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走转改”,2018年以来,绍兴日报社建立采编人员基层联系点制度,在二版开设新闻专栏“与你同行——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每周刊发若干篇报道,推动采编人员深入基层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以联系点制度作支撑提升专栏持续性
为引导记者深入基层“捉活鱼”,确保新闻专栏“有稿可采”“持续供稿”,绍兴日报社明确要求“越深入越具体越好”,重点联系村落、企业、医院、社区等。2018年,有46名采编人员建立了基层联系点。报社还专门出台建立联系点制度的《实施方案》,制定“与你同行”专栏《采编手册》,明确记者发稿数量、稿件要求等。要求每个联系点每年至少报道1次,采编部门每季度组织1次座谈会,每半年度举行1次研讨会,定期对稿件采编、栏目建设等提出要求。
在联系点制度的推动下,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成为常态,截至今年4月15日,已刊发“与你同行”专栏稿件99篇。记者周梦琪的联系点是诸暨市应店街镇灵山坞村,在基层联系点制度实施1年多的时间里,她采写了《产业振兴 灵山坞显活力》《灵山坞银杏果“急寻”婆家》《灵山坞迎来游客高峰》等多篇稿件,持续关注灵山坞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让读者看到了该村发展休闲旅游业、创造精品村的历程。
以“沾泥带土”的现场新闻增强内容丰富性
“与你同行”专栏稿件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以亲历者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记录和反映各地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故事,以及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创新做法和新人新事新风尚等,内容十分丰富。
2018年3月,杭绍台铁路新昌段东茗隧道建设项目开工,铁路建成后,新昌县将告别无铁路的历史,这对新昌县接轨沪杭大都市、融入长三角、发展全域旅游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记者潘晓林将该建设项目作为基层联系点,在酷暑7月,深入建设工地采访,写下《东茗隧道:科学施工战高温》一稿,记录重点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让人们切实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8年10月中旬,绍兴日报社联合团市委推出“新青年在乡村”报道策划,在“与你同行”栏目中刊发10位青年的创业故事。展现年轻人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实践与创新作为,为各地助推乡村创业服务提供了样本。
“与你同行”专栏还与庆祝记者节、“新春走基层”等活动相结合。今年春节期间,按照以美景、美德、美事为主题的“三美”专题报道策划方案,编辑记者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四力”,用笔端、镜头、话筒,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生动记录绍兴新年新气象。《乡村“店小二”以诚动人——春节访乡贤“访”来千万元项目》《离别48年后——他带着三代人回家过年》《书圣故里景区——老桥老街喜成网红》……这些报道有现场、有细节、有故事,记录美好生活,弘扬家国情怀,受到广泛好评。
以栏目建设为抓手提升队伍素质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与你同行”专栏开设1年多来,不仅有力促进了记者的作风转变、文风改进,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全媒体技能和综合素质,成为记者增强“四力”的重要平台。
记者“走”得勤快了,下基层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记者周能兵的基层联系点是上虞市长塘镇桃园村,一年多来,他每月至少去一次桃园村。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情感,入村采访不但是制度要求,也是自我要求。”记者建立基层联系点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在确定2019年度联系点时,联系点数量已由2018年的46个增加至75个。
基层从来不缺新闻,缺的是发现新闻的眼睛。记者华雨佳在绍兴市行政服务中心采访时偶然发现:每个服务窗口前摆放纸巾、老花镜、印泥和水笔等用品供办事群众免费取用。她敏感地意识到这是绍兴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注重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体现,立即完成《一张小纸巾,提升获得感》一稿。
为了适应融合传播需要,绍兴日报社要求记者除了写现场新闻、通讯外,还要拍摄图片和短视频,编辑将文稿、图片、短视频制成二维码附在文后。“掌上绍兴”客户端也同步推送“与你同行”专栏的新闻作品,同时还开设“与你同行”新闻专题,按绍兴6个区、县(市)将稿件分类集纳,既方便受众了解专栏报道整体面貌,又便于即时分享,进一步扩大了栏目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目前,该专题总访问点击量已达171.9万人次。(潘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