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直播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由中宣部宣教局主办,新华网承办的“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双百”人物和时代先锋网上系列访谈节目开始,得到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今天我们“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双百"人物和时代先锋网上系列访谈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是时代先锋杨善洲的女儿,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小学教师杨慧兰,另一位嘉宾是"双百"人物、许振超,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山东省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欢迎两位嘉宾。[05-31 10:14]
[许振超]新华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许振超,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05-31 10:14]
[主持人]网友对您也很熟悉,您已经是第三次做客新华网了,您对网友应该也很熟悉了。[05-31 10:15]
[许振超]对。[05-31 10:15]
[杨惠兰]尊敬的主持人和网友们好,我荣幸地来到这里,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能来这里讲述我爸爸的先进事迹,谢谢你们。[05-31 10:15]
[主持人]我们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的华诞,你们两位,一位是双百人物,一位是时代先锋的家属,首先请和网友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05-31 10:15]
[杨惠兰]今天我来到这里心情非常激动,特别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给我讲述我爸爸的先进事迹,相当荣幸,谢谢你们。[05-31 10:16]
[许振超]我们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作为一名工人党员,我自己确实想了好多。我想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劳动者,我们应该按照党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身边的工友们,一起把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尽到我们这一代工人的责任。[05-31 10:16]
[主持人]这是在我们党的生日之前您更多的思考。大家其实对杨善洲书记的形象,通过媒体报道都很熟悉,一双草鞋、一顶竹叶帽,一身蓝布中山装,这是保山老百姓对杨善洲的印象。大家也想知道,在女儿的眼里,父亲这样的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05-31 10:18]
[杨慧兰]我父亲的形象从我记忆时就开始了,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装束。[05-31 10:18]
[主持人]那这个草鞋家里是不是还留着?[05-31 10:18]
[杨惠兰]还有。我们看到媒体拍出来的,还包括轮胎做的鞋底。这就是他经常穿的鞋子。这个鞋穿着不舒服,但是他深入田间地头的时候,遇到雨天的时候,这个是最方便的,因为草鞋可以防滑,不容易摔跤。[05-31 10:19]
[主持人]那当地气候条件是不是经常下雨,还有山路。[05-31 10:23]
[杨惠兰]对。[05-31 10:23]
[主持人]也有人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完全有条件穿更好的鞋,至少不用穿这样的鞋,有的人说杨善洲书记想跟老百姓走的更近一些,今天我们知道他还是认为更方便一些。[05-31 10:24]
[杨惠兰]一方面和老百姓更近一些,另一方面他穿着这双草鞋到田间地头走路也方便一些,有两方面的关系。[05-31 10:24]
[主持人]跟老百姓走的更近,是因为当地老百姓都是穿这样的鞋。[05-31 10:24]
[杨惠兰]是,他走到田间地头,比如看到老百姓在下边插秧,他就把鞋子一脱,就和老百姓一起劳动起来,如果穿着袜子皮鞋就不方便了。[05-31 10:25]
[主持人]在孩子的眼里,父亲是山,是心里最依靠和信赖的人。在您的心里,尤其是在小时候会有这种感觉吗?[05-31 10:25]
[杨惠兰]小时候也有一些,但是不多。因为那时候我爸爸工作很忙,很少回家照顾我们,我们大多数都是依靠妈妈和依赖妈妈。后来慢慢长大以后,也就有这种思想了,就是爸爸是我们的山,我们可以依靠他。[05-31 10:25]
[主持人]一个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困难,这个时候父亲会有时间回来,会做些什么吗?[05-31 10:26]
[杨惠兰]他很少回家,家里面遇到困难都是我妈妈领着我们自己解决,他很少回去帮助我们解决,因为他工作太忙了。[05-31 10:26]
[主持人]现在您完全是出于一种理解的角度,一个是年龄,另一个也是时间久了对父亲的理解,在当时肯定是不理解的?[05-31 10:27]
