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老矿区涅槃展新颜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重点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就业问题的逐步解决,回到家乡工作的矿区居民越来越多,推动老矿区焕发了新活力

聚焦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走进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卓越钢铁企业品牌,主要产品为高品质的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等,产品覆盖海洋工程、高端制造业等领域。

  • 安徽:多策联动拓宽高质量充分就业渠道

    培育新兴产业引领就业增长、支持传统产业升级释放新需求、多措并举加强就业服务……在安徽,当地多措并举,激发就业活力,充分挖掘就业新潜能。今年1至10月,安徽省新增就业72.8万人,同比增长7.99%,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创历史新高。

  • 安徽宿州:引企育才促就业

    多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助力企业建设宿州青网科技园,完善的园区设施和有力的服务保障吸引了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近百家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吸纳青年创业者、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提供超过1600个就业岗位,并通过开展人才培训帮助求职者顺利上岗。

  • 一片超薄柔性玻璃里的科技“硬”实力

    “这是目前全球能够工业化生产的最薄的柔性可折叠玻璃,研发人员通过化学减薄技术让其先变‘薄’再变‘卷’,使得它硬度高、耐刮擦、折痕轻。”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柔性显示材料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树立指着正在不断弯折的一片玻璃向记者介绍,这款玻璃在柔性和可折叠方面的性能领先同行业,可被广泛应用于折叠手机、卷轴电视机、柔性医疗检测装备等产品领域。

  • 安徽池州:多措并举引人才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记者近日在安徽池州走访看到,近年来,池州通过实施“万马奔池”等人才计划,不断优化人才 “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举措,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

  • 科大硅谷奏起科创“交响乐”

    初冬时节,合肥神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一派繁忙景象。在这里,记者看到有植物会发光,科幻电影《阿凡达》里的神奇场景成为现实。

  • 看“数字哨兵”如何守护“城市生命线”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就是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对城市的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综合管廊、桥梁等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对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合肥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及其孵化企业建设、运营。

  • 马钢:智慧炼钢,助力高铁勇攀新速度

    “既是钢铁世界,又像森林公园!”11月的安徽马鞍山,秋高气爽,记者来到了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印象中烟囱林立、满目灰尘的钢铁厂相去甚远,入目的森林景观让同行人发出了感叹。走进优质合金棒材生产线加工车间,两个橙色的万向轴率先映入眼帘,它们相对而转,为轧机提供动力。1100多度的钢在炉中烧得“红红火火”,不同于室外的干燥凉爽,这里氤氲着水汽。整条生产线长达495米,却未见操作人员的身影。

  • “一键轧钢”!看钢铁产业硬核“智”造升级

    宝武马钢集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马鞍山铁厂。1964年,我国第一个辗钢整体车轮在这里诞生,结束了我国车轮轮箍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60年间,马钢不断实现技术创新,也成为中国钢铁产业技术变迁的生动见证。

  • 探访北京最大单体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

    首创和园繁星社区位于北京市东南五环外,是北京市最大的单体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项目首期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共计6572套(间)租赁住房,约3.2万平方米配套商业,配建幼儿园和小学,可解决2到3万人的住房需求。

  • 看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体育课堂

    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体育课堂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场景。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在课堂辅助教师,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姿态和数据,对学生的体能和锻炼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了解学生的强弱项,然后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现“因材施教”。

  • 北京:技术创新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一路向北行驶,车辆到达北京石油延庆庆园街加氢站。这座目前国内最大的氢能公交场站,每12小时可加氢1500公斤,每天可为150辆公交车加注能源。

  • 北京: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为城市运行插上“绿色翅膀”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取得新的技术和应用场景突破,各地氢能产业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 首都城市更新,“小街”重焕生机活力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南、北小街始建于元代,是一条700多年的老街。此前,伴随城市化进程,小街一度以“宽马路、多车道、大绿地”的形态出现,逐渐偏离市民需求,公共空间局促、车道被侵占、步道被阻隔、环境杂乱等问题凸显。优化道路布局、盘活停车资源、提升设施环境、营造“步道公园”……2023年底开始的一系列城市更新行动,不仅让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更激发了周边区域的活力与潜力,“小街”重焕生机活力。

