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五次参选终登顶 石破茂面临多重挑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27 22:45:18
来源:新华网

国际观察|五次参选终登顶 石破茂面临多重挑战

字体:

  新华社东京9月27日电 题:五次参选终登顶 石破茂面临多重挑战 

  新华社记者冯翀

  日本执政党自民党27日举行总裁选举。经过两轮投票,第五次参选的前干事长石破茂当选。他将在10月1日举行的临时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为新一任日本首相。

  分析人士指出,石破上台后将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缓解民众因“黑金”丑闻对自民党产生的不满,带领自民党赢得即将到来的国会众议院选举,以及促进经济、改善民生等。在外交安保方面,石破既提出很多保守主张,也有谨慎务实的一面,其上台后的政策尚待观察。

  “三强”角力

  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共有9名候选人参选,是该党1972年引入联名推荐制度以来参选人数最多的一次。根据日本媒体选前的民调和分析,石破茂与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前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较其他候选人优势明显,形成“三强”领跑局面。

  9月27日,石破茂(前)在日本东京自民党总部进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投票。新华社发(Pool图片,小前博行摄)

  根据选举规则,当天到场的367名自民党籍国会议员每人1票,各地党员、党友投票折成368票,得票过半者当选总裁。如无人得票过半,则票数前两位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中,367名国会议员每人1票,47个都道府县的自民党地方组织各1票,合计414票,得票多者当选。

  首轮投票后,高市、石破分获181和154票,位居前两名。由于无人得票过半,选举进入第二轮投票。在第二轮投票中,高市、石破分获194和215票,石破逆转胜出。

三大优势

  分析人士认为,石破之所以能当选,主要是因为他有三项优势。

  首先,石破一直重视地方,在基层和地方人气较高。这次选举的参选人数众多,而每名候选人有20名国会议员作为推荐人,因此国会议员票较为分散,党员和地方票在选举中重要性上升。石破在首轮投票中所获党员票排第二位,仅比高市少1票,而在第二轮投票中地方票比高市多5票,显示出他在基层和地方的人气。

 9月26日,石破茂在日本东京上野车站前演讲。新华社记者 张笑宇 摄

  其次,石破没有丑闻包袱。由于以原安倍派为首的自民党多个派阀深陷“黑金”丑闻,自民党亟需一名远离丑闻的领导人挽回民意。石破在前首相安倍晋三和菅义伟执政时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与党内大佬麻生太郎更是“政治死敌”,一直被视为“党内在野党”。他曾多次严厉批评“黑金”丑闻,自民党选他当新总裁可向民众展示“改头换面”的态度。与此相比,高市在党内的最大支持基础正是原安倍派,其推荐人中也有多人牵涉“黑金”丑闻。

  第三,石破政治经验丰富。他拥有38年从政经验,曾担任自民党干事长和日本防卫大臣等要职,对政策十分熟悉。由于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23日刚刚选举经验丰富且能言善辩的前首相野田佳彦为新党首,自民党更加需要一名成熟稳健的领导人与之抗衡。与石破相比,高市过于保守强硬,小泉则资历和经验都不足。

  此外,石破此前多次挑战自民党总裁之位均告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党内受到大派阀排挤。而此次选举前,党内主要派阀多数已因“黑金”丑闻而解散,派阀政治对选举的影响大为减弱,对石破形成利好。

面临挑战

  日本定于10月1日召集临时国会举行首相指名选举。由于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均占据多数席位,因此石破届时将当选日本新首相。

  石破上台后将面临多重挑战,其首要任务便是挽回自民党因“黑金”丑闻而失去的民众信任,带领自民党赢得即将到来的国会众议院大选。本届众议院任期将于明年10月届满,石破需要决定在此之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的时机。新首相往往会趁刚上台支持率较高之时解散众议院,但石破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不应为本党利益作出武断决定。为消除“黑金”丑闻的影响,石破主张收集政治资金要适度,称要以“无限透明”的方式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

  8月5日,行人走过位于日本东京的显示实时股价的电子屏幕。新华社记者 岳晨星 摄

  日本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乏力,劳动者工资增长缓慢,而近两年来的日元大幅贬值、物价快速上涨导致民生更为艰难。石破表示要继承且更加切实地执行现任首相岸田文雄的经济路线,但岸田的经济政策到目前为止效果有限,石破如何破局值得关注。

  在外交安保方面,日本近年来不断推进军事松绑,追随美国在亚太地区搞阵营对抗,导致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石破提出与此类似的不少保守主张,包括建立“亚洲版北约”、删除和平宪法第九条、改自卫队为“国防军”等。不过,他拒绝透露自己成为首相后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此外,石破提出应修改日美地位协定,在美国建立自卫队训练基地,争取更加对等的同盟关系。明确提出这一主张在保守的自民党内并不多见。鉴于此,石破上台后日本的外交安保政策将如何变化有待观察。

【纠错】 【责任编辑:徐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