[杨惠兰]当时作为他的子女,肯定是不理解的,这是正常的。在我们小的时候,因为在我们乡下,我们比一般的普通人家孩子还要苦,因为别人都是爸爸妈妈领着,遇到什么困难事是爸爸妈妈一起解决,但是我们家里只是妈妈领着我们,所以在那个时候有时候觉得很委屈。[05-31 10:27]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讲讲特别困难的记忆?[05-31 10:27]
[杨惠兰]在我读二三年级时,我大病一场,那个时候一个星期都得到门诊打针,都是我妈妈背着我去的,小孩子特别怕打针,医生给我打针时,我妈妈也哭了。但是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跟我爸爸讲过,妈妈也没有跟他讲过,所以遇到什么困难都是我们自己解决的。还有我妈妈在农村,重劳动她也干,轻劳动她也干,她真是了不起的女人。[05-31 10:28]
[主持人]在农村一般都是男人干重活,但是你们家里都是妈妈一肩挑,那你有没有这样的印象?[05-31 10:28]
[杨惠兰]我们家的房子后面土滑坡,把后面的墙堵上了,水都从窗口流下来,那时候我们很小,戴着帽子到后面的沟子挖土,望着我妈妈,真是感觉很可怜。我们也去干,但是只能干轻一些的活。后来又找了我家的表姐表弟帮助清理。[05-31 10:29]
[主持人]你们没有跟父亲说过这个事?[05-31 10:29]
[杨惠兰]没有跟父亲说。1975年的时候,我家房子漏雨,妈妈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捎信给爸爸,但是他也没有回来,就寄回来了30块钱。[05-31 10:30]
[主持人]那时候30块钱能做什么事?[05-31 10:30]
[杨惠兰]那时候30块钱能做好多好多事。[05-31 10:30]
[主持人]但是足以修缮房子吗?[05-31 10:30]
[杨惠兰]不可以,就是买一些盆盆罐罐接水,他说实在不行就把床挪一下,这是他帮助我们解决的唯一一个问题。[05-31 10:31]
[主持人]像您的年龄,在您小时候,我们国家整体上都是比较困难的,在那个情况下,尤其是父亲没有在身边时,那家庭的生活是不是也特别困难?[05-31 10:31]
[杨惠兰]生活特别困难,那个时候我们乡下主要产品是苞谷,也就是玉米,我家粮食不够吃,当时我妈妈去摘野果和野菜回来一起掺着吃,米饭是很难吃到的,玉米也不够,钱也没有。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种青菜,没有盐,她摘一点儿青菜去集市上卖,然后买一点盐回来吃。[05-31 10:32]
[主持人]那时候有没有觉得委屈?[05-31 10:32]
[杨惠兰]小时候肯定委屈。我小时候就想,我为什么有这样一位爸爸,他还不如普通人家的父亲,普通人家的父亲会为子女做很多事,可我的爸爸不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走入社会,和爸爸接触时间也多了,我就了解了我爸爸,当地老百姓对爸爸的好评越来越多,他做的事,老百姓对他的感激也越来越多,我就理解了他,爸爸这样做是对的。[05-31 10:33]
[主持人]家里这么困难,听您的讲述,比普通家庭还要困难,因为普通家庭还有爸爸妈妈一起,困难程度就会降低。而且自己的父亲不仅不在身边,自己的父亲还是一个领导干部,怎么会没有钱,怎么会没有能力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有没有这样的想法?[05-31 10:34]
[杨惠兰]原来有,原来会想我父亲当这么大的官,为什么会没有钱呢?会不会说他把钱用在什么地方了?我也想过。但是后来经过了解以后才知道,其实我爸爸的工资真是不低,但是他把它用在比我们还需要、比我们还困难的人民群众当中,哪家没有粮食他就出钱买一点儿,哪家有困难了他就出钱帮助。[05-31 10:34]
[主持人]就是见不得老百姓受一点儿委屈?[05-31 10:34]
[杨惠兰]对。[05-31 10:35]
[主持人]但其实家里已经很困难、很委屈了。许队长,我们想知道您对杨书记的事迹的感受。杨书记在保山地区特别受到当地人的尊敬,随便问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出租车司机,他们都会如数家珍的把这些事迹说出来,这就是共产党员受人尊敬的一面。那您作为技术工人,能够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靠的是为什么?您觉得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如何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尊敬?[05-31 10:35]
[许振超]我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坦率的说,就是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但是能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这么高的荣誉,我自己个人认为,这首先是党和政府给我的荣誉,也是新闻媒体宣传和推动的效果。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一再讲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工人是劳动者,所以我和所有的劳动者能够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是非常荣幸的,我们得好好干。[05-31 10:36]
