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12月20日电 题:新华社驻台记者年终观察:“缺”之痛与“融”之望
新华社记者刘斐 陈键兴
年头民众“排队抢蛋”的记忆历历在目,年末药局“以药易药”的场景再次出现。这一年,“缺”成为台湾百姓生活中的关键字。
台湾民间机构与媒体评选2023年度代表字,“缺”在58个候选字中位居榜首。《联合报》就此评论,台湾这几年一直处于百“缺”待补的困窘状态,出现“抢药”“抢蛋”“抢口罩”等过去难以想象的乱象。当“缺”和“抢”成为日常,民众将失去信心,形成缺乏安全感的社会。
“缺”之痛
宝岛陷入“缺乏之境”,令人心痛。
近年来,从岛内工商界忧心的“五缺”(缺水、缺电、缺地、缺工、缺人才),到疫情之下的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筛试剂,好不容易走出新冠阴霾又遭遇缺蛋、缺药……
今年,岛内抗生素、止痛药、退烧药等常用药持续短缺,台湾药师公会曾透露供货量跟不上需求的药品一度达200种,岛内媒体以“30年最大缺药潮”形容。民进党当局则辩称,全世界都缺药,台湾的情况是原料短缺、临床需求增加、民众用药习惯改变等原因造成。
再说电力供应,台湾7年多来出现4次大范围停电,大小停电事故接连不断。对此,民进党当局多次进行所谓“澄清”,认为“台湾不缺电”。台湾网友则质疑:“不缺电,干嘛涨电价?”岛内舆论认为,由此可见当局与民众感受上的巨大差距,“备用容量率不足是事实,缺电恐成企业深耕台湾的绊脚石和挥之不去的梦魇”。
面对“缺”之痛,台湾民众只能在网上无奈自嘲:“不是缺药,是我们病太多。不是缺电,是我们用太多。不是缺蛋,是我们吃太多。”
11月底,“台湾议题研究中心”公布民进党当局引发高声量民怨的十大事件,榜首是开放美国“莱猪”进口,第二名为“疫苗采购/高端疫苗争议”,“缺蛋与进口蛋争议”列第四,“513大停电与能源议题”列第六。
该“榜单”中,“台海和平与战争”位居第五。有岛内媒体报道台湾2023年度代表字时,在头版标题中用加粗字体写下“什么都缺”,并补上了“缺安全感”。
12月7日,台湾2023年度代表字票选结果公布,“缺”字在58个候选字中位居榜首。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摄
何以“缺”
《说文解字》:“缺,器破也。”对百姓而言,最重要的“器”当然是生活的饭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缺”?学者刘明德投书岛内媒体直言,所有“缺”的背后,就是主事者的“缺德”。
“德”的议题,近期成为岛内舆论一大热点。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教师区桂芝痛心疾首声讨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课纲,痛批“缺德”“无耻”的教育政策戕害树人大业、荼毒年轻世代。一番振聋发聩之言引发岛内社会强烈共鸣。
苦民所苦,为政之道。“台湾各种‘缺’归根结底是人祸,是当局施政无能、人谋不臧。”台湾时事评论员谢志传说,民进党当局不但施政荒腔走板,还不断挑衅,升高两岸对立,造成台海紧张,让百姓缺失了“安全感”和“方向感”。
“为政者缺乏长远眼光与政策规划,只求选票利益。”台湾媒体人张钧凯对记者说,民进党当局所谓“民主”缺乏“以民为本”的底蕴,自然无法形成“良治”,使得“民主”悖离“民意”,只能制造选举民粹当作麻痹人民的“兴奋剂”,让台湾在“民主自由”伪装下体质不断虚弱。
这位年轻人说,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其领导人的“风光”却是台湾社会黯淡的开始。“不承认‘九二共识’,摧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互信基础,操弄‘亲美抗中’来绑架台湾民众,让台湾社会陷入‘闷烧’状态,经济民生严重受损。”
“苦”“茫”“翻”“乱”“疫”“宅”“涨”“缺”,2016年以来的台湾年度代表字是否揭示了广大民众的情绪密码?谢志传表示,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对民生疾苦漠不关心、对权位利益吃干抹净、对不同声音打压恐吓、对两岸关系倒行逆施,让台湾民众陷入忧虑与苦闷之中,才会屡屡选出负面的年度字表达心声。
12月8日,由两岸有关机构共同主办的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在台北揭晓,“融”字以最高票当选。这是台湾中华书学会的多名书法家和参会嘉宾展示不同字体“融”字长卷。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融”为盼
台湾“缺”很大,两岸“融”为盼。
由两岸有关机构共同举办的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也在岁尾揭晓,“融”字以最高票当选。推荐理由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今年发布,突出‘融’这个目标,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期盼两岸融合更进一步,共创美好明天”。
今年以来,张钧凯多次往来两岸,看到部分恢复的直航航班几乎班班满载。他说,两岸之“融”是大势所趋,并且是现在进行时。融合发展是不可逆的。文化历史、民生经济、社会出路等都把两岸紧紧联结在一起,润物无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也预示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方向。
这一年,两岸各界有识之士在疫后按下交流重启键。马英九先生访问大陆及大陆师生来台回访,海峡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两岸交流融合月等重现线下互动热闹场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仍未全面恢复交流往来常态化正常化,但“走近走亲”“你侬我侬”“其乐融融”的心声是记者年末在台最常听到的期望。
“两岸同文同种,且近在咫尺,互通往来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经济上,台湾无法脱离大陆,文化上两岸更血脉相连,任何人无法斩断。”台湾梅花媒体集团总裁王绰中对记者说,两岸融合非常重要,两岸终究要走向融合,要努力促成两岸融合。
心念苍生当补“缺”,情系两岸应促“融”。
和平、发展、交流、合作是同胞最恳切的盼望。岁末之际,期许来年台海春暖花开、同胞花好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