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增强“四力”出佳作 好文章是共同方向
2019年06月06日 11:16:15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部分期刊封面。资料图片

  当下,各种各样的资讯铺天盖地,花样翻新的内容层出不穷,面对一篇又一篇“10万+”文章,无论是读者还是业界人士,都不免追问:点击量高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吗?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称得上好文章?近日,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编辑学会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三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入选文章揭晓,为人们展示了一批值得参考借鉴的好文章。

  这些入选文章,有的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的准确解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宣传党和国家重大工作,有的中肯反映基层问题,有的生动反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的积极运用党史国史激发爱国情怀。虽然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无不是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佳作,反映了期刊人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的努力与收获。

  好文章既要有理论价值,又要有现实意义

  很多媒体人有这样的判断:虽然现在传播手段多种多样,但好文章是稀缺的。

  好文章从哪里来?在《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看来,主题宣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富矿、思想富矿。

  “只有做好主题宣传,才是合格的主流媒体,才能称得上是主流媒体,也才能成为主流媒体。”贾立政说,要提高主题宣传的大众性、针对性、有效性,就不能不深化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和把握人们深度阅读的根本需求,捕捉那些中央关心、公众关注的选题,系统阐释、深入回答那些难点重点、焦点热点问题——好文章既要有理论价值,又要有现实意义。

  2018年年初,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甫一公布,《中国发展观察》杂志就约请来自相关部委、智库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对这个文件进行全景式、立体化解读,及时刊发《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文章。

  2018年5月,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南风窗》推出《马克思的初心》组文,在注重国际视野、理论深度的同时,无论是记者采写的稿件,还是专家撰写的文章,都很接地气——“马克思其实很可爱”“马克思可不是天生‘大胡子老头’,和所有人一样,他也年轻过”,这些活泼的文字,让马克思变得更亲切、更真实,与当代中国读者的距离更近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论坛》推出了《改革开放的政治逻辑》《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改革开放的文化逻辑》等系列专题策划,通过深入的互动调查,形成智库报告,把严肃重大的理论问题与读者关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使理论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同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系列文章,《中学生天地》杂志刊发的《青春史——四十年来那些年轻人的爱与梦》,约请作家麦家、漫画家慕容引刀、导演陈硕等出生于不同年代、来自不同领域的名家回望他们的青春岁月,让中学生读者通过具体的、有感染力的、有力量的青春故事,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改变。

  …………

  仔细翻看这些“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入选文章,无不印证了《党的文献》杂志主编李琦的感受:“主题宣传既要在选题上开拓创新,又要在实际操作上稳妥周全。唯有如此,才能踏石留印,行稳致远。”

  坚持把问题当选题,把选题当课题

  丈夫身着海军军装,妻子一袭洁白的婚纱,两人依偎在一起,眺望远方,他们的身后,大海澎湃依旧……2018年8月,海口舰一名普通士兵的婚纱照登上了《军嫂》杂志的封面。此期杂志刊发的《时代楷模海口舰》专题报道,入选第三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文章,讲述的正是基层官兵的感人故事。

  “海口舰是2018年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相关媒体开展了连续大规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军嫂》刚满10年,没有老牌媒体的深厚积累,我们又是月刊,没有时效性的优势,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在选题策划之初,《军嫂》杂志社总编辑(时任执行总编)彭清雯就认准了一个目标:围绕杂志自身的特色、定位和风格,策划、组稿、采写、编辑都要做得扎扎实实。

  2018年7月,彭清雯带领一名记者奔赴海口舰驻地采访,眼前的一幕幕,让她们久久难忘:懂事了的男孩,兴奋地缠着“罕见”的父亲;仍需抱在怀里的小姑娘,被陌生的爸爸吓得不停抽泣;结婚不久的小情侣,一直悄悄地牵着手,舍不得松开;聚少离多的老夫老妻,仍像在热恋,你给我夹菜、我给你打伞……

  “我们主张带着真情讲故事,用真实的细节说话,让更多平凡却不平淡的军人、军人家庭走到读者面前——避免‘高大全’,摒弃‘通体闪光’,力求真实可信、有血有肉。”彭清雯说,在采访的过程中,专题报道的组稿构架渐渐成型——有综述、有特写、有军嫂的讲述,也有各界人士的点评、分析,最终,《军嫂》通过共24篇文章及封面、封底、《卷首语》栏目等相互配合,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把真实感人的海口舰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有着30多年办刊历史的党史杂志《党的文献》来说,也曾经面临“突出重围”的挑战。

  “《党的文献》杂志在刚创刊后的一段时期,我们的品牌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挖掘、整理、公布党史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历史文献,并配发文献解读、考证文章。但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党史部门出版了众多大部头的文献集、传记、年谱等,挖掘和公布的重头历史文献,可以说已经太多太多了,留给我们一个小小期刊的首发文献的空间,确实是非常非常小了。”李琦打了一个比方,就像资源型城市可以靠金光灿灿的优质资源吃饭,但资源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党史类期刊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后,也终于遇到单靠历史资源吃老本难以为继的难题。

  从注重新史料的挖掘到注重已公布文献史料的考订、研究、阐释,从注重历史文献到兼顾历史文献、现实文献,甚至更关注现实文献,《党的文献》经历了一段艰难的转型之路。党的十八大后,跟上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脚步,做好党的重要现实文献的解读阐释宣传,更是越来越成为这家杂志明确的办刊宗旨和使命。入选第三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文章的《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组文),可以说就是这个宗旨的一个鲜明体现。

  “近年来,《中国发展观察》特别重视做好调研性报道,从选题策划、队伍建设、业绩考核等各个方面向调研性报道倾斜。”对于杂志的变化,《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副总编辑车海刚这样总结。

  “《人民论坛》坚持打造研究型采编团队,坚持把问题当选题、把选题当课题,努力使重大选题有核心思想、有基本观点,真正具有穿透性、说服力,从而使融合发展有了更清晰高远的目标方向。”这是贾立政的经验。

  “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写作者,我们用文字守护良知、理性、责任。我们相信内容的价值,相信原创优质内容能够创造好的市场回报。”在一次校园招聘中,《南风窗》杂志社总编辑李桂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体环境,期刊人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好文章,是他们的共同方向。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206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