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手相牵中走亲走近——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观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5 14:58:55
来源:新华网

在心手相牵中走亲走近——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观察

字体:

  新华社厦门6月15日电(记者吴剑锋)这些年,为“抢救”迁台历史记忆,台胞石静文的足迹遍布两岸各地,在她看来,自己做的是一份类似“拼图”的工作,“拼出一个关于‘家’、关于时代的故事。”

  6月14日,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以“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会上,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石静文分享了自己的公益故事。

  2017年,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发起“抢救迁台历史记忆库”活动,以口述历史形式,收集整理文字、影音、文物等诸多史料,希望通过特定时代下“小人物”的真实境遇,勾勒出迁台历史的脉络。

  “之所以叫‘抢救’,是因为很多长者在逐步凋零。”石静文说,这些耄耋老人像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在回忆起迁台往事时,虽然记忆模糊,但都难掩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截至目前,这一项目已经采访了1300多位长者,制作了五六百支短片并出版了三本图书。石静文希望,通过抢救这些遗产,让台湾年轻人看到自己“从哪里来”。

  此次论坛上,共有来自两岸86家社会组织的200余名代表、志愿者和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多位台湾青年分享了两岸携手公益、守望相助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90后”台湾青年童韦谕选择跨越海峡,来到厦门海沧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在这里,他看到亲切而熟悉的闽南古厝,也见证了一段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协作故事。

  “在基金会中,我参与了闽宁协作社会组织帮扶的工作,走进宁夏泾源县的小山村。那里有纪录片里才能看到的大山,但没有泥泞的土路,人们虽然住在偏远的小山村,但是线上下单后,新鲜的蔬菜就可以直接送到家门口。”童韦谕对此感到十分新奇。

  在15个月的驻村工作中,童韦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带入基层,鼓励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也协助当地干部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他与许多当地群众成了“忘年交”。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表示,希望论坛汲取公益慈善能量,服务两岸同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助力两岸青年追梦、筑梦、圆梦。

  自2013年设立以来,两岸公益论坛秉持“携手公益,惠泽两岸”的宗旨,推动两岸100余家机构、3000余名嘉宾参与活动,200余位嘉宾讲述两岸交流的“公益故事”,已成为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拓展公益合作的重要平台。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