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设“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4/08 08:00:33
来源:人民邮电报

为什么要建设“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

字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国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园区作为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也是我国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格局、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落脚点。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降低。碳达峰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碳中和即为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指的是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碳中和机理即为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CCUS(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生物能源等技术以及造林/再造林等方式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碳达峰是碳中和实现的前提,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高低会直接影响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

为什么园区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探索了成功的经验与模式,同时,园区也是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承载平台。

  园区是工业领域绿色转型与节能降碳的主战场。工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即GDP)超过100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31.3万亿元,在GDP中占比30.8%。然而,工业领域也是我国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2020年,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总量为79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69%)、总能耗32亿吨标煤(占全国总能耗的65.5%),因此,强化工业碳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企业集聚区,为工业企业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产业集约化发展和资源聚集的区域性关键承载平台。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园区超2万个,园区经济对全国经济贡献的增长率已经超过30%。与此同时,工业园区的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耗能的69%,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约31%。因此,将工业园区定为精准减排的落脚点、攻坚区,确保节能、减耗、提质、减碳工作的落实,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工业园区是培育绿色创新产业集群的核心抓手。园区是工业要素精准对接和高效配置的重要平台,是产业集群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通过充分发挥园区绿色低碳产业和资源聚集化的关键优势,实现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绿色低碳公共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工业互联网等一体化绿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流动共享,助力园区优化绿色产业链协同布局,推动园区产业循环链接,促进区域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综合利用。同时,通过打造园区绿色低碳循环新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应用,促进绿色低碳产业、技术、人才、数据等资源聚集,助力园区企业实现节能降碳模式创新、高效运营,从而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促进工业领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区未来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目前,园区作为城市碳排放最集中的空间,虽然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均占比较大,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一是产业产能结构优化方面。目前部分园区未进行科学的产业规划,存在工业共生形态发育不良、产业延伸不足且链接不充分、产业链低碳化发展水平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等问题,尚未形成绿色低碳持续发展动力。二是园区能源管理水平方面。部分园区缺少对能源结构、产品工艺、加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园区内能源监测、数据分析、优化处理和统一调度等管理过程智慧化水平较低。三是园区资源利用效率方面。部分园区资源配置结构不完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园区微电网、园区清洁能源利用等方面缺少前瞻性布局,园区内部与外部的原料、再生、固废等资源的有效协同需进一步增强。

  针对以上问题,园区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信息化、专业化、智慧化的节能降碳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减污降碳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以更加精细、动态的方式推动工业园区节能降耗、提质增效,从而促进工业领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能给“双碳”园区建设带来哪些价值?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在工业的简单应用,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既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也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应用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将重塑企业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

  当前,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广泛拓展,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新模式,赋能、赋智、赋值作用不断显现,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

  工业互联网可在促进园区企业实现生产力提升与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显著减少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通过赋能产品碳足迹、园区综合能源调控、园区“双碳”智能化管理等新模式的构建,实现园区企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园区和产业集群绿色发展、园区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以及以园区为核心的绿色生态体系构建等发展需求。

  助力园区能源结构优化、绿色升级、精细管理。通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碳排放等数据的计量、核算精度和可信度,持续推进生产流程和工艺的绿色化、数字化升级,全面促进园区的能源系统优化与节能管理能力提升。助力园区实现绿色能源的调度优化,推进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园区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助力园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赋能园区资源高效利用、优化管理、智能协作。园区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新模式,推动建立再生资源供应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助力园区以资源高效配置带动生产过程碳排放降低。园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构建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作的绿色产业管理体系。强化园区内部、园区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循环链接,促进资源有效、协同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推动园区绿色结构转型、集群构建、协同发展。园区将通过工业互联网优化绿色产业链协同布局,推动园区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产业结构转换、产能过剩分析和预警等能力的提升,实现园区产业绿色集群化发展。助力园区产业循环链接,形成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新型产业链。推动园区构建协同降碳新模式,为跨行业耦合、跨区域协同、跨领域配给等提供能力支撑。

  因此,工业互联网不仅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纠错】 【责任编辑:冉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