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业探新记丨人类“左膀右臂”?人形机器人加速走进现实-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2 20:53:37
来源:新华网

智能产业探新记丨人类“左膀右臂”?人形机器人加速走进现实

字体:

海报制作:方金洋

  新华社天津6月22日电(记者徐思钰、张宇琪)“你好,我是聪明善良的小柒同学,我可以做很多事情……”正在天津举办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上,中国移动展出的AI仿生人向参展观众进行自我介绍,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照。

  触感细腻、细节逼真的小柒自然地眨动着双眼,与人交流。“这款智能交互仿生人形机器人,攻克了多模态智能感知、智能情感交互、面部微表情等核心技术,具有接近人类的自然互动交流的能力。”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博阳介绍说。

  “智博会”上,中国移动展出的AI仿生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仿生人形机器人复杂程度高、市场前景大、通用价值高。记者在本次智博会现场探访发现,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大型人形机器人在工作应用、人机交互等方面展现了强大潜力,停留在想象中的人形机器人正逐渐走进现实。

  在“智能机器人展区”里,一款人形机器人正打着太极拳,动作专业。“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X,搭载41个高性能伺服关节,具备手眼协调、取物等功能。”优必选科技人形机器人交付负责人熊竟闯说,这款机器人不仅可以做家务,还可作为成长伴侣,给儿童读绘本,陪他们聊天。

  人形机器人Walker X正在“打太极”。新华社发(胡震泽 摄)

  在新能源汽车企业蔚来的工厂里,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开展“实训”,在流水线与人类协作完成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

  人形机器人交互系统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后,明显提升了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自主决策能力。熊竟闯说,“我们的人形机器人交互和视觉能力已经与一名成年人相仿,未来人形机器人能更大程度解放人类的双手,为人类提供智能化、有温度的服务和陪伴。”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智博会现场拍摄的一款轻量化关节模组手臂。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身高约1.8米,体重约47千克,通体黑色,用手推会自动调整走位……行走的“宇树H1”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展区里“大明星”,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这是我们2023年研发生产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具有高负载、高爆发等特点。”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姜俨峰介绍说,目前,“宇树H1”机器人已经实现工业场景下的功能应用。

  一个多月前,宇树发布了最新人形机器人产品——“宇树G1”,这款机器人相比“宇树H1”有更强的灵活性,可进行高难度的精确控制动作,如开启汽水瓶、焊接等。

  “借助AI的加速发展,我们的人形机器人也在不断升级和演进。”姜俨峰说,人形机器人带来的是一场生产力变革,将在重复性大、危险性高、陪伴性强的领域解放对劳动力的束缚,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改变。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