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3月12日电 记者手记|东京灾害应对二三事
新华社记者钱铮
目白通是东京都千代田区通往练马区的一条主干道。路上的通勤者很少有人知道,沿着目白通在练马区内的路段,地下35米处有一段长约3.2公里的隧道。隧道里平时空空荡荡,短时集中暴雨的日子,隧道就成了调节洪峰的蓄水池。
这条隧道也被称为白子川地下调节池。东京都建设局第四建设事务所工程二科科长照井安则介绍说,这处地下调节池最多可储存21.2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约700个25米长游泳池的储水量。
照井安则说,白子川流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灾。但随着东京都不断推进拓宽河道、修缮河道护坡、以及修建地下调节池,近年来洪水灾害已大幅减少。
他说,目前东京都正在推进建设一个新的调节池,以打通现在使用中的白子川地下调节池和神田川环状七号线地下调节池。建成后,三个调节池的总长将超过13公里,总储水量约140万立方米,能应对每小时100毫米的局部短时集中暴雨。
新调节池的建设是“东京强韧化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于2023年正式启动,旨在提升东京都应对风灾、水灾、地震等危机的能力。保护城市功能免受风灾、水灾影响,不仅对于东京都很重要,也是全世界大城市的共同课题。
除了风灾、水灾,东京都面临的另一大威胁是地震。据预测,今后30年内,东京都所在的关东南部地区发生7级多强震的概率达70%。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地震,“东京强韧化项目”的目标是,建设遭遇大地震不倾倒、不着火、居民能及时获得救援的城市。
据东京都政策企划局计划调整部都市强韧化项目担当科长藤崎哲郎介绍,东京都住宅符合新抗震基准的比例在2005年是76.3%,目前已经达到92%,未来争取实现100%。
日本大型房地产企业森大厦公司的大规模都市再开发项目“麻布台之丘”的主楼“森JP塔”,目前是日本第一高楼。该公司构造设计部的远山解介绍说,“森JP塔”的每个楼层都使用了减震装置,整栋楼共使用了4种类别的1800多个减震装置,包括对大小地震都有很好减震效果的油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墙,大地震时能有效吸收地震能量的屈曲约束支撑,以及能同时应对大风和地震产生的摇晃的主动质量阻尼器。
另一个重要的抗震对策是独立的电力供应。负责“麻布台之丘”能源事务的近内义弘说,“森JP塔”地下5层配备了包括两台5200千瓦天然气发电机的热电联产系统,各区域还设置有燃油的应急发电机。地震如果导致大规模停电,只要燃料供应不停,依靠热电联产系统和应急发电机,可满足整个街区7天内所有的用电和用热需求。
另外,“麻布台之丘”共有4口防灾用水井,如地震引发断水,可依靠井水来满足热电联产系统的冷却用水和街区的生活用水。
森大厦公司的案例是东京都提高防灾韧性的一个缩影。藤崎哲郎说,当地人们一直在探讨东京都未来应有的样子,首先它应该是遇到灾害时能够最大限度保护居民生命,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能够很快恢复功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