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让科幻照进现实-新华网
新华网 > 科技 > 正文
2025 03/27 08:52:50
来源:北京日报

让科幻照进现实

字体:

  利用脑电波意念打字,机器人制作冰淇淋、奶茶……在京西石景山,不少科幻场景正逐步照进现实。经过5年发展,如今,石景山区已集聚科幻企业200余家,2024年产业收入超150亿元,京西科幻之城正加速崛起。

  意念控制无人机起落

  走进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几架红色无人机正在半空中盘旋。不同的是,操纵这些无人机的不是遥控手柄,而是人体的脑电波,工作人员头戴脑电帽,利用意念就能控制无人机起落转向,这样新型的脑机接口技术令人耳目一新。

  实验室石景山基地执行主任杨文军介绍,这项能够识别大脑意图的技术,利用头部的电极芯片采集人脑的生物电位。当人们注视屏幕中的特定区域时,会产生特定的脑电波,机器通过识别这些特殊的脑电波并进行放大,形成控制无人机的信号。

  利用这项技术还可以实现“意念打字”,让人无需双手也可以写作。另外在“运动想象”领域,这项技术还可以帮助残疾人操控轮椅,或是借助机械手帮助脑血栓患者实现完整抓握等动作,开展康复训练等等。

  自2023年11月揭牌成立,仅仅一年多时间,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已入驻60多家企业,攻关多项前沿技术。例如北航国重项目的口腔手术模拟器,利用力反馈、VR成像、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在仿真头模上完成口腔手术操作。目前该模拟器已经应用于众多口腔院校、医院,市场占有率超过70%。

  楼上楼下碰撞智慧火花

  一旁的首钢园内,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已逐步成为全国领先的科幻产业发展高地,自2021年成立以来,这里集聚了百余家科幻领域相关企业,不少企业在创新中心相互交流,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正在中心大厅展示的动捕遥操机器人,就是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工作人员穿上动作捕捉衣服做动作,机器就会自动识别,将指令同步到一旁的机械臂上,完成同样的动作。这样一套机器人解决方案,是由中心入驻企业睿尔曼与诺亦腾两家企业合作研发的,目前在服务行业,包括健康、医疗、按摩、理疗,以及餐饮制作方面,都实现了应用。

  “去年底,在园区引荐下,我们接触到了诺亦腾,他们就在中心4层,我们的测试场在1层,上下楼经常碰见,合作的火花也由此碰撞。经过5次联合调试后,产品就基本确定下来。”睿尔曼生态产品方案负责人张悫介绍,“过去,我们都是各自卖自己的产品,现在大家可以联合起来推出新的解决方案。除了诺亦腾,我们还与中心的北极星途合作,将他们生产的机械狗与我们研发的机械臂进行结合,运用在安防、巡检、消防等领域,实现共赢。”

  入驻石景山区以来,睿尔曼的发展很快,凭借其核心产品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狭小范围内的高精度作业能力得到了海内外客户广泛认可。目前,企业除在石景山设立总部外,还在江苏常州、广东深圳均设有分中心,并走出国门将业务拓展到了日本,年综合产能达2万台以上,已连续3年实现业绩3倍增长。

  科幻之城初具影响力

  在观众熟悉的影视文化作品中,近年来也常看到石景山区企业的身影。今年的央视春晚,凌云光·元客视界利用虚实融合技术赋能,在歌曲《栋梁》中完美演绎了中国古建之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象级游戏作品《黑神话:悟空》中,悟空等角色酷炫的技能动作背后,是虚拟动点科技企业自研的动作捕捉技术的加持,该技术使整部游戏动作制作效率提升超过30%。

  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区科委副主任曹洁介绍,历经五年的蓄势与突破,石景山区以首钢园为核心、以中国科幻大会为引擎的“京西科幻之城”已初具影响力。科幻产业作为石景山四个新兴产业之一,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接下来,石景山区将推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二期落地,吸引更多龙头企业进驻,形成和完善“科幻+”产业生态。这座昔日的钢铁之城将围绕高效办会、顶层设计、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创新生态五个维度,加速向全市千亿级科幻产业集群迈进,打造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京西科幻之城。(记者 孙云柯)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