[主持人]那您有没有思考过,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怎么样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05-31 10:37]
[许振超]有时候我也在想,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成立90周年了。我觉得和平建设时期的党员和革命战争年代最大的不同,就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人民群众当中,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但是有一条,你是党员,你就必须在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这个信念下履行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像杨善洲老书记,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新时期的党员,虽然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对我们党各个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目标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牢记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就是为人民服务。杨善洲书记就是这样,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前面,这是党员应该做的。如果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人民服好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和大家一起来建设我们的国家,那你的行动肯定会得到老百姓认可,得到老百姓的尊敬,我是这样人为的。[05-31 10:38]
[主持人]讲到杨善洲这些事迹的时候,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当时他的职务在那个地方,他完全可以解决自己家人户口的问题,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这一点可能也是家里人当时很不满意、很不理解的地方。[05-31 10:38]
[杨惠兰]当时还是有些不理解,但是后来慢慢就理解了,因为他把农转非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一个人。当时局长、科长的家属都在农村,他说他们更需要。[05-31 10:39]
[主持人]就是别人还没有解决,我作为更高的领导干部,下面的同志还没有解决,我怎么能提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吧。[05-31 10:39]
[杨惠兰]对。[05-31 10:40]
[主持人]但是在那个年代,农转非对一个家庭和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05-31 10:40]
[杨惠兰]对。我爸爸当时是县委书记,那时候有一个机会,如果那时候把我们的户口转了,我大姐也不会在农村。后来到1978年的时候,他到地委当领导了,我爱人的老叔,他在地委办事的,把我们家里的户口表也填了,也报到省里批了,我老叔递给他,他就劈头盖脸的把我老叔骂了一顿,然后就把农转非的表锁在抽屉里了。如果那次转了,我是到保山读书三年,如果我是非农户口就可以考工人,但是我是农村人,所以不行,后来我回到家里面代课,然后慢慢转正。[05-31 10:41]
[主持人]讲到许队长的事迹,大家都很熟悉,"无声响操作"、"一钩准"、"一钩净"、"15分钟排障",还有"振超效率"等等。让人惊讶、佩服的同时,我在想,为什么这些事迹都发生在您身上?是因为聪明,刻苦?您怎么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05-31 10:42]
[许振超]我从事这个行业几十年,有一些发明创造,有一些技术改进。但是我觉得这些是我应该去做的。一个个体、个人在企业当中能做这些工作,得益于企业对你的培养,我自己很有体会。因为我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企业给了我很多学习机会,培训班什么,而且一直不断对我培养,使我逐步提高工作能力,这个非常重要。再一个,我很荣幸赶上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时期,而且那正是我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是我干事业最好的时候,又赶上这个好机会。还有就是领导的关怀非常重要,我很清楚我自己能干什么,我就是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干好自己的工作。领导发现之后,觉得你干得不错,要继续发挥你的能力,就给你换一个工作岗位,那继续支持你。这时我就产生一种报答的心情,这种心情就变成动力,更好的干好工作。当你又干出一点儿成绩时,领导觉得你很有能力,又给你调换一个岗位,应该说这几十年我调换了好几个岗位,如果领导不给你支持的话,可能你做不出这么多。[05-31 10:43]
[主持人]您讲的真是实在话,您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得到肯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才一步一步的做出这么多。[05-31 10:43]
