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地手记丨大马士革玫瑰何时再盛放-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8 16:40:31
来源:新华网

中东战地手记丨大马士革玫瑰何时再盛放

字体:

  新华社大马士革6月18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大马士革玫瑰何时再盛放

  新华社记者冀泽

  5月28日,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农村省马拉哈镇,穆罕默德·阿巴斯采摘大马士革玫瑰。新华社发(蒙塞夫·梅马里摄)

  “我来到你身边,讲述大马士革玫瑰的故事,它蕴藏了所有芳馥的过往。”

  叙利亚近代诗人尼扎尔·卡巴尼曾用深情的笔触如此表达对大马士革玫瑰的钟情。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也秉着对大马士革玫瑰的喜爱将其写入剧作《第十二夜》中。

  “在我眼中,大马士革玫瑰象征叙利亚民族与文化的传承,即便饱经风霜与战火。”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农村省马拉哈镇种植玫瑰的穆罕默德·阿巴斯告诉记者。

  5月28日,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农村省马拉哈镇,一名儿童采摘大马士革玫瑰。新华社发(蒙塞夫·梅马里摄)

  大马士革玫瑰在阿语中名为“沙姆玫瑰”,是世界上最古老和珍贵的玫瑰品种之一,由其提取的精油堪称“液态黄金”。

  马拉哈镇是大马士革玫瑰的故乡,这里的农户世世代代照料着这片孕育芳香的土壤。2019年,当地的大马士革玫瑰相关习俗和手工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也是在这个年纪开始到田里帮家人干活。”62岁的阿巴斯指着身旁几名嬉笑着采摘玫瑰花的儿童说。

  5月28日,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农村省马拉哈镇,儿童们采摘大马士革玫瑰。新华社发(蒙塞夫·梅马里摄)

  当下正值马拉哈镇玫瑰采摘季。随风摇曳的玫红色花朵连片装点着花田,在苍黄的沙土上绽放出靓丽生机。置身花田中,香气盈鼻,馥郁围绕间又闻蜂鸣阵阵。

  “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阿巴斯说。他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着自己的花田,但战乱差点将他的心血葬送。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马拉哈镇被武装组织控制长达两年,阿巴斯的玫瑰花田损毁严重,几近荒废。虽然家园收复后,阿巴斯倾注了全部心血抢救他的花田,但现在他的玫瑰花田面积仍不到战乱前的一半。

  更让阿巴斯难过的是,在美国长期严酷制裁下,不仅化肥难以获得足够供应,甚至浇灌用水都是在一个慈善组织帮助下打出一口水井后才勉强维持供应。

  这是5月28日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农村省马拉哈镇拍摄的大马士革玫瑰。新华社发(蒙塞夫·梅马里摄)

  叙内战爆发后,美国很快与巴沙尔政府断绝关系。2019年,美国又推出所谓“凯撒法案”,加强对叙经济封锁。如今,叙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在战火和制裁中均遭受重创,大马士革玫瑰产业同样如此。

  阿巴斯回忆道,叙利亚内战前很多外国客商向他订购大马士革玫瑰制品,甚至进口玫瑰种子,但在美国制裁之下,目前已没有外商问津。现在他生产的玫瑰制品主要面向本地市场,包括玫瑰纯露、果酱、糖浆和面霜等产品。

  “照料大马士革玫瑰很不易。这种玫瑰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且每年只开花一次,采收窗口非常短,而生产消耗的原料量又很大。一般提炼1升玫瑰纯露需消耗1公斤的玫瑰花瓣和2升的水,经蒸馏和冷凝而成。但现在本地市场需求小,产品也卖不到好价格。”阿巴斯说。

  这是5月28日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农村省马拉哈镇拍摄的大马士革玫瑰制品。新华社发(蒙塞夫·梅马里摄)

  另外一家生产玫瑰制品的叙利亚公司负责人鲁拉·阿迪卜告诉记者,内战前,叙每年平均接待约1100万外国游客,她公司的产品在主要旅游景点售卖,也在当地药房作为芳香疗法药物出售,甚至还打入欧洲市场,“当时只担心产量不够”。但她的生意在战乱中受到重创,来自海外的订单和外国游客都随之消失,生产活动一度被迫中断,如今仍在艰难恢复中。

  一睹久负盛名的大马士革玫瑰是记者到叙工作后的期待之一,但直到今年五六月采摘季,都没有在首都大马士革寻到它的“芳容”,也鲜见经营相关玫瑰制品的店铺。冠以城之名的花,却在战火与制裁的打击下蜷缩在边缘开放,令人深感痛惜。

  不过,阿巴斯相信,千百年来大马士革玫瑰无惧风雨,一直生长于斯,当前的苦难总有终时,大马士革玫瑰一定会“再度盛放”。

【纠错】 【责任编辑: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