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善治新篇
-
马新强:筑实人才基底 激发更多创新火花
参加全国两会归来,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的第一站便是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生产科研一线。马新强所在的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涌现出的一家科技领军企业,多年来一直将目光瞄准激光行业前沿,攻坚关键技术突破。
-
春天里的“动心”故事
作为一名心血管临床大夫、带教导师、科技工作者,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身兼四职,他的日常就是,忙上加忙。
-
皱纹爬上眼角,但长不到心里
今年是格西王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第三年。履职以来,她最关心的是基层养老服务问题。
-
李连成:当好乡村振兴路上带头人
参加全国两会后,李连成对于村里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目前,西辛庄村正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粮食产业;吸纳更多群众到村里的产业园区就业;村民期盼已久的综合性医院也将投入使用。李连成说,自己要当好乡村振兴路上带头人。
-
张永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让小麻花变身“开心麻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让张永涛干劲更足了,麻花庄村也将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经济热点问答
-
增加住宅层高将带来哪些变化?
当住宅空间实现“立体生长”,居住品质将迎来怎样的变化?“更大的窗户”“更高的天花板”“更开阔的空间”……层高的增加,对于住宅舒适性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
如何整治“内卷式”竞争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
“‘价格战’‘争赛道’‘抢人才’,以税收减免、土地特惠、厂房白送等超乎寻常的优惠条件来吸引企业……这种‘内卷式’竞争,在不少行业和地方招商引资中较为突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究其背后原因,既折射出部分行业因需求疲软、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供需失衡困境,也凸显了过分追求眼前利益、短期政绩的短视行为,对长远健康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
多重挑战下,外贸企业如何突围?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国外贸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科技含量、做优做强品牌以及满足环保需求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以不断提升的含“新”量、含“绿”量、含“数”量打造竞争新优势。
-
体验消费兴起,人们更愿为“感觉”买单吗?
急救培训、AI课程、厨艺缝纫等“夜校”成上班族新宠……人们更愿意为身心体验花钱、向悦己健康付费、给兴趣爱好买单,正是体验消费兴起的生动写照。
-
财政政策“工具箱”如何护航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风险挑战,今年的财政政策“工具箱”如何护航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读懂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的效能,需要从力度和效率两方面来理解。
-
5%左右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怎么看?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国际经贸合作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困扰着全球发展。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2.8%和3.3%。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中国提出5%左右增速目标传递鲜明信号。
“智”启新程
-
勇作低空经济“追光者”
红外探测技术是突破人类视觉障碍探测物体的利器,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分辨率的红外探测核心器件更是各国角逐的焦点。20多年来,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从零起步、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探测器芯片,成为业内的“追光者”。
-
湖北:产业机器人快步迈向实用化
人形机器人是衡量高端制造业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湖北省依托省内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正以“用”为导向,推动“劳动者”系列产业人形机器人进入电力巡检等实用场景。
-
“以用促建”推动AI应用产业化落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应用普及,“以用促建”推动AI应用产业化落地,全力推进国产大模型的行业适配和场景创新。
-
AI点亮智慧城市 政务服务更“贴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在政务服务领域,AI技术的运用正助力政府提升服务效能,实现更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服务。江苏省昆山市加强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信息技术融入政务服务,开发多个“切口小、方法巧、效果灵”的AI应用场景,有效解决了社会治理的堵点难点,将技术红利转化为民生温度。
-
人工智能让机器人跑出“加速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迭代赋能,机器人不仅有更灵巧的身体,还具备更聪明的“大脑”。