[许振超]我为什么要做出那么多努力,因为我不聪明,不聪明怎么办?要想干好工作就得努力。而且我觉得很多工作还是大家的支持,包括我要做一项革新和测试,需要同志们的支持,而且有些工作是额外的,所以好多工作是离不开大家伙的支持。要干好本职工作,这是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05-31 10:44]
[主持人]出一个创新成果也许很难,更难的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网友“排队买菜”:许师傅,看了一些报道,对您真是挺佩服的,我也想在工作上不要按部就班,但是真想着手搞点创新,太难。您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哪里?创新灵感来源于哪里?我对您最早的龙门吊"油改电"工程很熟悉,现在又在考虑什么问题呢?[05-31 10:45]
[许振超]我觉得创新的动力也好,工作的动力也好,首先是你对岗位的热爱。我就是干上哪一行就专心去研究哪一行。而且我这个人还有一个脾气,遇到问题时非要把它解决不行,不吃饭、不睡觉我也得想办法把它解决,解决不了我就睡不好觉,就是这样一个犟脾气。我特别爱啃硬骨头,而且干这种活我很有瘾。通过工作实践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然后为在实际工作当中创新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另外再加上领导和同事对你的支持,你就很想再去干一些事情,你就会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些要求,不要满足现状。[05-31 10:45]
[主持人]那是不是也要搞好和工友的关系?[05-31 10:46]
[许振超]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工人不可能完成某一项工作和某一个产品,必须需要大家共同去做。所以我作出这么多成绩,实际上是大家伙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都有这种意识,才能出一些创新。比如我们当年搞的“油改电”,想法很多年,搞了很多年,当国际能源价格提升以后,国家又搞节能减排,那我们就觉得要压缩时间要赶快搞好,尽管困难很多,但是我们不放弃,抓紧时间,一样一样解决,最后我们搞成了。[05-31 10:46]
[主持人]热爱工作,执着于工作,而且有大家的配合。[05-31 10:47]
[许振超]“油改电”搞成了,得到了推广,效果也很好,但是我们也不满足,因为我们也在想,港口很多装卸工艺和装卸工具、设备、技术都是国外发明的,用了五六十年了,一直到现在还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当中一些不适合当前生产的问题,那怎么办?我们就希望在下一步突破,希望在这个领域里也有我们的发明创造。[05-31 10:47]
[网友“瞬间永恒99”]有没有计算过,因为您的技术创新,包括您和您的团队打造的金字招牌,给青岛港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05-31 10:47]
[许振超]创造多少经济效益,应该说创造了一些。但是我总觉得,如果仅仅靠几项技术创新,靠金字招牌,我觉得我们也不是仅仅依靠这个给港口创造效益。而关键是什么?是整个我所在青岛港大的群体,我们通过劳动,通过工作当中的创新,实际上锤炼了队伍自身的能力,能力比以前更强了,这样的能力加强了以后,会不断有新的创新出现,不断会有新的品牌出现。所以仅仅靠几个品牌来创造效益,那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激发起港口内部纯粹的竞争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这个是最重要的。[05-31 10:49]
[主持人]您也不是专门去计算经济效益有多少是你们创造的,你好象更在乎自己港的软实力建设。[05-31 10:49]
[许振超]对,我们很注意港口软实力,就是打造自己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通过这种企业文化,我说是“涌动效应”,使港口实力不断增强,推动港口往前走。[05-31 10:49]
[主持人]刚才说热爱工作,我真是体会到了您对青岛港的热爱。我看到新闻报道,如果你出差或者离开港口一段时间,您会回去看一看?[05-31 10:50]
[许振超]那是肯定,因为我的魂就在那里。[05-31 10:50]
[主持人]而且说日出或者什么时候你站在港上,码头工人的那种自豪感。[05-31 10:50]
[许振超]我自己从事的工作,30多年基本上就是高空作业,站得高,又在海边,早上看着太阳升起,晚上送太阳下山,所以就造就码头工人那种像大海一样的胸怀。有了这种胸怀,码头工人很苦,也很累,特别是现在又面临着很多转型,从纯粹的体力劳动一下子转到要靠装备、要靠技术的时候,那对我们绝对是一个挑战,你怎么来应对这种挑战?有了码头这种胸怀,不是说不看到它,而是我们不怕它,用我们的胸怀,一项一项去克服。[05-31 10:52]
[网友“破墨仙人的境界”]现在"振超效率"是国内外同行学习和赶超的对象,领先也就意味着被赶超的压力。"振超效率"的领先优势还能保持多久?您有没有压力?[05-31 10:52]
[许振超]我建议这位网友到我们青岛港去看一看,体验一下,体验我们码头工人在工作时的那种精神状态。可以这么说,从2004年我们创造了“振超效率”之后,应该说我们的老总非常聪明,非常会管理企业,他把我们的经验在全港推广,在不同工种间产生了很多效率,而且很多效率是世界级的,从来没有过的,所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这么做。所以我们自身的效率几乎每年两次被刷新,而且工人掌握的绝活不断出现。团队充满创新活力。[05-31 10:53]