  • 智慧医疗引领便民新风

    打造“一分钟步行圈”,候诊期间AI交互生成问诊记录,智能机器人辅助下2分钟内完成发药……记者14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以下简称通州院区)探访了解到,历时4年建设,该院正在有序筹备各项就诊环节,预计于10月下旬正式开诊。

  •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转型升级 助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

  •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急诊先就医后付费

    为节省急诊患者的抢救时间,即将开诊的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将施行急诊“先就医后付费”。

  • 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布局特色园区打造产业新生态

    整洁有序的自动化车间内,多名技术人员正聚精会神调试设备,生产形状如螺丝钉一般的无菌植入类牙种植体……作为首家入驻大兴综保区国际生物医药园的企业,北京卡尔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向着年产能100万套的目标迈进。

  • “潮”起亮马河 首都金名片

    时尚秀丽的水岸绿道串起了两岸的闲适与繁华。亮马河,这个地处北京朝阳区的“小透明”,因为2019年开始的改造工程而声名鹊起,逐渐成为京城居民休闲消费的网红打卡地。

  • 首都精细化治理 奏响文化与活力并存的古城乐章

    北京钟楼、鼓楼前后纵置、互相衬托,矗立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位于钟鼓楼东西两侧的钟楼湾胡同,先后经历了“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第五立面”整治……

  • 新能源车产量缘何增长逾1.5倍?重庆力促汽车产业向“新”向“智”观察

    重庆市经信委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8月,重庆汽车产量154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2.5万辆,同比增长151.4%,增速高于全国122.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100万辆。

  • 在火锅之都打卡重庆火锅博物馆

    火锅博物馆是以火锅为主题的公益性专业博物馆,全面溯源和传播中国火锅文化与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特色风貌。让我们跟随着记者的镜头去一探究竟。

  • 从“老破小”到“新家园”——重庆民主村映照民生新风貌

    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店铺林立、游人如织,年轻人在网红店前打卡拍照。在这里,社区与商业交融共生,市井与新潮融合碰撞。如今干净整洁、功能完备的社区面貌,让人很难想象,破旧、杂乱、拥挤等词汇曾是这里的标签。

  • 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的“焕新密码”

    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进入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它于2012年开始勘探开发。涪陵页岩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团队,近年来围绕开发设计、钻井技术等方面创新集成页岩气高效开发六大核心技术,同时攻坚页岩气开发关键装备,实现其全部国产化,而这些技术与装备中也藏着涪陵页岩气的“焕新密码”。

  • 震撼!在重庆永川科技片场感受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 

    为服务影视行业创业者,重庆市永川区建成了“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以此助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提升了永川科技片场对外影响力,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我们跟随着记者的镜头去一探究竟。

  • 重庆江津:社保卡“一卡通”刷新便民新体验

    今年,碑亭社区创建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全生态社区,聚焦社区老年群体行动不便、习惯使用实体卡等特点,打造了“一室一窗一食堂”全流程用卡环境,将社保卡的应用场景从就医、买药等基础功能,延伸至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 迈入开放前沿——记者探访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里的团结村中心站,只见龙门吊起落不停,集装箱码垛如林。在不远处的重庆铁路口岸,刚刚通过中欧班列运抵的进口汽车准备接受检测,一批国产赛力斯汽车也已“整装待发”,即将出海。热火朝天的景象彰显着园区的开放活力。

  • 民主村里的“高质量新生活”

    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是一个重度老龄化的老旧社区。作为一个旧城改造的小区,民主村从传统“老破小”蝶变为网红“打卡地”。让我们一起去民主村感受老旧小区的新生。

  • 探访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普通人能不能入局空气“赛道”

    为支撑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实体化运行和推动“双碳”产业发展,南平市率先在全国创新设立首家与碳计量有关的事业机构“福建省南平碳计量中心”。此前,为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成立了数字科技公司“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卫星遥感资源,结合物联网IT技术,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开展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工作.

