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面对严峻的汛情,中国水利报社超前部署谋划,完善应急机制,及时参加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每一次防汛会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深入防汛抗洪第一线采访,现场新闻与深度报道结合,专业解读与通俗表达结合,事实报道与舆论引导结合,行业媒体报道与向社会媒体推送素材结合,形成了有水利行业特色的新闻传播形式,为水利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出了贡献。
据统计,入汛以来至7月22日,中国水利报社各媒体共发布消息、评论、通讯、特写、访谈、摄影等原创稿件2000余条,其中报纸发稿469篇40余万字,刊发图片89张。
超前部署 打好防汛抗洪报道主动仗
3月21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就宣布进入汛期,比入汛时间最早的去年又提前了11天。中国水利报社根据气象预测,早在3月中旬就成立了由37名记者组成的防汛抗洪应急报道小组,参加国家防总召开的每一次防汛会商,明确了节假日的应急值守责任人,形成了无缝衔接的应急采访机制。
在主汛期来临之前,中国水利报社组织策划了“‘汛来问江河’记者行”活动,实地采访报道七大流域和16条重点河流防汛备汛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总结防汛抗洪防台风等内在规律,陆续刊发太湖、长江、淮河等系列综述稿件21篇。同时,陆续开设《汛来备战忙》《防汛责任人谈防汛》《图片报道·重点工程防汛备汛》等栏目,全面报道了大汛之年各地、各流域的防汛备汛情况。
紧盯会商 百名记者挺进一线采访报道
防汛会商,是国家防总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制,是做好防台风防汛抗洪工作的部署,也是水利新闻的最权威、最重要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社抓住这个新闻源,每场会商都有记者采访,获取信息全社共享。
进入主汛期后,中国水利报社号召记者到现场去,把第一时间到现场做好防汛报道作为开展“深入基层报道年活动”的再一次深化。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们完整地采访、及时报道了我国28轮强降雨过程,见证了多年来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见证了广大抗洪干群和武警官兵众志成城、合力抗洪的精神。截至7月25日,中国水利报社共派出近200人次前往防汛抗洪一线采访。
7月2日湖北险情突发,中国水利报社记者林若箐接受任务前往一线采访。为最快报道一线消息,林若箐通宵写稿,又在雨中采访全身湿透。她说:“在一线采访,几乎处于24小时战斗的状态。每天一早出发到现场采访,晚上回到驻地往往都11点了,用温水洗洗衣服晾上,整理整理思路开始熬夜写稿子,一写就写到天亮。”时间紧任务急,但要求不能有丝毫降低。为讲好在防汛前线的“故事”,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需特别注意细节。在报道龙感湖抢险时,林若箐利用龙感湖“雷池”的典故,写出了《湖北龙感湖:叫洪水不越“雷池”一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记者林若箐(左二)在红安县华家河镇山洪险情现场采访受灾群众卢祖明
老记者缪宜江在太湖排洪通道望虞河闸下水文站涉水拍摄
多媒体联动 防汛抗洪报道取得实效
中国水利报推出《本报记者防汛抗洪一线直击》《记者手记》《防汛抗旱系列述评》《成功防御南方22轮强降雨深度系列报道》等栏目,发表了系列特稿《雨骤洪急 何以安澜──水利工程体系在防汛抗洪中发挥巨大作用》《从“心腹大患”到“中流砥柱”──除险加固水库显著发挥防汛减灾效益》等重头稿件。进入主汛期,中国水利报和中国水利网推出“抗洪先锋”和“抗洪中的鲜红党旗”栏目,集中报道抗洪中广大水利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体现了“突出水利行业、突出防汛专业、突出水利人”的“三突出”目标,鼓舞了行业士气,传递了防汛抗洪的正能量,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此外,中国水利报社还发挥行业主流媒体权威性优势,撰写社论、系列评论,开设《江河评点》等栏目,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及时发声,发表《给防汛新官们提个醒》《防大汛抗大洪的弦要紧绷不懈》等多篇评论,引导舆论,回应关切。
中国水利杂志开设防汛动态和《防汛与抗旱》栏目,重要事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专题;中国水利网站推出《2016全力以赴防汛抗洪》《迎战强降雨》等专题,密集报道一线记者见闻;中国水利手机报推出防汛抗洪专报,播报国家防总、水利部重要部署和各地防汛抗洪关键进展。
中国水利报社运用中国水利网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水利杂志微信公众号,加强策划,精心制作,对深入一线记者采访回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及时推送了《逼近历史最高洪水位,太湖何以波澜不惊?》《水利人明白的这些词,你也能懂》等一批传递信息、普及水利知识、通俗解读水利专业的文章,最高转载量达30多次,最高阅读量达7000余次。(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