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珠:活化文物资源 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4/22 17:30:47
来源:新华网

刘玉珠:活化文物资源 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字体:

  新华网武汉4月22日电(记者徐宁)4月21日-23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武汉举办。在22日举行的文化和旅游业疫后重振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表示,作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文化资源,文物的活化利用将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

  刘玉珠指出,今年,文化和旅游行业“春江水暖鸭先知”,迎来爆发式增长。北京的钟鼓楼、武汉的知音号、西安的盛唐密盒、淄博的烧烤摊……到处都是人间烟火,遍地都是信心和良机。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2018-2022)》数据显示,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年共接待游客1.24亿人次。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助推文博场馆的游客量数据再攀高峰,助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此,刘玉珠从三大方面进行了介绍。

  首先,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发掘文物价值,以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契合公众的精神追求。

  “文物事业首先是一项公共事业,要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挖掘价值,凝练标识,以深厚的底蕴帮助地方树立文化品牌,提升文化氛围,让人们产生实地走一走的愿望。” 刘玉珠说,如“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三九大”即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四川独有资源,将独特与安逸相结合,精准营销,效果良好。

  发掘价值,前提是做好保护。要在保护文物真实性的前提下,积极作为、恰到好处提供更好历史文化消费场景与体验。如在西安、洛阳等古都,文物古迹保护良好,汉服唐装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古老历史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融入,吸引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把“国潮”穿在身上。

  发掘价值,重点在于彰显特色。很多文物本身就是地方景点的核心看点,要聚焦文物的核心价值,因地制宜挖掘看点、亮点,以鲜活的语言,讲好文物的前世今生。如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既满足游客考古科普需求,又满足当代人动手参与的体验式消费。

  其次,文物事业更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为公众提供高质量产品与服务。

  刘玉珠说,要推动文物事业积极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尤其是与文旅业相融合,为民众提供高质量、高品位、多类型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要以“文物+科技+教育+生态”等布局文化和旅游特色产业、文创产业,让更多文物纳入热门打卡地,让文物形象更多出现在家中、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通讯产品,乃至餐桌、案头,通过旅游和文创业态的培育,让历史“活”起来、人气“火”起来。

  要以当代表达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以文物为题材背景的舞蹈、综艺、电影、动漫等,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欢。持续更新的“数字敦煌”、以隋唐洛阳城为底色的《唐宫夜宴》等,充分发挥了公共和产业的双重价值。 “要探索设立灵活激励机制,规范和鼓励文物IP开发授权,产生更多优质产品,激活资源,创新表达,丰富供给。” 刘玉珠说。

  再次,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实现可持续良性互动发展。

  刘玉珠指出,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引入先进管理和市场化运营理念,可以让文物受到更多呵护,让基于文物资源的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模式更加多元,更加可持续。

  一是旅游业应积极反哺文物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与文物资源紧密相连。“如何设计相关制度,推动旅游发展成果更加直接作用于文物单位,更多激励文博单位的运营提质增效,更大激发双方的创造力和活力,值得思考。”刘玉珠说。

  二是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展示传播。“博物馆建设以及古遗址、石窟寺、古建古村落等文物保护,需要技术和人员,更需要资金和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或可发挥更大作用。” 刘玉珠说,在全国正式备案管理的6183家博物馆中,非国有博物馆1989家,占比32%,其中大唐西市博物馆更是成为首家一级非国有博物馆,为探索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提供了经验。

  三是要拓展社会公益组织与负责任企业的参与渠道。刘玉珠介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秉持“文物保护社会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先后联手企业实施了“拯救老屋”“薪火相传”“云游长城”“古籍修复”等具有影响力、示范性的公益活动。“未来,愿联手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推动文物活起来,为文旅业发展培根铸魂,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纠错】 【责任编辑:韩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