  • 景迈山上,“人在草木间”

    一个“茶”字,拆开来看就是“人在草木间”。在云南普洱的景迈山上,这一意境已呈现千年。这座平均海拔1400米的古茶山里,森林、古茶林、村落交织共存,形成独特的空间组合。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23岁的岩温发来自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他带着记者来到景迈山的大平掌古茶林。在这里,有高耸的古木,也有新生的树苗,不同层次的绿色铺满整个山坡,时间的沉静和生命的活力交织在一起。

  • 山水相依 只“茈”青绿——洱海源头打造绿美河湖新样板

    茈碧湖地处洱海的源头,是洱海上游的重要湖泊。2023年,茈碧湖入选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自入选试点以来,当地已实施河道生态治理约6.7公里,清除河湖底淤泥约7万立方米,种植乔木2800多棵,种植草地约7万平方米。

  • 记者观察:文旅融合激发新动能——一座边地古镇的文化传承 

    位于云南省腾冲市的和顺古镇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商贸名镇和文化名镇。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和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古建筑星罗棋布。和顺古镇立足于独特的乡愁氛围和历史文脉,打造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 大田里的“科技范”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农业大省河南省多地的高标准农田里,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设备和手段已广泛应用于田间管理,科技助农愈加普及,种田也从“靠经验”变为“靠技术”“靠数据”。

  • 在西双版纳,种“草”何以生“金”?

    8月下旬,云南西双版纳时常有雨。一场雨后,记者来到勐腊县大卡村大卡老寨村民小组,走入一座小山没多久,一株株绿草挂着雨珠映入眼帘,散发的香气氤氲了整个山坡。

  • 云南洱源:保一方清水入洱海

    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湖面上,白鹭展翅起舞,野鸭游弋觅食……记者近日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弥茨河入湖口处看到,湿地公园内山清水秀、万物和谐,宛如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 记者观察:从湖上小花看云南洱源生态致富新路径

    海菜花是一种白花黄蕊的沉水植物,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被视为水质的“试金石”与“风向标”。近年来,位于洱海源头的洱源县将人工种植海菜花作为一大绿色生态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 云南大理:变废为宝,守护高原明珠

    曾几何时,高原明珠洱海流域的餐厨垃圾、畜禽粪便、枯死水草等有机废弃物处理是困扰当地的难题,有的废弃物流入洱海,污染了清澈湖水……如今,经过不断探索创新,云南省大理州已在洱海流域建立有机废弃物收集、清运、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不仅有效减少了入湖污染物,还让曾经的“废物”变成了“宝物”。

  • 记者观察:水清岸绿碧波荡——解码洱海生态治理实践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也是大理人的“母亲湖”。生于斯、长于斯,保护苍山洱海的生态理念,早已深深地刻在大理人的基因里。

  • 藏在城市里的“植物乐园”

    可以将酸味变甜的神秘果、汁液含剧毒的“见血封喉”、能吞噬老鼠的猪笼草……走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园——“扶荔宫”温室群,2500余种热带特色植物打造出奇趣满满的“植物乐园”。

  • 是“种子之家”也是“种子银行”——探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它既被誉为“种子之家”,又被称为“种子银行”,既保护了许多野生珍稀濒危植物、重要经济作物和新发现物种,又通过保存和研究发展壮大了野生生物种质资源。

  • 福建长汀:“火焰山”到“花果山”的蜕变之路

    湖泊星罗密布,黑天鹅在水面畅游;林间鸟语花香,果树繁茂……记者近日走进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看到这里漫山苍翠,郁郁葱葱。

  • 记者观察:这片生态茶园,蕴含武夷山的绿色发展之道

    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坐落在福建武夷山星村镇,属于武夷岩茶核心产区,占地1000亩,是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示范点。近年来,当地不断研发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拓展茶旅融合业态,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茶山变金山。

  • 福建厦门:能源自平衡零碳园区的“减碳经”

    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是国内首个零碳排放综保区。日前,记者走进这个园区,探寻其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的“秘诀”。

