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首页 新闻中心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军事 法治 社会 网评 体育 奥运 文娱 传媒 科技 互联网 教育 校园 汽车
核心提示  
  布什在中东发动了军事进攻,而奥巴马却在展开魅力攻势。布什让美国在伊拉克卷入了一场血腥战争,奥巴马采取的另一种战略则建立在外交、接触和同情的基础上。布什最后一次出现在中东时得到了两只呼啸而来的鞋,那么,奥巴马在开罗获得的欢呼声传达了什么信息? [详细]
• 点击进入论坛区讨论 • 参与调查
· 从开罗演讲看奥巴马“中东新思维”
  奥巴马通过怀柔的、温和的,寻求与阿拉伯世界进行合作的姿态来实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和目标。与布什政府强行实施他的目的,你如果听我的那你就跟我一起走,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就打你或者把你推翻,应该说他们的政策核心是同样的,只不过政策的推动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详细]
· 奥巴马欲借个人魅力打动伊斯兰世界
   除了大放善意,奥巴马在演讲中还对一些重大问题有所阐述,比如阿富汗、伊拉克撤军、伊核、巴以问题等,不过却罕见具体新政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安惠侯表示,“之所以虚化这些具体的政策,一方面确实是没有更新的东西示人,另一方面,奥巴马的这场演讲可能更重视的是想以个人魅力、低调的姿态来打动伊斯兰世界,缓解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 [详细]
· 奥巴马“软实力外交”的局限性
  奥巴马同以色列新政府的关系正变得日益紧张。由于内塔尼亚胡政府容忍在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扩张定居点,奥巴马政府同以色列的冲突已经公开化。 [详细]
 
 
相关阅读
 
奥巴马开罗演讲 向伊斯兰国家伸橄榄枝
 
拉丹:奥巴马已埋下仇恨的种子
 
相关阅读
 
奥巴马承诺与美洲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古美关系缘何缓慢解冻
 
· 奥巴马愿创美国与拉美关系“新时代”
  奥巴马在峰会发言说,美国寻求与古巴关系“新开端”并与其他美洲国家开创平等伙伴关系“新时代”。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奥巴马试图修补美国与拉丁美洲关系,但需“正视现实”,一些拉美国家只是视美国为近邻,而非朋友。 [详细]
· 美古关系迎来新开端
  布什政府对古巴强硬措施损害了美国在拉美的形象。奥巴马政府通过接触和渗透,而非孤立和制裁,以改善同古巴关系,并最终实现美古关系正常化,这既是奥巴马对古政策基本策略和路线,也是巩固美在西半球主导地位和战略利益的客观需要。 [详细]
· 奥巴马和查韦斯的握手能否化解美委旧恨情仇?
  奥巴马上任短短几个月内,美委关系已几多起伏。查韦斯曾说过,和奥巴马建立个人关系的基础便是互相尊重。因此,宿怨能否一朝化解,不在于一本书或三次握手,而在于美国是否能放下“老大哥”架子,平等对待,找到双方利益契合点。 [详细]
· 奥巴马倡导无核世界 美安全思想转型?
  美国总统奥巴马刻意与林肯、肯尼迪等前辈看齐,正推出一个接一个重要主张。他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讲话时,发表了酝酿已久的历史性倡议:走向无核武器世界,美国首先带头。奥巴马的主张立即引起世界关注。如果没有记错,这是自核武器在美国问世以来美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明确表示要在全世界全面消除核武器。 [详细]
· 奥巴马能否推动美欧关系良性互动
  对于美法关系而言,诺曼底登陆65周年纪念日极富寓意。65年来,美法关系跌宕起伏。不久前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有论者称“这是自第五共和国创立以来巴黎第一次不再通过反对华盛顿来表现自己的国际特质”。由于地位、实力失衡,美法关系中仍有诸多敏感矛盾。 [详细]
· 美俄削减战略武器谈判艰难前行
  美俄出台新的核军控机制符合各自的政治需求,对重塑双边战略关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然而必须看到,双方在核裁军战略和技术层面固有的分歧势必影响谈判进程,实现“无核世界”的目标仍然前路漫漫。 [详细]
 
 
 
相关阅读
 
欧美峰会重点讨论加强欧美合作
 
奥巴马“登陆”诺曼底
 
俄美核裁军谈判能否取得突破
责编:国际频道 罗茜 刘小军 徐倩
   奥巴马“外交新政”已基本出台。奥巴马用“巧实力”,在外交上刮起了“三股旋风”: 4月5日,他在捷克发表演讲说,美国将致力于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4月18日,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他三次主动与拉美地区反美领袖、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握手,表示美国愿意与包括古巴在内的所有拉美国家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6月4日,他在开罗大学发表演讲,希望看到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能够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有个新开端。与布什的牛仔作风截然不同,奥巴马给人感觉是理性的、温和的且不乏善意。但毫无疑问,奥巴马的追求与布什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坚决捍卫和实现美国战略利益和目标。正如奥巴马自己在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所言:“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美国国家利益”。
  往期话题
Copyright ? 2000 - 2009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