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罕坝到碳中和:数看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
编辑: 马璐璐、陈彦宇(实习) 设计: 陈伸、陈彦宇(实习) 2021年09月22日 15:31:17 来源: 新华网在河北省的最北端镶嵌着一弯深深的绿色,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塞罕坝。60年前的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这里成了苍翠连绵的林海。塞罕坝一代代的务林人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所种下的每一棵树木,每一片森林都在勾勒着我国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
因过度采伐,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土地贫瘠、植被破坏严重,曾经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塞罕坝退化为一片荒丘。从1962年起,一代又一代塞罕坝务林人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高寒荒漠中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
如今,塞罕坝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每年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达到2.74亿立方米,固碳81.4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林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职工年均收入10万元,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
塞罕坝的沧桑巨变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也充分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蕴含着无穷的价值。
【山水见初心,聚木可成林】
塞罕坝不仅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也是我国大力植树造林、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最生动的注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三期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成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林地林木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财富持续增加,为绿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森林覆盖率仅有8.6%,森林面积仅有8000多万公顷。经过多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我国森林面积2018年已达到2162190平方公里。
截至2020年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23.04%,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提高到175.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稳居全球第一。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等一系列保护发展目标。
【绿色映底蕴,助力碳中和】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问题。“碳中和”的概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C位出道,成为全球性的环保共识。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的统计,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3214.1亿吨增加到2017年的9729.1亿吨,生态环境面临着较大挑战。
一棵树1天可以蒸发400公斤水,1年可储存一辆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一亩树林1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并释放氧气49千克,1年放出的氧气可供65人呼吸1年,1年可吸收各类粉尘20-60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固碳也是落实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说,全球植树造林的潜力巨大,如果将可绿化面积全部用上,这些树木有望储存自工业革命以来约三分之二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有效帮助应对全球变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每年造林面积都在1亿亩以上,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2020年,我国人工造林面积达289万公顷,造林总面积达677万公顷。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年涵养水源量6289.50亿立方米,年固土量87.48亿吨,年滞尘量61.58亿吨,年保肥量4.62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40亿吨。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消息,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绿色发展的真谛,也昭示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每一颗树、每一片林都诉说着中国的绿色发展,描绘着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也成为中国对全球的绿色贡献。
资料来源:新华社、新华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碳核算数据库、世界银行
编辑:马璐璐、陈伸、陈彦宇(实习)
-
2021-09-22
-
2021-09-18
-
202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