[主持人]自我刷新、自我超越。而且“振超效率”就是一个代名词而已,本身就是不断刷新的。[05-31 10:54]
[许振超]建设创新型港口,已经成为港口的一个特征,不是孤立的,全港都这么做。[05-31 10:54]
[主持人]有人说,现在当工人没出息,没前途。有个叫"长大后的理想"的网络调查,只有百分之一孩子的理想是当工人。对于这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您有什么样的想法?[05-31 10:54]
[许振超]这种舆论和现象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种舆论和现象的形成,也不是空穴来风。我总觉得如果我们现在的青年人不去理它,不去信它,它也形不成。所以由此我感到,现代年轻人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缺失。[05-31 10:55]
[主持人]在您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能够当工人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是这样吗?[05-31 10:55]
[许振超]对,我当工人以后非常自豪。我所有的同学,当时我们班里就我一个人参加工作,所以大家都祝贺我,说你现在是工人阶级了,是国家主人翁了,要好好干。像我的师傅,我们老一辈的码头工人,应该说他们非常苦,没有文化,但是他们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他们是工人。[05-31 10:55]
[主持人]作为您经历的这些,一直到现在有这样的舆论和思想,您会有什么样的想法?[05-31 10:56]
[许振超]我觉得这种舆论有,但不是很强,但是影响很不好,它会刺伤现在一些年轻工人的心。我们是劳动者,应该受到尊重,怎么能说没出息呢,这个是应该给予反击的。同时,我觉得应该大力加强对工人的宣传,尤其是对现在的现代产业工人,对他们工作、生活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工人的社会价值,一旦形成这个氛围以后,我想这样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05-31 10:57]
[主持人]那您觉得大家应该对工人有怎样的认识?[05-31 10:57]
[许振超]工人是劳动者,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应该受到尊重,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方面。[05-31 10:57]
[主持人]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应该受到尊重。[05-31 10:58]
[许振超]对,只要是劳动者,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你说的这个我也知道,当时听到以后心里确实是很沉重的。[05-31 10:58]
[主持人]那您想告诉大家现代产业工人是什么样的?[05-31 10:58]
[许振超]从整个社会来讲,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和有出息、没出息这一说。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只要你兢兢业业,作出成绩,你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包括我们建国初期的劳动模范,有掏粪工,有在工厂里处理垃圾的职工,他们同样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同样可以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而且这个财富包括精神方面的财富,而且这种财富是在不断的往前延伸,不断的得到肯定。[05-31 10:59]
[主持人]大家还特别关心杨善洲老书记退休时,他有机会到省里边去做一些比较好的“养老工作”但是他推辞了,回到了家乡,在大凉山种树,当时大凉山是一片荒山,可以说他选择了为家乡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家里人当时是怎么看待他这个选择的?[05-31 11:01]
[杨惠兰]我爸爸在没有退休之前,还在任职的时候,就为家乡的乡亲们许下了诺言,就是退休以后要回到家乡,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一点儿实实在在的事,他要上山种树,那时候山上一片荒凉,水土流失严重,没有水可以吃。后来他退休以后,他就回去兑现他的承诺了。他在1987年的时候跟我们说了,他要上山种树,那个时候我们也劝他,年纪大了,到那个地方恐怕吃不消,当时我们姐妹劝他也劝不了,后来只好同意他、支持他。[05-31 11:02]
[主持人]就是觉得他太辛苦了。[05-31 11:02]
[杨惠兰]太辛苦了,我们劝他说身体不行,恐怕吃不消。但是劝不动,我爸爸选择这个事,只要他选定了,谁都劝不了,我们只好支持他。[05-31 11:03]
[主持人]这个选择等于决定了他后半生的人生轨迹,20年种了5.6万亩林场,这个苦可想而知。[05-31 11:03]
