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饭里的“中国”味道_新华广播_新华网
https://vodpub2.v.news.cn/publish/yhaudio/20211015/01e5b5f2-41d0-447e-bc5e-5b87e9eeae0c.mp3

一碗饭里的“中国”味道

2021-10-15 15:42:54

    硬糜子做黄米馍,软糜子做油胡兰、油糕。

    ——习近平2021年9月13日至14日在陕西榆林考察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一次次考察,他常常揭开农户家的锅盖,了解老乡吃什么;一次次调研,他深入田间地头,看庄稼长势、听农民心声。

    一碗饭中最美的味道,是“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习近平2018年9月25日至28日考察东北三省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松辽平原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2020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考察,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

    这次来主要是看庄稼,现在的长势很好,这里就是优势是地势平坦,人均耕地多,最主要的还是黑土地,要保护好黑土地,这是耕地里边的大熊猫。这是黄金玉米带,也是大豆之乡,一定要采取措施。

    ——习近平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省考察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5强县之一,也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从2007年起,这里开始探索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形成粮食增产和黑土地保护的叠加效应。

    摸索的梨树模式值得深入的总结,然后向更大的面积去推广。

    ——习近平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省考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粮食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要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习近平2020年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

    因为扛过锄头挥汗如雨,所以知道粒粒辛苦;因为饿过肚子,所以立志让大家过好日子。一把麦子一碗米,在习近平心中的分量从来都是沉甸甸的。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和实践。他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习近平2018年3月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

    一滴水里能映出太阳的光芒,一碗饭中也能品出丰富的味道。

    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

    ——习近平2021年9月13日至14日在陕西榆林考察

    14亿多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永恒课题”。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也向优质、绿色和特色发展,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美味、健康的转变。不管是大宗粮食作物还是小杂粮,都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全面发力,使中国饭碗不仅端得稳,而且能品出一碗好饭的中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