  • 厦门同安湾:滩涂地“变身”滨海旅游浪漫线

    阳光、海岸、沙滩,湿地、绿地、公园,冲浪、露营、嬉戏……行走在“高颜值”的厦门同安湾环东滨海旅游浪漫线,随处可见“亲海而游”的市民和游客。“这里被称为厦门市最美的海岸线。因为旅游业和新城产业发展,村集体收入也从十多年前的三四十万元,增加到现在的上千万元。”同安区潘涂社区党委副书记林育林说,这是他们以前不敢想的事。

  • 闽北炉下镇的“生态转型记”

    王崇年的果园位于福建“母亲河”闽江边。一汪碧绿的江水向东奔流而去,这里空气清新、鸟鸣啁啾,河畔坐落着古树人家,优美的山乡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和研学团队前来,村里的餐馆、民宿在周末经常被预订一空。

  • 福建长汀:治理水土流失 恢复秀美生态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该地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多年来,当地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恢复生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呈现出一幅美丽新画卷。

  • 记者观察:从两张“票”,读懂三明林改的智慧

    为突破林权难流转、森林资源难变现、集体林质量难提高等问题,三明市于2019年率先启动林票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将合作共有的林权份额化、价值化,制发成可流转、质押的收益凭证。

  • 福建龙岩:跨国矿企打造“绿色竞争力”

    在位于福建省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内的紫金山金铜矿区行进,犹如走进一座森林公园。数百米深的矿坑底部虽然仍在生产,而矿区一点儿见不到传统矿山环境“脏乱差”的痕迹,坑口附近的边坡已草丛葱郁。

  • 福州:科技助力“海洋牧场”提质增效

    “闽投1号”是福州向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从2018年开始,福州推动鲍鱼、大黄鱼等海水养殖业从内湾逐渐向深远海、智慧养殖转变。截至目前,福州全市已成功下水深远海养殖平台12台(套),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智慧“海洋牧场”之一。“闽投1号”等多个深远海养殖平台实现了“福州造”,海洋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 福州河道:告别污染 迎来“水上福道”

    乘坐“福舟”游船,划开碧绿的福州白马河水面,看着两岸高大的榕树伸出树冠,遮住午后的酷暑,品一杯茉莉花茶,让清香在唇齿间荡漾开来,满满的“松弛感”让人忘却了此时还置身闹市之中。

  • 福建泉州:城市田园山水“连绵” 

    泉州市在2017年提出生态连绵带概念,以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系统观,打造“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山水田园城市。作为生态连绵带建设先行示范的泉州海丝生态公园,被贯穿而过的百崎湖水系分为两个园区,打造形成山、水、林、田、塘、湿地为一体的生态景观综合体。

  • 巨型叶片随风转 绿色电能海上来——走进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

    位于福建福清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约1000亩。园区形成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完整的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实现风电装备批量化生产,产能、产量、技术水平等均位居全国之首乃至世界前列。

  • 福州:打造“水上福道” 让生态之美更显人文韵味

    “城绕青山市绕河”,这里是依山傍海、山水相依的福州。优美的风景、宜居的生态,造就了这方“江城福地”。100多条总长超过200公里的内河在这里交错成网。近几年,当地通过水系综合治理,让河道褪去污浊,唤醒满城碧波。

  • 金绿能:变废为宝 引领绿色建材新潮流

    日前,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江西景德镇,走进金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现固体废弃物经过精控发泡技术和高温焙烧,“摇身一变”成为具有轻质、隔音、防水、防火等性能的新型绿色建材。

  • 护鸟兴旅,端稳“生态碗”

    走进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蜿蜒的小河静静流淌,将两侧的石门自然村和一个形似月亮的小岛隔开来。一水之隔,隔不断两地“居民”的“交往”,石门村的村民与小岛上的蓝冠噪鹛相互滋养、彼此受益。“蓝冠噪鹛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雀形目鸟类之一,全球种群数量仅有250余只,被称作‘鸟中大熊猫’。”沿着河道,60多岁的石门村护鸟队队长俞旺金一边走着,一边极力压低自己的声音。