[杨惠兰]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他上山是1988年3月8号,那时候没有公路,要往上运吃喝的东西,要靠人背。山上也没有电,他们只好用马灯照明。山上没有住处,他们只好自己动手在那边盖一些窝棚。我爸爸在那个窝棚里住了9年,那些工人跟着我爸爸也吃了很多苦,实在不容易,有些小伙子,也耽误了他们的个人问题。[05-31 11:04]
[主持人]但是大家都跟着他干。[05-31 11:04]
[杨惠兰]对,大家愿意跟着他干,大家知道他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05-31 11:04]
[主持人]但是他们不会评估自己的收益吗?[05-31 11:05]
[杨惠兰]没有评估。[05-31 11:05]
[主持人]您父亲为大凉山林场付出这么多,但是他最后没有收获,当时人们说价值3个多亿元的林场管理权无偿交给了国家,那当时跟他干的这些人会有想法吗?[05-31 11:06]
[杨惠兰]一开始有想法,但是理解了他,慢慢就没有想法了。理解他种这些树是为当地的老百姓,解决了吃水问题,还帮助周边的三个村寨修通了公路,通了电,为老百姓造了福,所以就理解他了。[05-31 11:06]
[主持人]在您的讲述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坚强的女性,就是您的母亲,她有没有埋怨您的父亲?您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怎么理解您父亲和您母亲之间的感情?[05-31 11:06]
[杨惠兰]我没有听到过我的母亲埋怨我的爸爸,我的母亲是一个很坚强、很善良的女性,就是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她都是认可的,她没有埋怨过。[05-31 11:07]
[主持人]我们知道父亲临终遗言说把自己的骨灰一半放在后山陪伴妈妈。[05-31 11:07]
[杨惠兰]我父亲对我母亲的感情是深沉的,他年轻时很少跟我妈妈在一起,但是他给我们留下遗言,把他的一半骨灰留在后山,将来陪伴妈妈。因为他生前很少陪妈妈。[05-31 11:08]
[主持人]您父亲还是给您母亲留下了养老费。[05-31 11:08]
[杨惠兰]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母亲,他感觉他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我的妈妈,市里奖给他20万,他捐10万给宝山一中,6万给林场,4万留给我的母亲。[05-31 11:09]
[主持人]从刚开始的埋怨、不理解到现在的理解支持,经历了怎样的过程。[05-31 11:09]
[杨惠兰]一开始不理解,有点埋怨,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走入社会就慢慢理解了父亲,知道他的做法是很对的,他没有忘记他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他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05-31 11:09]
[主持人]说他疏于对家庭的关心,但是他对奶奶、对你们三个姐妹,有没有一些回忆是很温馨的,在你们三姐妹眼中,父亲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吗?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吗?[05-31 11:09]
[杨惠兰]是一个慈祥的父亲,说到称职,在小时候也有这种想法,就是他不怎么称职。但是后来经过我和他到保山读书那三年开始,我就理解了他。他在课余时间还和我谈谈心,还有时间带我去看场电影,有时候他认为我大了,还给我买买小梳子,悄悄的放在我的枕头下边。还有小姑娘的用品,他都是悄悄买了放在我的床上,我父亲确实很细心。在我们小时候他一年甚至两年回去一次,那时候他工作太忙了,后来和他在一起就了解了他,确实是一个很细心、很称职的父亲。[05-31 11:10]
[主持人]您父亲曾经说过路是靠孩子自己走的,您现在理解这句话了吗?您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要求吗?[05-31 11:10]
[杨惠兰]我现在理解这句话了,我对自己的孩子,父母是自己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我教育我的孩子,我经常跟他说,你如果要想做一点儿事情,必须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才会做事。我的孩子从各方面都很优秀。他在小学时我就教他料理家务,为人处事这些他学会了尊老爱幼,我的孩子特别优秀。[05-31 11:11]
[网友“江苏人好得很”]现在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很多地方出现"技工荒",高级技工的短缺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您怎么看这样一对矛盾?[05-31 11:11]
[许振超]这个矛盾确实存在。现在确实有很多技术教育,但是他们往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但是对理想、信念、价值观的教育上坦率讲确实有缺失。他们到企业之后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去了以后,工作上怕吃苦。所以我们国家一方面加强在校学生的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应该有针对性的,从提高一线生产工人的待遇,从国家的政策制度方面去加以引导,如果两方面都去做的话,这个问题肯定会解决。[05-31 11:13]
