空天地海’一体化未来激光通信领域,让仰望星空不再昂贵。”公司创始人谭俊说,“公司成立2年多来的‘跳跃式’迅猛发展,离不开‘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有力托举,更离不开闵行‘航天城’深厚的科研积淀和产业生态集群。”
“总部位于闵行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八院,是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航天总体牵引单位,为商业航天提供了全产业链赋能,不仅可以共享大型实验室等基础科研设施,节约行业整体投资,还构建了‘星、箭、网’紧密嵌合、深度协同的产业链生态,显著提升了商业航天发展效率,提高技术迭代速度。”上海蓝箭鸿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耀中说。
目前,在“大零号湾”区域,估值亿元以上企业137家,估值超10亿元企业43家,上市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660家。宁德时代、歌尔股份、泰尔重工等超30多家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在“大零号湾”设立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领域一大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前沿方向的科创企业正在“大零号湾”加速成长和壮大。
策创新之源:零到一,一到百
5月25日,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等在内的500余位中外科学家和产学研用领域专家学者共聚“大零号湾”,共谋绿色生态创新发展。
在当日的“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上,专注生物转化医学的诺奖级项目“点击化学”、致力于构建基于天然产物的新中药及药食物质生态系统的转化平台TP3项目签约落地“大零号湾”,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绿色催化专家智库科创基地“泊湾”的首批成果。
从0到1,从1到100,跨越原始创新和产业繁荣的鸿沟,策源创新力,引燃“核爆点”,正是“大零号湾”的使命与光荣。
“大零号湾”汇聚了顶尖智脑,孕育着颠覆式创新。一批着眼未来的功能性平台和重大专项扎根“大零号湾”,布局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核糖核酸重点实验室、长三角国创中心“大零号湾”创新综合体,上海交大黄震院士“可再生燃料”项目、华师大钱旭红院士“超限制造”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让闵行成为上海全市唯一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这里也瞄准未来赛道,磁吸创新势能。承担“大零号湾”运营管理职能的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巍介绍,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要强化“全过程创新”、促进“全链条加速”、激发“全社会活力”,必须联合各创新主体,链接全要素势能。目前,“大零号湾”与交大合作共建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与交大、临港和商汤共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交大、宁德时代合作共建未来能源研究院……未来产业创新战舰蔚然成阵。
当前,“大零号湾”正创新体制机制,孵化参天大树。“用大企业牵引小企业,用小火种点燃大光源。”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总监刘宇锋说,作为100%聚焦科技创新和研发总部等“大脑经济”的国家高新区,紫竹已经形成了高度市场化、大中小融通、贯穿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独特创新产业生态,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升至第九位。
除了吸引微软、英特尔、中国商飞、中广核集团等代表的国内外知名高科技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以紫竹孵化器、紫竹创业中心、紫竹小苗基金、紫竹科投基金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已经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创造性的“孵化+投资”模式提升了孵化能级,释放了科创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闵行区和“大零号湾”正在以金融创新撬动科技创新。发挥国有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撬动和整合作用,构建“投、贷、扶”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闵行区设立首支“硬科技”创投基金——大零号湾创新策源私募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总规模1亿元;成立“大零号湾”基金联盟,目前已集聚65个基金管理团队,资金规模已超200亿元,目标达到300亿元规模。
“我们计划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百家科创龙头企业、产值破两千亿、市值达万亿元的企业集群。”任巍说。
“构建人才和科创的‘强磁场’,激活新质生产力‘主引擎’,‘大零号湾’将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创新创业湾区!”上海市副市长、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表示,闵行区坚持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深化“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积极支持高校推进“基础研究特区”计划,聚焦前沿领域加强协同攻关,努力取得更多颠覆性、原创性科研成果。闵行还积极抢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机遇,深化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带动性产业研究布局,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快未来产业集聚发展。
点燃科创“核爆点”,赋能新质生产力,朝着世界级科创湾区的梦想出发,“大零号湾”意气昂扬,未来可期。(记者王永前 姚玉洁 黄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