  • 江中药谷:智能制造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江西南昌华润江中湾里制造基地(江中药谷),了解其践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的故事。 从取材到预处理、提取、灌装、灭菌直至包装、成箱、入库,生产线整个操作流程均实现自动化无人操作。2023年华润江中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相对2020年分别下降31%和49%,清洁能源电量使用占比规模为7.9%,相对2020年提升108%。

  • “渣山”变“金山”?南昌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见闻

    远处青山苍翠、绿植茂盛,近端的草地上铺着光伏板,数只蜻蜓在空中轻盈飞舞……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像一片处在城郊的小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填埋了南昌市生活垃圾多达24年的“渣山”。

  • 记者观察:治水兴业开新篇

    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新华社记者深入陕西富平、延安、绥德等地深入采访,看到当地通过系统性治水工程和创新性治理手段,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 水润“新”生

    进入新时代,富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科学规划城乡供水,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批特色产业因水而兴。

  • 陕北淤地坝:黄土高原上的“聚宝盆”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在千沟万壑中筑起的淤地坝,是减少泥沙入黄河的拦沙“卫士”。淤地坝在拦截泥沙、保持水土的同时,淤地造田、增产粮食。

  • 陕西眉县:节水喷灌浇出致富“幸福果” 

    “徐香猕猴桃酸甜,翠香猕猴桃甘甜,海沃德猕猴桃产量大,金福猕猴桃耐储存,亚特猕猴桃有股淡淡的奶香……”在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58岁的果农李胜利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猕猴桃的品种与种植知识。有着数十年猕猴桃种植经验的他,早已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 这里的高山蔬菜“高”在哪?

    虽已是盛夏,宝鸡市太白县却依然凉爽宜人。太白县是陕西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境内海拔最高3767米,最低740米。太白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海拔1550米,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绝佳的生态优势让这里产出的高山蔬菜叶片厚、含水量大、口感脆美。

  • 陕北好“江南” 水润南泥湾

    夏日时节,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千亩稻田编织出无垠绿海,满目苍翠,生机勃勃。近年来,当地以改善区域水环境为切入点,建设河道疏浚、岸坡防护、水系连通、水土保持等系统工程,使当地流域生态环境发生质的飞跃。

  • 记者观察:探索新兴力量 见证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记者近日兵分多路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深入广东、上海等地采访,在一幕幕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场景中、一项项“深耕领域”持续突破的创新成果中,感受各地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

  • 新庄村的笑脸

    “村子的变化,几句话是说不完的。特别是这几年,村里整洁干净,路两边栽满了蔬菜瓜果,环境更好了,空气更好了。现在住在农村生活好着呢!”回忆着村里的变化,赵忠合如数家珍。每个季度,村里举行一次“怀德生日会”,请来剧团给老年人唱唱秦腔,让老人吃个蛋糕,赵忠合感到很温暖。

  • 陕西汉阴:在古梯田感受乡村振兴的律动

    盛夏时节,秦巴山区水汽氤氲,在山间形成浩瀚云海。漩涡镇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凤凰山与汉江之间,因汉江河道转向,水流形成巨大漩涡而得名。漩涡镇有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凤堰古梯田。

  • 绿了坡地 红了柿园——陕西富平治理水土流失见闻

    夏至已过,陕西关中平原骄阳似火。车辆驶过公路两侧高低错落的麦田与柿园,海拔不断爬升的同时,绿意也从眼前伸展到远方的山坡。

  • 以“水”为笔 绘出特色产业新画卷

    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过渡地带的陕西富平县庄里镇,片片柿园从公路旁伸展到远方的山坡,在黄土坡面上展现一派生机。得益于独特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柿子果大、味极甜,制作出来的柿饼口感软糯香甜,但因缺水少地、水土容易流失,柿子曾只在当地的房前屋后零散种植。

  • 吃一碗好面 喝一杯“村咖”——陕西西安乡村振兴采访见闻

    距蔡家坡村不远处的栗峪口村,一家乡村咖啡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店内,客人三三两两围坐桌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享受着秦岭山脚下的乡村自然风光。宽敞明亮的后厨里,村里的“嫂子”们正神情专注地为咖啡拉花。

  • 北京:一条热线助解百姓“急难愁盼”

