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莫斯科/基辅5月21日电 题:哈尔科夫战事牵动俄乌冲突走向
新华社记者黄河 李东旭
俄罗斯军方连日来在乌克兰东北部哈尔科夫州发起攻势。俄国防部日前通报说,俄军已“解放”哈尔科夫州十多个居民点。乌军方日前表示,俄军不断尝试突破乌方防御,乌军正在集中力量阻止俄军向纵深推进。乌总统泽连斯基20日再次敦促西方国家加快交付军援以提升哈尔科夫地区的防御能力。
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俄方试图利用美西方更多军事援助抵达乌克兰前的“窗口期”在战场上有所突破,俄乌冲突接下来或更为激烈胶着。冲突延宕已超过两年,各方应寻求展开外交对话,为危机解决创造机会、建立途径。
2023年11月25日,在乌克兰基辅市,执法人员封锁空袭现场。新华社发(罗曼·佩图什科夫摄)
哈尔科夫州战事起变
哈尔科夫州与俄罗斯接壤,该州首府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
哈尔科夫方向的战局此前曾多次发生变化。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俄军对乌首都基辅和哈尔科夫等大城市展开全面进攻。同年9月初起,乌军在美西方支持下发动反攻,重新控制哈尔科夫州。此后,俄军开始转入对乌东部地区的重点进攻。
最近十天以来,俄军在哈尔科夫州发起攻势。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近日表示,俄军在该地区不断尝试突破防御,乌军正在集中力量阻止俄军向乌纵深推进。据俄国防部19日通报,俄军在哈尔科夫州沃尔昌斯克、利普齐等居民点击退了乌军的五次反击,并在多条战线占据有利阵地。
乌方任命的哈尔科夫州军事行政长官西涅古博夫19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已有超过1万名居民从该州多个地区撤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此前报道称,俄军正在哈尔科夫方向推进,占领居民点的速度“可能是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最迅速的”。英国《卫报》分析说,哈尔科夫州此前被认为是乌军战局稳定的地区,俄军目前在此实现了逆转,这是“乌克兰在2024年遭遇的最新挫折”。
乌总统泽连斯基20日再次敦促西方国家加快交付援乌的防空系统,称“这将为多次遭受空中袭击的哈尔科夫提供更好保护”。据乌克兰媒体21日报道,俄方当天凌晨再次对哈尔科夫市实施无人机袭击。
冲突或更为激烈胶着
俄总统普京此前表示,俄军当前在哈尔科夫方向的行动是对乌方向俄边境地区实施炮击的回应,“如果(炮击)情况持续,我们将被迫建立一个安全缓冲区。我们正在这么做”。
泽连斯基17日对媒体表示,他预计俄方将加强在乌东北部的攻势,且俄方在哈尔科夫方向的进攻可能只是更大规模攻势的“第一波”,俄军可能会把目标对准哈尔科夫市。
目前,多方面迹象表明,战场形势或更为激烈胶着。双方在包括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等方向的争夺十分激烈。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瓦西里耶夫认为,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行动可能导致乌军兵力被迫分散,俄军将有机会在乌东部、南部方向取得突破。
有乌方分析人士认为,俄军在哈尔科夫州的沃尔昌斯克取得优势,若顺势南下,则可能与库皮扬斯克方向的俄军汇合。届时,库皮扬斯克方向将迎来更加激烈的争夺。
比利时《政治报·欧洲版》网站日前分析,外界预测俄军会在5月或6月发起攻势试图突破乌方防线。俄方希望利用美西方更多武器弹药运抵乌克兰前的“窗口期”在战场上有所突破,形成优势。美国海军陆战队前情报官员斯科特·里特认为,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推进态势可能迫使乌克兰在同俄罗斯进行谈判的问题上持更加现实的立场。
对话谈判是危机解决之道
据乌克兰媒体此前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5日在基辅举行的记者会上说,美国将向乌克兰追加20亿美元援助,用于向乌方提供武器装备和对乌国防工业进行投资,以增强乌国防装备制造能力。
俄联邦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伊戈尔·科斯秋科夫近日在俄国防部刊物《军事思想》上发表署名文章称,自2022年2月以来,美国及其盟友伙伴已向乌克兰提供约800辆坦克、270套多管火箭系统、3500多辆装甲战车、约1500门火炮、130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以及超过3万架无人机等各式武器装备。
俄乌冲突已持续超过两年,由此引发的地缘危机、经贸冲击和人道灾难不断加剧。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持续“拱火浇油”无助于局势缓和。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扬·奥贝里说,西方国家迄今所做的一切都无益于结束冲突,并且没有从乌克兰危机中吸取任何教训。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冲突最终只能通过谈判解决。分析人士认为,冲突各方应寻求展开外交对话,为解决乌克兰危机创造机会、建立途径。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欧亚项目研究员马克·埃皮斯科波斯表示,西方国家目前普遍存在所谓“俄乌冲突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观点,这一观点与事实不符,并成为“自我施加的限制”,这导致西方国家“在难以持续且适得其反的战争目标上加倍下注”。
美国《外交事务》网站此前刊文说,即便俄乌双方近期无法就冲突解决达成一致,各方也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将来的谈判创造可能性。文章写道,冲突双方往往很难辨别对方的战略意图和目标,尤其是在没有建立对话渠道的情况下。因此,现在有必要建立对话沟通渠道,以便抓住未来可能出现的和平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