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驱动力。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进程加快,对于算力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算力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竞争的焦点领域。
算力作为释放数据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据与算力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的目标。要形成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算力水平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我国积极推进算力网络建设,启动“东数西算”工程,目前各方建设热情持续高涨,算力网络建设如火如荼,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算力网络建设大步推进
当前,算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算力的提升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落实“东数西算”工程,打通信息大动脉,对于充分释放中西部算力经济发展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信目前具备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700个数据中心,47万机架,算力规模是3.8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中国电信大力推进算力网络建设,实现八大算力枢纽之间传输与IP层直达、时延最低。中国电信天翼云,从自主可控云平台到Cloud OS4.0及云服务器操作系统全栈技术自研。
中国移动布局“4﹢3﹢X”数据中心,东西部比例是47∶53,西部在呼和浩特、贵州做了大量布局。机架数达110万,大概占全国的21%,同时,中国移动在强中心算力的基础上,打通微循环,今年预计达到1000~1500个边缘节点的规模。
中国联通大力推进算网融合发展,构建算力网络,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算力网络是基于3.0基础的网络,从算力供给、输送、算力调度到算网一体化的“5﹢4﹢31﹢X”的布局,构建服务覆盖全国云网边一体化的多层次算力网络。
中国联通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裁方方表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应用带来数据流动多样性,云边之间,多云场景下,跨域的数据会大幅增加,需要灵活敏捷的云网边编排调度的能力。“东数西算”工程中的数据传输可以实现,但“东数西存”需要网络感知算力智能化的编排调度,这是中国联通正在实践探索的方向。
存储是算力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算力数字基础设施中,存储就是地基,只有算力、网络、存储协同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工信部发布《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要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算力规模与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其中,明确要求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60%以上,总算力超过200EFLOPS(算力指标),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10%。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比超过70%。
算力网络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算力网络建设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算力水平大幅提升,但还存在网络数据安全性、绿色计算、数据中心发展不均等诸多挑战。
方方表示,在算力网络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一是“东数西算”中云和网络的规划、枢纽节点的部署与网络运营商的规划部署,没有完全形成一致,略微脱节。二是在算网融合的过程中,算力调度中的跨区域调度、算力承接以及算力调度的标准等问题都有待确立。
可以看到,算力正在改变数字经济的模式,进而改变我们的社会。浪潮信息副总裁刘军表示,当前算力发展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从计算层面来看,计算场景、计算架构的多元化,是整个产业无法回避的最大挑战。同时,在“东数西算”政策的指引下,算力网络建设所面临着向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方面的发展。
数据中心是承载算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副总裁黄涛表示,在华为过去几年的数据中心建设过程当中,洞察到要避免“四重四轻”。一是重体量,轻质量。数据中心建设很多,但是数据量不足,导致空载。二是重计算,轻数据。算力的政策与建设政策支撑比较充分,但是存储的发展不均衡。三是重硬件,轻软件。大的ICT体系,除了硬件之外,还有一系列软件的生态体系要构建。四是重建设,轻保护。建设数据中心实现了众多功能,但轻视了数据的保护与灾备。他建议,一方面尽快出台一些政策保证先进存储的产业布局,真正实现国家以存储产业的产业替代,而不是产品替代。另一方面,在建设国家新型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完善数据存储的建设指南与文件体系,指导相应数据中心的建设。
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维谛技术北京总经理李朝晖表示,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是超低PUE值、高效算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除此之外,在硬件与软件结合上,AI软件系统与空调硬件进行深度耦合,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引入,实现整体PUE值降低,可信超低PUE值将助力绿色算力高效发展。(记者 邓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