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这么好,为啥不结盟-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3 03/ 22 13:56:45
来源:“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

中俄关系这么好,为啥不结盟

字体:

  中国最高领导人正在俄罗斯访问,中俄关系的话题热度随之狂飙。

  中俄关系有多好?中方下的定义有“新型大国关系典范”“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俄方的花式赞美有“21世纪国家间高效协作的典范”“大国之间和谐与创造性合作的典范”。

  “典范”是共识,说明中俄都是真心自豪,认为他们的相处之道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大国学习借鉴。

  西方向来见不得中俄关系好,但喜欢给中俄贴上“盟友”标签,还别有用心加上一些形容词,比如“威权联盟”“邪恶同盟”。

  众所周知,中俄没有结盟,西方的说法纯属无中生有。

  中俄两国元首3月21日签署并发表的联合声明说,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俄关系越来越好,两国又同时被美国打压,是不是应该结盟呢?

  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结盟的本质是什么,结盟的利弊又是什么。

  结盟是指两国或者更多国家建立长期紧密的军事政治关系,相互之间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在盟国受到威胁或者侵犯时要给予支持。本质来看,就是国家捆绑在一起,把你的敌人变成我的敌人,把我的敌人也变成你的敌人。

  一国跟他国结盟的好处是感觉自己有保护伞了,心里暂时踏实了,但要细想的话,其实是敌人更多了,而且因为敌人感觉更不安全了,敌人可能也会去找盟友,或者采取激烈反制措施。如果大家都去结盟的话,就会造成不同阵营对立对抗,冷战热战可能随之而来,天下就会大乱。

  北约这个军事同盟多年以俄罗斯为假想敌,抱团反俄,结果酿成冷战后欧洲大陆最大地缘政治冲突。

  目前来看,中俄不会结盟,简单说三点理由。

  理由一:不结盟是中国外交的核心原则之一。

  不结盟这三个字,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要放在上世纪后半叶那个流行结盟的时代,那可是几代人经历了多少痛才得到的领悟。

  中国曾经有过结盟的历史,其中有过教训,这为中国外交后来转向不结盟埋下伏笔。上世纪60年代起风起云涌的不结盟运动,也为中国外交的大转型提供了启示。

  归根到底,不结盟是中国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的理智选择。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形成两大阵营,许多国家为求自保而结盟。随着冷战画上句号,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首要需求是广交朋友,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自己。中国外交顺势而为,提出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

  在“三不”中,不结盟属于核心与前提,体现了独立自主,不依附于他人,也不屈从于他人。我们不只是跟俄罗斯不结盟,而是跟所有国家不结盟。

  理由二:中俄不结盟已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001年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指导中俄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不长,不到3000字,其中闪烁的智慧光芒如今却是更加耀眼。

  条约颠覆了国家间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旧思维和旧模式,为中俄关系确立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一锤定音,牢筑根基。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经中俄两国立法机构批准,具有法律效力。

  中俄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也多次强调不结盟。2016年6月,中俄在普京访华期间发表的联合声明说,“中俄关系不具有结盟性质,不针对第三国”。

  2021年6月,中俄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发表的联合声明说,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不谋求权宜之计、不带意识形态色彩、全面考虑彼此利益、互不干涉内政、具有独立价值、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际关系。

  理由三:结盟有违中俄初心,也不利于两国发展友好合作。

  中俄关系有其内在发展逻辑。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最朴素最直接的愿望就是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此造福两国人民。

  在美国为了维护单极霸权而打压他国的当下,中俄还要携手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造福全世界人民。中俄越走越近有美国围堵打压的因素,但中俄发展关系不是为了反美,结盟有违彼此的初心。

  盟友关系做不到完全平等,看美国在盟友体系中的大哥地位就知道。中俄都是大国,双方都要成为多极世界中独立而强大的一极,都不能接受不平等的关系。

  结盟还会影响国家公信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就难以做到灵活自如。试想,如果中俄已经结盟的话,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不可能保持中立,劝和促谈更是无从谈起。

  (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

【纠错】 【责任编辑:侯强 谢艳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22121174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