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促成首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解企业燃眉之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11/16 09:20:24
来源:新华网

北京促成首例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解企业燃眉之急

字体: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张漫子)“过去从高校获得技术专利许可至少需一年,如今从双方启动协商到协议签订只需半个月,没想到还是‘零门槛’。”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毅说。

  近日,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以“零成本”从首都师范大学获得专利“阶梯加热红外热破技术测量厚度的方法”的使用许可:公司在一年内可免费使用该专利技术,一年后再开始支付第一笔专利许可费用。得益于“先使用后付费”这项新政策,该团队已迅速基于专利技术开展新一代产品研发,步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这是北京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的首例。

  “‘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主要是为解决中小企业使用高校科技成果面临的渠道不畅、许可费用高等问题。”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说,该模式将代替此前“一次性买断”的“先付后用”模式,降低成果转化门槛。

  北京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发展速度快、技术创新需求大,理应是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但从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看,中小企业还不是承接科技成果的主体。

  首师大科技处处长兼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唐舜说,过去成果转化存在合作机制不稳定、信息披露和交流渠道不畅、成果估值手续多、定价难、效率低等堵点痛点,不仅使高校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充分发挥价值,也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转型阶段对高质量技术供给的迫切需求,制约了科技企业发展步伐。

  瞄准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痛点,近期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多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开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鼓励高校院所通过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授权中小微企业先行使用,同时约定后续收益,降低双方合作门槛,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流动,更好发挥中小微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唐舜说,政策还引入担保机制,帮企业承担成果转化风险,也保障高校科研团队权益。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