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新闻出版融合发展之道
2019年06月10日 10:25:1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近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州出版集团等承办,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新闻出版大数据高峰论坛在贵阳举办。论坛上举行的“新闻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对话”环节,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副总编辑王连弟、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朱庆,中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吴湘华、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传媒技术中心总经理何朝辉、中金易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朱济顺,以及来自出版行业的政、产、学、研、用等各领域专家学者代表,围绕“智能时代的数字化转型——新闻出版媒体融合发展之道”主题发表演讲和互动对话。刊发部分嘉宾的讲话和发言,以飨读者。

新闻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对话环节现场 。 王炳炎/摄

    作为新闻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对话环节的嘉宾,王连弟在现场与大家互动,他提出疑问:“在场有谁获取信息依然主要靠报纸?请举手(无人举手),主要用手机获取信息的请举手(几乎全部举手)。可见,舆论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8亿多,信息获得主要来自移动互联网,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几乎都是通过手机看新闻,因此,舆论场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为什么要搞媒体融合,他认为,是要让主流媒体的声音占领主战场,在这方面主流媒体亟需加强。除了央媒层次、省媒层次的媒体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也要大力加强。

    习总书记去年8月和11月曾两次谈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要深化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为此,中宣部去年曾在浙江长兴传媒集团召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提出2018年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20年底全国基本覆盖的工作安排。

    在媒体融合的推进发展过程中,丰富的内容资源、强大的技术力量和足够的资金支持缺一不可。今年初,受中宣部委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编制并审查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中宣部和广电总局联合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系统地建设提出了总体架构、功能要求、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关键技术指标及验收要求等。这是国家层面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首次提出规范化的技术要求,也从省级技术平台层面出发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了制度化的行业技术标准,由此可见国家对此足够重视。

    有文章说,目前我国媒体融合已经到了下半场。王连弟表示,不清楚这种说法依据何在。他认为媒体融合才刚刚起步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两张皮”问题。在传统媒体单位,传统业务部门和新媒体部门融合度不高,传统业务部门有一套班子,新媒体部门有一套班子,有的单位成立一个融媒体中心,帮助传统媒体那些不会用APP软件的老同志操作,这种状态能够叫“融合”吗?什么叫“融”?“融”就是一体——人的观念、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业务技能等都要“一体”,这才叫 融合。当然,这是一个必须要有的过程,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家层面直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非常好。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确实有做得相当好的融合平台,比如《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转型融合和发展要分阶段,要有一个过程。他认为再过两三年,5G时代下的主流媒体在网上的声音会越来越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会越来越强。

    至于说到传统出版社,王连弟认为大部分单位仍处于“数字化”阶段,先把“物字”(纸质的文字)变成“数字”,进行原有产品的数字化加工,离真正的融合还有较大的距离。

    张立对于新闻出版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见解,他最近看到一份内部资料,里面提到传统图书、专业图书在论文写作中的被引频次逐年下降,这个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以前出版图书是为了传播观点,现在基本只有收藏价值,传播价值不大,跟新媒体无法相比。 他建议,转型成功与否应有标准,可以取决于传播力是否提升、新业态下是否留得住作者、体制机制是否适合当下的市场竞争 、以及技术有没有得到准确的应用。只有建立起适应融合发展时代的商业模式,才可能有后续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央提出融合发展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当今这个融合发展的时代,对传统出版人来讲,机会大于挑战,就看大家能否准确判断机会点,准确把握时机,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媒体融合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黄楚新认为,中国有着强烈的对于媒体融合的紧迫感,他和团队在国内外很多地方做过调研,将中国大陆新媒体发展如此之快、影响如此之深的原因概括为三个方面的红利:一、人口的红利,中国大陆去年年底已经有8.29亿网民,其中98.6%是移动互联网的网民;二、政策的红利,国家大力支持新媒体的发展,能够看到网络直播、抖音等新的媒介形态不断出现;三,技术的红利,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人员辛苦的工作。

    他谈到,2014年8月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我国媒体融合的力度非常大,尤其是新闻传播领域,2018年8月底之前,北京16个区都已经完成了媒体融合,区一级媒体融合建设,正在整体推进。 他认为媒体融合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或者说永远在路上,媒介从诞生第一天开始就处在不断的融合和转型当中,媒体融合已经走在下半场是个伪命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媒介形态出现,媒体融合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形态的变化不断递进,不断衍生出新的媒介形态。