[主持人]过去我们也有产业工人的典型,比如王进喜。你认为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和传统的产业工人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们现在有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质?[05-31 11:13]
[许振超]过去的产业工人,因为我们就是从那个时候过去的,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做“四有”队伍,我们都传承下来了。但是到了新时期产业工人,我觉得应该要加上“有技术”。都说咱们工人有力量,如果咱们工人掌握了技术,那就更有力量。所以作为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因为现在需要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的技术工人,其实对现代技术工人来说要求很高,这就要求现代产业工人要具备什么?学习能力,要有思考,还有就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动手能力。如果这方面的基本素质具备了,那你就能当一个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05-31 11:14]
[网友“发展不息”]伴随着荣誉而来的,许师傅现在的社会活动也在增加。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桥吊出故障还随叫随到吗?有没有考虑怎么培养自己的接班人?[05-31 11:14]
[许振超]我所取得的那些成绩是大家伙共同努力取得的,我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我社会活动增加,和我工作本身是没有影响的,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团队,这块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有些时间不是我自己能安排的,因为我所有的活动都有上级和相关部门来安排,我也会妥善的处理好。至于您提到的桥吊出了故障能不能随叫随到。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看,我们工作不断改进,实际上就是为了减少设备故障,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出了问题就得队长去,那是你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运转是靠制度,靠各个工种,我们提倡就是大家都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谁工作上有什么问题谁就应该主动的去解决,而且通过我们自己这种管理,每个人的素质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自己完全能够解决。当然,如果确实需要我们去解决,我只能这么说,我在青岛我会去,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我的同事是不会给我这种机会的。[05-31 11:14]
[主持人]最后请两位跟我们的网友说点什么。[05-31 11:14]
[许振超]我还是开头那句话,我始终坚信,作为一个工人党员,我相信我们的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觉得这个理念是非常正确的。虽然我在工作当中付出很多,但是我作为一个党员,在这种理念下作出这种付出,不能讲条件的,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必须这么做,而且你四获得的也是党的荣誉、党的形象,一个党员应该这样去看。至于个人,我们应该相信组织上,包括周边的同事,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其他方面我们也相信,党和政府都有相关制度、相关政策,所以这些东西部需要个人去考虑。另外,我个人也是这种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就是干一样工作就去关注怎么样把这项工作干好,能取得好的效益,而不是去计较一些个人利益,我觉得那没意思,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干好,作为一个党员,心里还是非常舒服的。[05-31 11:15]
[主持人]谢谢您。[05-31 11:15]
[杨惠兰]我的父亲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他经常严格要求我们,他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在以后和将来我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教育我的孩子要想做点事情必须先学会做人。[05-31 11:15]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和你们的对话我感觉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相信网友也会有这种感觉,非常感谢你们,也感谢网友关注我们的节目,下次节目再见。[05-31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