    2019年起,北京市建立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及其网络平台为主渠道的为民服务机制,对市民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解决了大批“急难愁盼”问题。

  • 一个老油田的绿色转型

    推动稠油热采方式变革,成为辽河油田近年来的重点课题。“改变消耗天然气采油的方式,转而尝试通过‘以电代汽’来解决稠油注汽开发中的排放问题,这是辽河油田正在攻关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王希友说。

  • 记忆合金给您的手机装上“千里眼”

    一个小小的手机摄像头竟然可以实现100到150倍的变焦,它的秘密是什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近日走进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的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大家一探究竟。

  • 绿电助力 稠油不“愁”

    18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了解到目前该试验站已累计注汽18200吨,替代天然气120万方,碳减排2594余吨。

  •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探访地藏式工业母机制造工厂

    记者乘电梯下行至厂房内部,一排排机床整齐排列。就在这座“地藏式”工厂里,陈虎团队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研发的机床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

  • 从传统到智能:鞍钢的数字化革新之路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辽宁鞍山,了解到数字化转型赋能赋智新鞍钢高质量发展,打造数字生态,实现数字“蝶变”。

  • 数字化转型 百年老港建成“智慧型”码头

    位于辽东半岛中部的营口港,有百余年历史,是东北地区集装箱枢纽港。近年来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全力打造“智慧型”集装箱码头。

  • 竞速“氢”赛道 抢占新风口——大连氢能产业采访见闻

    氢燃料巴士、氢能重卡车、“醇氢号”公务船……走进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氢燃料电池动力的产品一字排开、引人注目。其中的氢燃料巴士作为即将召开的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服务用车,加氢10分钟就可实现500多千米的续航,是大连全力竞速“氢”赛道、布局新产业的一个缩影。

  • 沈鼓:战略领军型企业的创新与突破

    沈鼓集团通过积极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绿色低碳水平,加快向产业链高端迈进,通过技术创新始终引领着国家通用机械产业的发展,树立了行业标杆。

  • 探访选矿“黑灯工厂”

    烈日下,一辆辆矿用卡车在露天采场上穿梭。被运至粗破站井口后,矿石被皮带机送进圆筒仓,进入破碎生产环节。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宏大的工业生产场景,现场几乎见不到人。

  • 辽宁沈阳:工业自动化与医疗设备的创新突破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来到辽宁沈阳,走近新松210公斤重载机器人,了解东软医疗的国产光子计数CT,感受科技创新推动工业自动化和医疗设备的创新突破。

  • 向海而兴 向新而行——看营口港发展新气象

    今年以来,营口港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实现平稳增长。“前5个月完成吞吐量13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9%。”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集装箱码头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王飞介绍,集装箱码头目前拥有6个10万吨级泊位,岸边装卸桥20台。新投产的远程控制自动化堆场,实现了节省人力、降低能耗的目标,实际作业效率最高可达每小时30个标准箱。

  • 每年发出绿电37亿度!探秘小县城里的“零碳产业园”

    一座座白色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海边,叶片带着轻盈的节奏随风翩然旋转;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近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盐城市射阳低(零)碳产业园,在黄海之滨的江苏盐城市射阳县,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 中国“船”说:全球市场60%的份额,这家民企如何做到?

    一条船用的锚链,能有多少技术含量?又能做成多大的生意?在一家位于长江边的民营锚链工厂,记者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一条锚链也能做成单项冠军,拿下船用锚链和系泊链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年营收超过20亿元。

  • 做配件也能“站C位”——江苏泰州“专精特新”企业走访见闻

    泰州靖江拥有多家民营造船头部企业,相关配套企业200余家,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走进公司车间,成堆的船用锚链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有一根与众不同,它的外观酷似“捆绑式火箭”。董事长陶兴介绍,这是公司与英、法两国船级社共同研发的深海锚桩,目前已在一些海上漂浮式风电项目试用。

  • 挖好数字“新富矿”——资源型城市徐州推动绿色转型见闻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一排排单晶硅高效光伏组件映入眼帘,有单排支墩、双轴跟踪、斜单轴跟踪、平单轴跟踪光伏,还有浮筒式光伏、拉索式光伏,分布在地面、屋顶、水面……仿佛走进了一座“光伏博物馆”。