    出版人应该做到明德、固本、取势和优术

    针对数字化转型及融合发展,朱庆用出自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8个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出版人应该做到明德、固本、取势和优术。

    一、明德。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联组会时强调了明大德、立大德、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这在数字化转型及融合发展方面同样适用。用明德引领风尚,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怎么转型,这是做出版的必要条件。

    二、固本。本是根本,是基础,出版的本在于内容。对出版业来说,只有采集、整理、优化内容资源,才有机会和技术机构合作,做好份内的事,就是做好内容。

    三、取势。这是战略层面的能力,可以理解为趋势、大势,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的东西。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不能跟上发展趋势,还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下,可能就被历史抛弃了,因此要把握好新时代的大趋势。

    四、优术。这是技术层面的能力,集合知识、方法、策略和经验,将智慧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并不断提升。出版人应将接触到的、学到的、掌握的东西整合起来成为自己的内容,顺应时代趋势,提升融合发展的能力。

    最后他建议,要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更好的发挥出版内容资源优势,推出更多适合网络传播的原创数字出版内容;深入推进资源聚集整合,建设具有较强内容整合力、行业影响力的数字化出版服务平台和专业数据库;推进出版单位机构融合、业务融合、资源要素融合,探索建立数字化环境下内容生产传播一体化;加快构建出版融合发展技术标准体系,深入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的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提供学校优质学科专业垂直领域的知识服务

    吴湘华在发言中表示,中南大学出版社是一家有情怀的学术出版社,为捍卫湖南学术出版高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资源做期刊出版、学术图书出版和高校教材出版和供应。依托于中南大学这个优秀品牌,出版社经营了10个期刊,是湖南省内最强大的科技期刊群。在转型过程中,中南大学出版社作为学校科技成果发布和知识传播的“中央厨房”,建设了三大中心——建设学校出版服务中心,为学校出版物的政治安全、质量安全、经营安全提供专业服务;建设学校优质课程资源中心,利用增强出版技术为构建新时代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服务;建设知识服务中心,为政、产、学、研、商等提供学校优质学科专业垂直领域的的知识服务。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给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随着大数据的应用,通过评测使学生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并且可以通过优质的出版平台和知识资源的汇集,迅速做出相应的教材、相应的课件,甚至可以让最好老师的授课跨越时空让所有学生受益,有效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但老师更重要的是育人,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解决技术平台、内容资源之后,要解决如何人性化的呈现。

    目前出版社没有大数据,我们无法知道读者是谁。现在有些出版社做的很好,通过书本导流之后,获得读者去向,提供进一步的服务。这方面中南大学社正在推进,比如学术期刊在对当年的高频词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今年最热的研究方向是哪些,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发现、选择、加工和传播数据资源。

    中国知网提供新闻出版在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

    何朝辉介绍,中国知网始建于1995年,致力于构建打通全世界公共知识生产、传播、扩散、利用与再创新全过程的全球化知识基础设施。将期刊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重要报纸、专利、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规范化、权威性的数据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世界知识大数据,并充分利用海量数据存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精准的科研成果获取服务和迅捷的学术成果发表服务,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普通大众提供场景化的权威知识服务。

    在出版媒体融合方面,知网在积极探索和实践。2017年申请了网络出版刊号《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简称CAJ-N,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学术文献的网络首发平台,为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果发表提供了平台。在通过期刊社的录用定稿后,可以直接在CNKI平台上进行发表,大大提高了学术论文的时效性、影响力和传播力。目前有1000家左右的杂志社加入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出版,从对比的结果来看,加入网络首发的论文,从下载量、浏览量、检索数、影响因子、H指数等各种指标上看都有一个很大幅的提升。除了首发出版,还实现了学术论文的增强出版,将学位论文的高清图片、实验过程数据、视频、音频都发表出来,此外还有数据出版、协创出版等。

    大数据助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朱济顺简要阐述了出版发行业信息化现状,强调了在智能时代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提出了数智化,即“数据智能+网络”的概念。他介绍了中金易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的首要任务是用大数据来解决行业问题,大数据技术助力出版发行业优化,例如根据语义分析加标签体系进行精准选题、渠道铺货等,阐述了在新闻出版媒体融合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他认为对于出版单位,应该更加专业化,并且重视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出版发行行业基本数据应包括库存数据、小票级销售数据、会员数据、网络书评等,出版单位应从整个供应链角度,通过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关注本单位在整体行业的优势、劣势。(王炳炎)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130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