  • 江苏南京:科创引擎助力高质量发展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连续多年在全国的占有率高居行业前列,广泛应用于三峡输变电、“西电东送”等重点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何雪峰介绍,公司在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基础上,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 向深地进军 地下实验室孕育未来大产业

    如何更高效环保地利用地下资源?能否将超算中心部署在深地空间?在江苏徐州卧牛山下,有这样一座实验室,专注于深地科学与工程研究,不断拓展着我们对深地奥秘的认知。

  • “新动力”助推“运河之都”跨越赶超

    享有“运河之都”美誉的淮安,以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当地着力打造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服务环境优、办事效率高的营商环境,中天钢铁、捷泰科技等公司的百亿级项目纷至沓来,淮安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 江苏盐城:尽显绿色好“风光”

    驱车行驶在江苏省盐城市沿海公路,穿林越海而来的疾风,带动海边风力发电机叶片飞速转动;成排的光伏板在暖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将太阳能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一动一静间,无限“风光”资源释放出无尽能量,助力盐城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 “新动力”助推“运河之都”跨越赶超

    享有“运河之都”美誉的淮安,以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近年来,当地着力打造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服务环境优、办事效率高的营商环境,中天钢铁、捷泰科技等公司的百亿级项目纷至沓来,淮安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 拓展场景 布局项目 低空经济“飞”得更高

    长江巡检、江上物流、农林植保……在江苏南京,随着越来越多应用场景落地,低空经济形态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 1克棉如何纺出500米长的纱

    雪白的纱锭像琴键般一字排开,带动纱线快速转动,一团团棉条被逐渐纺成细纱……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特高支紧密纺智能制造车间,与传统纱厂不同的是,机器前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只有几辆无人驾驶的运输小车穿梭往来,偌大的车间显得有些“冷清”。

  • 换挡升级 在“超级工厂”感受澎湃动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锡柴惠山工厂看到,智能化生产车间正满负荷运转。近年来,该工厂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重型发动机智能制造基地”,将精益化和绿色化贯穿生产全过程,实现工厂运行管理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改造,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22.1%,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1.4%。

  • 田间地头听“科技新声”——江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观察

    蔬菜离土上墙“喝”营养液,墙壁上种出无土栽培有机蔬菜;南瓜根嫁接西瓜苗,种出抗病高产西瓜;智能管控系统代替人工“照顾”农作物,从没种过地的农业“小白”也能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实现“慧”种地……

  • 产业链赋能新能源项目“开枝散叶”

    江苏常州被称为“新能源之都”,全球每10辆新能源车中,就有一辆搭载着常州生产的电池。目前,全市新能源领域已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全链条产业闭环。完备的产业链为各类新能源企业不断赋能,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竞争中赢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 江苏常州:向“新”求“质”打造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常州与理想共谱的“伯乐与千里马”故事,被传为业内佳话。自2016年落户常州,理想汽车用8年成长为千亿级新势力车企。

  • 日均91个发明专利获授权背后——南京江宁科创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2023年有效发明专利量33235件,平均每天有91个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8件……近日在南京市江宁区采访时,一组统计数据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 智能工厂里感受造车“新”脉动

    位于江苏常州的理想汽车智能制造基地,近年来在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大脑”、AI预警系统等,实现数据驱动生产。该基地根植常州新能源产业沃土,实现造车技术的持续跃升。

  • 升级在路上,中国“智造”出海

    为埃及、摩洛哥、利比亚等国家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在约旦帮助医学专家数字化探测追踪癌细胞“生长轨迹”;在沙特阿拉伯设立办事处,系统推进区域内市场本土化和平台化建设……近年来,中国“智造”不仅向海外出口产品,还提供方案、建设生态。

  • 从地表到空天——上海高质量发展锚定“未来”

    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即将运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工程总进度已超22%,CJ2000发动机为C929客机提供强大的国产动力……从地表到空天,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正锚定“未来”这一关键词,在相关产业中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